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
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

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昌忠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30163796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为先秦名辩学的源流,阐述其学术观点、科学思想及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名辩思潮的源头:从礼官到孔丘 4

第一节 礼官和名学之源 4

第二节 孔丘的正名说 6

第三节 管仲和韩非的正名思想 8

第二章 名辩思潮的崛起:邓析和尹文的名学 10

第一节 邓析:形名之同异和“两可” 11

第二节 尹文:形名相别,不可相乱与相无 13

第三节 邓析尹文名学的科学意义 17

第三章 名辩思潮的中兴:墨家辩学 25

第一节 辩学——“墨辩”作为逻辑学 25

一、辩学其学 26

二、《墨辩》其书 29

三、“辩学”其名 32

第二节 《墨辩》的存在论思想 35

一、“物”的世界 35

二、“物”的实体和性质 37

三、“物”世界的秩序 38

四、科学意义 38

第三节 《墨辩》的认识论思想 43

一、人的认识本性 43

二、认识的能力 44

三、认识方式:直接和间接 48

四、认识和语言 49

五、认识和行为 49

六、因果关系的认识 50

七、科学意义 51

第四节 《墨辩》的语言哲学思想 55

一、存在论的语言分析 55

二、认识论的语言分析 57

三、语法分析 58

四、科学意义 60

第五节 《墨辩》的辩学 62

一、存在论出发点:“象”—“类” 62

二、认识论取向:“明同异”、“察名理” 64

三、“名”辩:“以名举实” 65

四、“辞”辩:“以辞抒意” 69

五、“说”辩:“以说出故” 72

六、论证和反驳 78

七、逻辑律 82

第六节 “墨辩”的科学意义 85

第四章 名辩思潮的大成:公孙龙名辩学 89

第一节 名辩思潮集大成者公孙龙 89

一、公孙龙其人 90

二、公孙龙其书 94

三、公孙龙其事 105

第二节 《公孙龙子》的哲学——思辨的语言分析哲学 109

一、《公孙龙子》哲学产生的文化背景 109

二、《公孙龙子》哲学是思辨的哲学 112

三、《公孙龙子》哲学是关于知性的哲学 113

四、《公孙龙子》哲学是语言分析哲学 117

五、《公孙龙子》哲学包含逻辑思想 119

六、《公孙龙子》哲学的体系结构 120

七、《公孙龙子》篇目的逻辑次序 122

第三节 《公孙龙子》的存在论思想 125

一、存在论:关于存在者的哲学学说 125

二、偶然的和必然的存在以及现实的和潜在的存在 134

三、物的世界:分离的个体 136

四、共相的世界:类和性质 141

五、科学意义 149

第四节 《公孙龙子》的认识论思想 151

一、知性思维概念 152

二、知性旨在认识共相 159

三、知性认识的感性环节 163

四、科学意义 169

第五节 《公孙龙子》的语言哲学 171

一、语言哲学:语言意义理论 172

二、涵义和指云的划分 173

三、客体词和概念词的划分 177

四、概念词的等级划分 184

五、语句结构的分析 186

六、指云的客观性 192

七、指云的决定 195

八、指云的辨识 198

九、指云的变化 199

十、科学意义 200

第六节 《公孙龙子》的逻辑学 203

一、逻辑学:朴素知性思维原理 203

二、原始的确定性和分析性 204

三、形式性和精确性的缺乏 206

四、同一律思想 210

五、矛盾律思想 212

六、概念的逻辑 214

七、系词的逻辑 218

八、科学意义 219

第七节 “二十一事”和“七说”解读 221

一、存在包括共相和个体 223

二、共相和个体别异 225

三、个体同属于类 226

四、知性概念和客体 228

五、认识依赖知性思维 231

六、知性思维超越经验 232

七、知性认识推进常识 235

八、名是人给予物的称谓 236

九、概念词之间的不可比性 237

十、概念词之间的不等同关系 239

十一、科学意义 240

第五章 名辩思潮的支流:惠施和荀况的名辩思想 241

第一节 惠施的“辨物”思想 241

第二节 荀况的正名思想 244

第六章 先秦名辩学的历史命运 248

第一节 昙花一现而至晋代已成绝学 248

第二节 “怪”、“小”、“贱”而不容于主流哲学 249

第三节 遗产由小学继承 251

第四节 近世西学东渐中重光 252

结语 256

附录《公孙龙子》注疏(解题·注释·今译·疏解) 258

名实论 259

坚白论 266

指物论 273

通变论 278

白马论 287

迹府 294

参考文献 3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