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鹏,李胜能主编
  • 出 版 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543512416
  • 页数:399 页
图书介绍: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目录

第一编 思想品德修养 1

第一章 时代的召唤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

第一节 时代与挑战 1

一 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1

二 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 4

三 我国的改革开放与振兴 6

第二节 民族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8

一 时代对民族大学生的要求 8

二 为民族地区的振兴而奋力拼搏 13

第三节 民族院校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 14

一 民族院校的培养目标 14

二 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规格 16

三 民族大学生的成长途径 18

第二章 大学生的校园适应 20

第一节 对专业选择的适应 20

一 从社会需要理解社会分工 20

二 培养专业兴趣,热爱所学专业 22

第二节 从中学到大学的适应 25

一 对大学环境的适应 25

二 掌握学习特点 27

第三节 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适应 30

一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心理特点 30

二 大学生知识增长规律 33

第三章 大学生成才的健康心理因素 35

第一节 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内部动力系统 36

一 大学生的需要结构 36

二 大学生的动机结构 38

三 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励 40

第二节 推动大学生学习与成才的心理品质因素 43

一 心理健康与成才 43

二 成才的心理因素 45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 52

第一节 道德品质及其修养 52

一 道德品质 52

二 道德品质修养及其重要性 54

第二节 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57

一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 57

二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路 59

三 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59

四 热爱劳动,热爱人民 60

五 遵纪守法,爱护公物 60

六 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62

第三节 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内容、主要途径和方法 63

一 道德品质修养的基本内容 63

二 加强道德品质修养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66

第五章 大学生群体和人际交往 71

第一节 大学生群体 71

一 大学生班级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71

二 良好的班级群体的特征和作用 74

三 建立良好的班级群体的途径 76

四 正确对待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77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及特点 79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79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81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规范 83

第六章 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86

第一节 纪律概述 86

一 纪律及其特点 86

二 社会主义纪律的本质特征 89

第二节 纪律与自由 92

一 自由的含义 92

二 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 93

第三节 大学生要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96

一 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96

二 做遵守纪律的模范 98

三 树立牢固的纪律观念,同违纪行为作斗争 103

第七章 培养真诚的爱国主义感情 104

第一节 爱国主义的含义 104

一 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道德感情 104

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07

三 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110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 112

一 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特征 112

二 致力振兴中华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116

第三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成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17

一 树立高度的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117

二 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119

三 艰苦奋斗,勇于献身,为祖国争光 120

第八章 大学生的挫折与对策 123

第一节 大学生挫折及其原因 123

一 挫折的含义及种类 123

二 大学生挫折状态分析 127

三 大学生挫折导因 130

第二节 大学生挫折的适应机制 132

一 攻击机制 133

二 防御机制 134

三 自我逃避机制 135

第三节 大学生挫折对策 136

一 社会对策 136

二 自我对策 139

第二编 人生理论与实践 142

第九章 正确探索人生 142

第一节 探索人生是大学生的重要课题 142

一 人生问题是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 142

二 探索人生有利于树立革命的人生观 144

第二节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49

一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49

二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 15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是探索人生的指南 153

一 探索人生与马克思主义信仰 153

二 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处理人生问题 155

第十章 树立崇高的人生目的 158

第一节 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58

一 什么是人生目的 158

二 人生目的的作用 160

第二节 个人主义人生目的的表现及其危害性 164

一 个人主义人生目的的表现 164

二 个人主义人生目的的危害性 167

第三节 为人民服务是人类崇高的人生目的 169

一 大学生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169

二 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的培养 173

第十一章 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175

第一节 人生理想的实质及其作用 176

一 什么是人生理想 176

二 人生理想的本质特征 176

三 理想在人生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78

第二节 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 181

一 人生理想的内容 181

二 共同理想是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 182

三 最高理想是共同理想发展的必然趋势 185

第三节 为实现崇高的理想而奋斗 188

一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88

二 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90

三 正确处理理想与实干的关系 192

第十二章 科学认识人生价值 195

第一节 人生价值的含义及其特征 195

一 人生价值的含义 195

二 人生价值的特征 196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197

一 人生价值是对社会的贡献 197

二 人生价值在于劳动和创造 200

三 人生价值的社会评价 201

第三节 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 202

一 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客观条件 202

二 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202

第十三章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11

第一节 什么是人生态度 211

一 人生态度的含义 211

二 人生态度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213

第二节 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 215

一 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的表现 215

二 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的实质 218

第三节 大学生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19

一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219

二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培养 221

第十四章 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226

第一节 人生道路及其特征 226

一 什么是人生道路 226

二 人生道路的特征 227

第二节 青年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 230

一 与工农相结合 230

二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235

第三节 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的几个问题 236

一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36

二 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238

三 正确把握命运与前途 240

第十五章 人生与信仰 243

第一节 人生信仰的形成和作用 243

一 人生信仰的含义 243

二 人生信仰的形成 245

三 人生信仰的作用 246

第二节 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 247

一 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的区别 247

二 宗教信仰的非科学本质 249

三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 253

第三节 坚定科学的人生信仰 256

一 在发展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256

二 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258

三 在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260

第十六章 人生与成才 261

第一节 人生与成才的关系 261

一 成才是时代对人生的要求 261

二 成才是实现美好人生的条件 264

三 青年时期成才对整个人生的影响 2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才特征及成长规律 266

一 社会主义人才的主要特征 266

二 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268

第三节 正确处理成才的几个问题 271

一 政治与业务 271

二 广博与精深 272

三 理论与实践 273

四 继承与创新 274

第十七章 人生与爱情 275

第一节 爱情及其在人生中的地位 276

一 爱情与恋爱 276

二 爱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277

三 爱情对人生的影响 278

第二节 爱情关系的基本特点及道德要求 281

一 爱情关系的基本特点 281

二 爱情道德的基本要求 284

第三节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爱情 287

一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表现 287

二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问题 290

第三编 职业道德 294

第十八章 重视职业道德修养 294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与特征 294

一 职业与职业道德的含义 294

二 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 295

三 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97

第二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要求和作用 300

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特点 300

二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03

三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重要作用 305

第三节 重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修养 307

一 大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307

二 大学生要重视本专业的职业道德修养 309

三 大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的途径 309

第十九章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311

第一节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312

一 什么是社会公德 312

二 社会公德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313

三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 314

第二节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317

一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 317

二 尊老敬贤爱幼 318

三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319

四 礼貌待人接物 320

五 讲卫生爱清洁 320

六 保护环境,造福后代 321

第三节 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 321

一 遵守社会公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21

二 遵守社会公德是大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 323

三 大学生应当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 325

第二十章 人民教师道德 327

第一节 人民教师道德的特点 328

一 什么是教师道德 328

二 人民教师道德的特点 330

三 人民教师道德修养的意义 335

第二节 人民教师道德的作用 336

一 对教师行为的调节作用 336

二 对学生成才的教育作用 338

三 对社会生活的促进作用 340

第三节 人民教师道德规范 341

一 热爱祖国,献身教育 341

二 爱护学生,教书育人 343

三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44

四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345

第二十一章 干部道德 346

第一节 干部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347

一 干部道德的特点 347

二 干部道德的作用 349

第二节 干部道德的要求 352

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干部道德的基本要求 352

二 干部道德要求的几个重要方面 355

第三节 干部道德的修养方法 359

一 干部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359

二 干部道德修养的方法 360

第二十二章 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指导 362

第一节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现状及展望 363

一 我国劳动就业的方针、制度 363

二 我国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365

三 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368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基本要求 371

一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实际的矛盾 371

二 根据专业及本人特长选择工作单位 373

三 树立竞争观念,迎接就业竞争的挑战 377

第二十三章 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 379

第一节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特点 379

一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性质 379

二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特点 381

三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几个阶段 384

第二节 影响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期的因素 385

一 思想政治素质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 385

二 知识结构和创造能力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 386

三 基本技能和工作态度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 387

四 组织能力和人际关系对社会适应期的影响 388

第三节 缩短社会适应期的途径和方法 390

一 正确认识社会,加速社会化进程 390

二 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 392

三 坚持社会实践,努力提高创造能力 394

四 继续努力深造,跟上现代科技发展步伐 396

后记 3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