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
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

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春辉,王希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6136953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中国的现当代美术,无论是创作还是美术批评与美术理论研究,一个明显的缺憾就是对方法论的研究意识。方法论的提取与认定是理解创作对象和情感问题的关键环节,也形成作者自身创作方向和方法论的主要因素。当代美术创作中的视觉化倾向一方面与当代知识人对于陈陈相因的旧的美术创作模式的不满有关,另一方面,这种视觉化也表明了在中国当代视觉艺术把自身在艺术观、方法论上的混乱暴露无遗,缺乏创作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已经凸现出来。本书从中国20世纪美术的三次历史性大错位、美术地域化近代形态、中国当代美术生态等方面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目录

导 论 思维定式决定论 1

第一章 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大错位(1905—1949) 1

第一节 第一次历史性大错位 3

一、大错位:美术变革与反传统 3

二、20世纪上半叶美术大变革理论框架 12

三、中西美术的“文化相对主义”理念 19

第二节20世纪美术留学与创作方法论的异同 23

一、20世纪美术留学先驱 24

二、20世纪美术留学“十大家” 29

三、美术留学“四杰女画家” 39

第三节从“新兴木刻”到“延安木刻”的成功 44

一、新兴木刻运动与民族性 44

二、延安木刻与大众化的发展 47

三、中国文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结论 51

第四节在“国统区”徐悲鸿、徐志摩的“二徐之辩” 52

一、“二徐之辩”争论的背景 54

二、“二徐之辩”的核心内容与影响 56

三、“二徐之辩”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对西方部分当代艺术家的认同与否 60

四、“二徐之辩”争论的第二个焦点是:二人大相径庭的艺术观、教育观 61

五、“二徐之辩”争论的第三个焦点是: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绘画决定着中国的创作方法论的问题 67

第二章 中国第二次、第三次历史性大错位(1950—1984)和(1985—1995) 69

第一节 第二次历史性大错位(1950—1984) 71

一、“十七年美术”的创作方法论(1949—1965) 72

二、“文革”时期美术的创作方法论(1966—1976) 78

第二节 第三次历史性大错位(1985—1995) 81

一、过渡期的美术创作方法论(1977—1984) 81

二、“八五美术思潮”时期的创作方法论(1985—1989) 84

第三节 整个20世纪的中国绘画创新思维 87

一、写实主义的巨大影响 87

二、20世纪“50后”、“60后”的美术创作 89

三、“70后”一代美术变革 91

四、“80后”一代美术变革 96

第三章 美术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画家群体互动式的分分与合合 99

第一节 西方美术在中国的“软着陆”与地域化形成 101

第二节 三大美术地域因素与价值取向 107

第三节 上海地域化美术群体 111

一、上海地域化美术群体与江浙地区的归属 114

二、上海土山湾画馆与“宗教油画”的兴起 120

三、上海美术地域化时期的美术教育 122

第四节 岭南地域化美术群体 127

一、岭南文化与美术地域化的形成 128

二、岭南美术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137

三、第一代岭南美术地域化的代表人物 139

四、第二代岭南美术地域化的代表人物 145

五、岭南美术地域化的其他代表人物 152

第五节 北京画派与地域化美术群体 157

一、“美术革命”与北京美术地域化 160

二、京津美术地域化的代表人物 165

第六节 地缘美术学:学科架构、方法论上的探究 176

一、横向比较:其他学科与地缘美术学 176

二、纵向比较:地方画派与地缘美术学 178

三、未来研究学科:地缘美术学 180

第四章 重建与过渡——中国美术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183

第一节“艺术化”了的脱离,还是脱离了的“艺术化” 185

第二节 机制与体制的分离 190

第五章 中国当代美术生态纵览(1985—2005) 197

第一节 当代艺术前十年(1985—1995) 199

一、前奏(1979—1984) 199

二、“八五美术运动” 209

三、“后八九”与90年代前期艺术创作(1990—1995) 225

第二节 当代艺术后十年(1995—2005) 245

一、“艳俗艺术”与其艺术家 246

二、“青春残酷绘画”与其艺术家 251

三、实验水墨艺术的发展 256

四、女性艺术的发展 262

五、架上绘画外的视觉艺术形式的发展 268

六、其他重要艺术展事与798艺术区的崛起 272

第三节 未来创作方法论的问题 281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2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