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1912-1931年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
1912-1931年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

1912-1931年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石方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207084767
  • 页数:4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民国前期即1912~1931年黑龙江区域社会的激烈变革,包括移民招垦、实业开发、发展文化教育、维护国家主权等跟随北京政府不断更换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从而映照出黑龙江区域民众社会现代化发展变革的轨迹。
《1912-1931年黑龙江区域社会史研究》目录

第一章 行政机构的嬗变与地方秩序的维护 1

第一节 行政机构的三级设置与变迁 1

一、省级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变迁 2

二、道级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变迁 5

三、县级行政机构的设置与变迁 7

四、东省特别行政区长官公署 9

第二节 黑龙江省议会与地方自治 10

第三节 士绅对地方秩序的维护 21

一、进而为官者 22

二、退而为绅者 24

三、地方绅耆者 25

第二章 人口增长、土地开发与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28

第一节 以移民为主体的人口增长 28

一、民国前期黑龙江区域移民的主要阶段 29

二、移民路线与地理分布 34

三、移民的机构设置与移民的生活状况 37

第二节 土地开发与几大粮食主产区的形成 51

一、呼兰县 54

二、绥化县 55

三、海伦县 57

四、木兰县 59

五、汤原县 61

六、嫩江县 63

七、肇州县 64

八、巴彦县 66

九、兰西县 68

十、庆安县 70

第三节 松花江流域的地主与农民 72

第四节 围绕农业开发所形成的北满民族工商业 89

第三章 商人群体的社会角色变迁 95

第一节 商会——传统与现代的统一体 95

第二节 提倡实业教育,培养实业人才 111

第三节 由传统商人向现代精英的过渡 121

一、民族工商业巨子——武百祥 122

二、哈尔滨机器制粉业巨擘——邵乾一 126

三、哈尔滨民族工业资本首富——张廷阁 132

四、哈尔滨成记制针厂经理——任守卿 135

五、百年药店——锦合盛 139

第四章 社会阶层与社会生活 143

第一节 人口概述与从业概况 143

一、农业人口 156

二、矿业人口 156

三、工业人口 157

四、商业人口 158

第二节 社区、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 159

一、下层社会生活 160

二、中层社会生活 164

三、上层社会生活 169

第三节 民风、民俗及其变化 173

第四节 精英阶层的兴起壮大 189

一、由外省调任或本省成长起来的各级官吏 190

二、由外省迁入或留学归来及本地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知识群体 197

三、脱离传统束缚的工商界人士 201

第五节 妇女步入社会与时代进化 203

一、娼妓业的兴盛及其职业化 205

二、女艺人的形式及其社会角色 215

三、女佣、女工的出现 227

四、兴女学与女知识群体 229

第五章 聚落形态与乡村控制的社会史考察 235

第一节 聚落形态的类型 236

一、渔猎聚落形态 237

二、农耕的聚落形态 241

三、汉族移民的聚落形态 243

第二节 村屯聚落的规模 245

一、从无到有的实例 245

二、从小到大的实例 247

第三节 村屯聚落的外观 251

一、史料记载中的村屯聚落 251

二、政府安排的村屯聚落 253

三、村屯聚落的崛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表现 256

第四节 乡村的社会控制 258

一、史料记载中的乡村社会控制 259

二、乡村社会控制实施的多样性 262

三、乡村政权的建立 264

第六章 嬗变中的现代文化教育 266

第一节 教育机构的转型与事业的发展 266

一、地方教育机构设置的转型 267

二、教育事业的发展 268

三、特种教育的开展 279

四、从数据到数据的推定 281

第二节 东省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概况 282

一、东省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历史背景 283

二、东北特别行政区的教育概况 283

三、俄人教育对国人教育的影响 291

第三节 平民教育与其读写能力分析 296

一、平民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296

二、屡见报端的平民教育 300

三、平民的读写能力分析 301

第四节 报刊业的兴起与繁荣 310

一、以哈尔滨为代表的黑龙江区域报业概况 310

二、中外报纸的特色 321

三、雨后春笋般的刊物兴起 327

第五节 俄侨文学与国人的新文学萌芽 334

一、俄侨文学与作家群 335

二、国人新文学萌芽 342

三、图书印制与发行网络的形成 344

第六节 文化娱乐业的多元化发展 346

一、文化娱乐业的多元化背景 347

二、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社会史考察 371

第七章 半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378

第一节 农业的再改良 379

第二节 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采 388

一、地方政府对矿业开采的重视 388

二、商民采矿的成功尝试 389

三、其他矿产资源的同步开采 394

第三节 交通的现代化进程 396

一、铁路建设渐进高潮 397

二、公路建设的全面展开 400

三、航运业的百舸争流 404

四、邮电通讯业的迅猛发展 406

第四节 向现代飞速迈进的金融业 417

一、国有银行(包括合资) 418

二、民族资本银行 427

三、日商银行 429

四、俄商银行 430

五、欧美银行 433

六、钱庄 435

七、钱桌子 436

第五节 多元的工业经济结构 438

一、传统城市——齐齐哈尔的多元工业经济结构 439

二、新兴城市——哈尔滨的多元工业经济结构 441

第六节 人们心理与素质的现代化 449

一、“西学东渐”对人们生活空间与物质文化上的影响 449

二、“西学东渐”对人们心理与素质现代化的影响 4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