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光磊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1799862
  • 页数:3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纲要》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21世纪初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与建设理念一、中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与建设意义(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中的地位 3

(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特点 4

(三)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 5

(四)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城市社会发展的意义 9

二、“十一五”期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11

(一)2008~2009年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状况 11

(二)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状况2010年预估与2020年展望 19

(三)中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势与初步经验 22

(四)中国城市间、城乡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差距 27

(五)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共服务领域的经验和启示 31

三、“十二五”期间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一)新政绩观:经济发展是政绩,提升服务也是政绩 35

(二)“接二连三”:公共服务是最重要的服务业 36

(三)“以服务限制差距”:以公共财政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38

(四)“以服务限制差距”:以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建构和谐阶层关系 39

(五)“以民主促民生”:赋予城市民主和基层自治建设新含义 40

(六)“以民主促民生”:给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政治推动力 41

(七)在城市化进程中协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42

(八)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要求主体多元和实施方式多样 43

(九)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要求加快培育社会组织 44

(十)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要求“政府流程再造” 46

第二部分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与主要措施一、教育服务体系(一)教育服务的基本框架与意义 51

(二)“十一五”期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和挑战 53

(三)城市教育发展情况对比分析:以京、津、沪为例 56

(四)“十二五”期间提高城市教育服务水平的目标和任务 61

(五)对“十二五”期间和2020年城市教育服务建设水平的展望 63

(六)“9+3”新型教育机制: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着力点 64

(七)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65

(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68

二、社会保障体系 71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与意义 71

(二)“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73

(三)对比分析:部分发达国家和国内城市的经验与教训 77

(四)“十二五”期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目标和任务 83

(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特色着力点 89

(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 91

(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93

(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94

三、卫生服务体系 96

(一)卫生服务体系构成框架及建设目的 96

(二)医药卫生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98

(三)卫生服务发展重点城市与部分国家的比较 108

(四)卫生服务建设的“十二五”目标 111

(五)“十二五”期间卫生服务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政策措施 113

(六)“十二五”期间卫生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 121

四、基础设施建设 124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框架及要素、建设目的 124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进展和成就 126

(三)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数量关系分析 128

(四)“十二五”期间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129

(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特色着力点 133

(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措施 135

(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138

五、就业保障服务 141

(一)就业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意义 141

(二)“十一五”期间就业服务建设的主要成就 144

(三)对比分析:与发达国家城市就业服务的主要差距 146

(四)“十二五”期间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的目标和任务 147

(五)对2020年就业服务建设水平的展望 149

(六)“以信息引领服务”:就业服务建设的特色着力点 150

(七)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和体制机制保障 151

六、住房保障服务 153

(一)住房保障服务的基本框架与意义 153

(二)“十一五”期间全国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156

(三)国内主要城市提升住房保障服务水平的基本路径 159

(四)典型国家和地区构建住房保障服务体系的基本模式 163

(五)“十二五”期间提升住房保障服务水平的目标和任务 167

(六)对2020年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展望 169

(七)“按需定供、以租促住”: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着力点 170

(八)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策略 173

(九)住房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177

七、文化服务 179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与建设意义 179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181

(三)对比分析:与发达国家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差距 188

(四)“十二五”期间提高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目标和任务 193

(五)突出特色,树立品牌: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特色着力点 199

(六)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要措施 201

(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204

八、城市科技公共服务 207

(一)城市科技公共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意义 207

(二)“十一五”期间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8

(三)对比分析:与发达国家城市科技公共服务的主要差距与启示 211

(四)“十二五”期间提高城市科技公共服务水平的目标和任务 217

(五)对2020年城市科技公共服务建设水平的展望 219

(六)“十二五”期间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着力点 219

(七)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20

(八)城市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 223

九、公共信息服务 226

(一)公共信息服务的界定及架构 226

(二)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229

(三)“十一五”期间公共信息服务的主要成就 229

(四)当前公共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五)“十二五”期间公共信息服务的理念、目标和任务 233

(六)“十二五”期间公共信息服务的特色着力点 236

(七)“十二五”期间公共信息服务的保障措施 237

十、环境保护服务 242

(一)环保服务的框架、要素以及建设目的 242

(二)“十一五”期间环保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就 242

(三)全国几个发达城市的环保服务情况 245

(四)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服务的实践 248

(五)“环境新政”:“十二五”期间的环保服务目标和任务 251

(六)“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服务的主要措施 252

(七)“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服务的体制机制保障 253

十一、环境卫生服务与市容管理 255

(一)环卫服务与市容管理的构成要素与社会发展意义 255

(二)“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257

(三)提升环卫服务与市容管理的基本路径与城市特色 262

(四)“十二五”期间提升环卫服务与市容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70

(五)对2020年环卫服务与市容管理水平的展望 272

(六)以技术促服务:提升环卫服务与市容管理的特色着力点 273

(七)提升环卫服务与市容管理的主要措施 274

(八)提升环卫服务与市容管理的体制机制保障 277

十二、公共应急管理 281

(一)现代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与建设的必要性 281

(二)“十一五”期间公共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86

(三)对比分析:与发达国家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的主要差距 288

(四)“十二五”期间城市公共应急管理发展目标和2020年展望 297

(五)“数字应急”与“整合联动”: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特色着力点和主要措施 298

(六)提升城市公共应急管理水平的体制机制保障 301

十三、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303

(一)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内容及特征 303

(二)加强城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304

(三)“十一五”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308

(四)对比分析:发达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312

(五)“十二五”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基本目标和2020年展望 317

(六)“以过程为导向”:强化城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特色着力点 319

(七)提升城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水平的体制机制保障 322

第三部分 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保障与政府建设一、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体制机制保障(一)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公共服务委员会 327

(二)构建非均衡的公共财政政策 328

(三)做实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公共服务治理格局 329

(四)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330

(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体系 331

(六)搭建以政府网站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 332

(七)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环境 333

(八)健全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和监察、监督机制 333

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35

(一)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统筹能力 335

(二)建设富有效能与结构合理的“有为政府” 337

(三)建立精干、高效的公共服务组织管理体系 338

(四)在加快改革中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3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