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大哲学家  上
大哲学家  上

大哲学家 上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卡尔·雅斯贝尔斯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9709207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雅斯贝尔斯是当代公认的西方大哲学家,由大哲学家来论述大哲学家自然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阐明了哲学史是理性的王国,在这里所有时代的伟大的思想家都对着我们说话;哲学家们的相同地位是由他们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奠定的。因此,“世界哲学”可以通过划分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的主要哲学家并加以解释来阐明。在哲学家的空间中,我们“把一切最初的思想家变成我们的同时代人”。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还阐明了哲学家们的无时间性共和国的思想,每一个真正的伟人都是“存在之全体反映”。因而《大哲学家》一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考察历史上的哲学大师对待生存的态度。
《大哲学家 上》目录
标签:哲学家 哲学

(上) 1

导论 1

一 关于人类的大人物 1

二 哲学家与其他大人物的区别 6

三 大哲学家的标准 9

四 大哲学家的挑选和编组 13

(一)编组的必要性及其在历史上的变化 13

(二)将哲学家分成的三大组 17

(三)寻找分组中的原则 20

(四)为学习者的选择 25

五 与哲学家的交往 27

六 关于大哲学家的争辩 29

七 对大哲学家的疑问 38

八 对大哲学家描述的任务 54

思想范式的创造者 66

苏格拉底 66

一 生平资料(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66

二 思想发展 67

三 对话 67

四 苏格拉底生命的本质 68

五 法院的起诉 72

六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美化 75

七 影响史 79

八 苏格拉底不朽的意义 83

佛陀 87

一 生平述略 89

二 教义与禅定 95

三 教义的陈述 99

四 对佛陀创新问题的探讨 109

五 发展史 113

六 佛陀与佛教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123

孔子 125

一 生平 126

二 孔子的根本思想:借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 128

三 孔子的道德、伦理规范 132

四 根本知识 140

五 孔子的极限意识 147

六 有关孔子的人格 151

七 孔子及其反对者 155

八 影响史 158

耶稣 163

一 宣告 163

二 耶稣的生平 171

三 对耶稣人格的看法 175

四 耶稣的影响 183

有关思想范式创造者的讨论 189

一 阐释的方法 189

二 为什么单单是这四个人 193

三 这四位大师的共同点和差异 193

四 我们对待四大哲学范式创造者的态度 198

思辨的集大成者 206

柏拉图 206

一 生平和著作:理解柏拉图的前提 206

(一)柏拉图的生平(公元前428年~公元前347年) 206

(二)柏拉图的著作 208

(三)理解柏拉图的前提 210

二 柏拉图的哲学 219

(一)柏拉图的思想 219

(二)可表达的问题 226

(三)理念、辩证法、厄洛斯 235

(四)柏拉图思想的特殊领域 253

三 特色与评论 256

(一)对柏拉图的总体评价 256

(二)柏拉图的局限性 260

(三)柏拉图对我们的意义 265

四 历史影响 267

奥古斯丁 273

一 生平和著作 273

二 从哲学到信仰的认识 275

(一)皈依基督教 275

(二)在遵循天启思想基本原理前提下,独立的哲学思想的改变 277

(三)奥古斯丁思想的发展 279

三 奥古斯丁思想的方法 280

(一)生存之光与《圣经》的诠释 280

(二)理性和信仰的真理 288

(三)上帝和基督 295

(四)启示信仰中的哲学思想 302

四 特征和批判 318

(一)在首次全部观点中的人格 318

(二)与克尔恺郭尔和尼采的比较 319

(三)基督教会思想 320

(四)奥古斯丁的矛盾 325

(五)作品形式 329

(六)人格 329

五 历史地位、影响史和现实意义 331

(一)历史地位 331

(二)影响史 333

(三)奥古斯丁对我们的意义 334

康德 337

一 生平与著作 337

二 康德走向批判哲学的道路 344

(一)前批判著作 344

(二)1766年之后的转折 348

(三)新问题:主客体分裂以及新哲学的出发点 351

三 康德对认识的解释的结构 355

(一)分裂 355

(二)感观性、空间和时间 355

(三)思想 359

(四)从判断中引出范畴 362

(五)两个基础 364

(六)出发点是意识而不是存在 366

(七)先验推论 370

(八)康德说明非对象性事物的源泉的方法之分析 372

(九)二律背反 384

(十)理智原型 389

(十一)回顾和总结 391

四 在其所有形式当中的理性的结构 392

(一)理念 394

(二)伦理行为 407

(三)对美的直观 423

(四)康德对超越性事物的哲学解释 427

(下) 435

五 康德的理性 435

(一)思维方式的革命 435

(二)康德的问题的广阔性 438

(三)康德的怀疑论 441

(四)哲学思维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 443

(五)人的有限性与理性的界限 445

六 政治与历史 450

(一)基本思想 451

(二)公民社会的观念 460

(三)启蒙之路 473

(四)康德的时代 480

(五)康德的政治思想方式 484

(六)反对意见 487

(七)比较 489

七 对康德的批判 491

(一)科学性特点 496

(二)通向“教条”之路 498

(三)体系的要求 503

(四)康德哲学的局限 505

(五)康德的思维方式 509

(六)关于对康德的阐释 510

八 康德的历史地位、对今天的影响与意义 512

原创性形而上学家 524

阿那克西曼德 524

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 530

一 赫拉克利特 530

二 巴门尼德斯 538

三 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 547

柏罗丁 551

一 生平与著作 551

二 对柏罗丁的“体系”的描述 553

三 整体性的超越 561

四 认识的诸层次 565

五 思辨性的超越 571

六 堕落与升华 587

七 反对唯物主义与诺斯替教派 596

八 批判性特点 600

九 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606

安瑟尔谟 610

一 生平与著作 610

二 安瑟尔谟的基本哲学思想 611

(一)对思想的复述 611

(二)阐释 612

(三)安瑟尔谟基本思想的历史 619

三 安瑟尔谟思维的特点 627

(一)安瑟尔谟原本作为基督教式思维的哲学 627

(二)何谓安瑟尔谟的思维 628

(三)权威性 631

斯宾诺莎 633

一 生平与著作 633

二 哲学与生活实践 638

三 形而上学观点 640

(一)实体、属性、样式 640

(二)上帝 641

(三)两种属性 647

(四)样式 649

(五)时间;必然性 651

(六)上帝与世界之间的飞跃及其统一性问题 652

四 认识的理论 656

(一)认识的阶段 656

(二)观念 659

(三)与上帝的关系 661

(四)斯宾诺莎对自己根据几何学方法获得的洞识的阐述 662

(五)神秘主义、理性主义、思辨性思维 664

五人 668

(一)人不是实体,而是样式 668

(二)人的思维与神的思维 669

(三)人是精神和形体 670

(四)人与动物以及人们之间的不同 673

(五)不朽与永恒 674

六 目的无涉和价值无涉 675

(一)目的和价值是从上帝观的颠倒中产生的成见 675

(二)我们作为样式的有限理智 678

(三)现实与价值 679

(四)两种认识方式的转换 680

(五)价值无涉的伦理 680

七 精神的奴役与自由 681

(一)关于情感的学说 685

(二)对奴役的描述 687

(三)观念与自由的可能性 688

八 宗教与国家 695

(一)斯宾诺莎的国家思想 698

(二)国家中的宗教 708

(三)斯宾诺莎的宗教解释和政治学的批判性特征 718

九 斯宾诺莎哲学的特点 742

(一)斯宾诺莎的哲学与本质一瞥 742

(二)斯宾诺莎的局限 746

十 斯宾诺莎的身后影响 749

老子 752

一 生平与著作 752

二 对老子哲学的阐述 755

(一)道 755

(二)道与世界 758

(三)道与个体的人(生命的实践) 760

(四)道与国家之统治(驾驭人类社会的实践) 769

三 独特性与批判 774

(一)老子的意义 774

(二)效法老子的各色人物 777

(三)老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780

龙树 782

一 历史位置 783

二 思维操作 787

三 对学说的概括 793

四 有关学说意义的讨论 795

五 历史比较 811

附录 817

一 雅斯贝尔斯年表 817

二《大哲学家》德文原书目录中译文 820

三 参考文献 839

译后记 851

《大哲学家》中文版第二版后记 8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