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梅州市志  上
梅州市志  上

梅州市志 上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梅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18031323
  • 页数:690 页
图书介绍:暂缺《梅州市志》简介
《梅州市志 上》目录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 221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221

第一节 位置 221

第二节 境域 221

第二章 建置沿革 222

第一节 县(区)建制沿革 222

第二节 市(州、专区)建置沿革 22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229

第一节 清代以前州、县行政区划 2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及县行政区划 231

第三节 建国后专(地)区及县行政区划 233

第四章 县区概况 237

第一节 梅江区 237

第二节 梅县 240

第三节 蕉岭县 245

第四节 大埔县 250

第五节 丰顺县 254

第六节 五华县 257

第七节 兴宁县 261

第八节 平远县 264

第二篇 自然环境 268

第一章 地质 268

第一节 地质史 268

第二节 构造 269

第三节 地层 270

第四节 岩浆岩和变质岩 273

第二章 地势 地貌 275

第一节 地势 275

第二节 地貌 277

第三章 气候 280

第一节 气温 280

第二节 日照 282

第三节 雨量 283

第四节 气压 风 284

第五节 湿度 蒸发 285

第六节 四季气候特征 286

第四章 水文 288

第一节 水系 288

第二节 河流特征 291

第三节 地表径流量 292

第四节 水质 293

第五章 土壤 295

第一节 土壤分区 295

第二节 土壤类型 297

第三节 土壤肥力 301

第六章 植被 304

第一节 植被分区 304

第二节 植被类型 307

第七章 自然资源 310

第一节 土地资源 310

第二节 矿产资源 310

第三节 水资源 312

第四节 生物资源 315

第五节 旅游资源 320

第八章 自然灾害 321

第一节 旱灾 321

第二节 风灾 水灾 322

第三节 冰雹 龙卷风 霜冻 325

第四节 春寒 寒露风 327

第五节 地震 328

第六节 病虫害 329

第三篇 人口 331

第一章 各时期人口状况 331

第一节 清代及清以前 331

第二节 民国时期 334

第三节 建国后 336

第二章 人口密度和分布 340

第一节 人口密度 34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341

第三章 人口构成 342

第一节 民族 姓氏 342

第二节 年龄构成 344

第三节 性别构成 345

第四节 文化程度 347

第五节 职业状况 347

第四章 家庭、婚姻和生育状况 351

第一节 家庭规模 351

第二节 婚姻状况 351

第三节 生育状况 353

第五章 人口控制 356

第一节 计划生育 356

第二节 优生优育 360

第三节 政策规定 361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62

第四篇 政党群团 36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梅州地方组织 364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64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和重要会议 374

第三节 党员干部管理 379

第四节 党的宣传工作 382

第五节 党员教育 388

第六节 统一战线 390

第七节 党的纪律检查(监察)工作 398

第八节 落实党的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 40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梅州地方组织 408

第一节 国民党梅州各县组织 40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11

第三章 民 主党派组织 413

第一节 民革 413

第二节 民盟 416

第三节 民建 419

第四节 民进 421

第五节 农工民主党 422

第六节 致公党 425

第七节 九三学社 427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28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28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 432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435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36

第五节 农民组织 443

第六节 工会组织 447

第七节 工商团体 453

第八节 科协 459

第九节 社会科学联合会 461

第十节 侨联 463

第十一节 文联 463

第十二节 客家联谊会 465

第五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468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68

第一节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468

第二节 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70

第三节 重大议案(建议)实施简介 471

第四节 市辖县(区)人民代表大会简况 474

附:民国时期各县议会(参议会)简介 480

第二章 政府 483

第一节 建国前各历史时期政府机构设置 483

第二节 建国后政府机构设置 491

第三节 建国后主要政事纪略 508

第三章 政协 519

第一节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519

第二节 首届委员会历次会议 52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523

第四节 各县(区)政协成立时间、届次 528

第六篇 公安 司法 529

第一章 公安 529

第一节 机构 529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 532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535

第四节 治安行政管理 536

第五节 出入境管理 543

第六节 道路交通管理 544

第七节 消防 547

第八节 群防群治 550

第二章 检察 551

第一节 机构 55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5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56

第四节 法纪检察 557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5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58

第三章 审判 559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59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6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66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68

第五节 行政审判 569

第六节 审判监督 569

第七节 执行 571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7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71

第二节 建国前司法行政 573

第三节 建国后司法行政 574

第七篇 民政 人事 劳动 583

第一章 民政 583

第一节 救灾赈济 584

第二节 优抚安置 589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94

第四节 革命老根据地建设 597

第五节 婚姻登记 599

第六节 殡葬改革 602

第七节 社团管理 603

第八节 民政机构设置 604

第二章 人事 605

第一节 机构编制 605

第二节 干部来源 607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10

第四节 工资福利 614

第三章 劳动 618

第一节 工人队伍 618

第二节 劳动就业 619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 622

第四节 劳动工资 625

第五节 劳保福利 627

第六节 机构设置 630

第八篇 军事 631

总述 631

第一章 军事地理 632

第一节 军事地形 632

第二节 战争潜力 633

第二章 地方武装 636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地方武装 63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637

第三节 建国后地方武装 643

第三章 驻军 644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644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647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含驻梅后勤部队) 656

第四章 兵役 660

第一节 建国前兵役 660

第二节 建国后兵役 662

第五章 民兵 665

第一节 组建 665

第二节 政治教育 666

第三节 军事训练 668

第四节 主要活动 670

第六章 重要兵事 673

第一节 林朝曦起义 673

第二节 太平军石达开部转战嘉应州 674

第三节 太平军康王汪海洋部兵溃嘉应州 674

第四节 东征军第一次进军梅州 677

第五节 东征军第二次进军梅州 678

第六节 东路北伐军梅县松口大捷 679

第七节 “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 680

第八节 “八一”南昌起义军汤坑战役 681

第九节 红四军攻打梅城 682

第十节 粤东支队袭击蕉岭县城 683

第十一节 粤东支队粉碎国民党军“十字围剿” 684

第十二节 攻克湖寮重镇 685

第十三节 闽粤赣边纵队一支队二团智歼张爱群连 686

第十四节 独四大队南台山失利 687

第十五节 闽粤赣边纵队全歼胡琏后卫加强营 687

第十六节 解放梅州全境经过 688

第九篇 经济综述 691

第一章 经济发展 691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概况 691

第二节 建国后经济发展状况 693

第三节 建国后经济发展成就 696

第二章 经济结构 70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70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708

第三节 投资结构 709

第三章 人民生活 715

第一节 收入情况 715

第二节 消费情况 716

第十篇 农牧渔业 721

第一章 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改革 721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 721

第二节 合作化 725

第三节 人民公社 727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729

第五节 国营农场 730

第二章 农业生产条件 733

第一节 耕地 733

第二节 劳动力 734

第三节 役牛 735

第四节 农业机具 735

第五节 农村能源 738

第三章 农田基本建设 741

第一节 兴修水利 741

第二节 平整耕地 742

第三节 扩大基本农田 742

第四节 改造中、低产农田 744

第四章 农业生产布局 744

第一节 农业分区 744

第二节 主要农产品产地分布 746

第五章 主要农作物 74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747

第二节 经济作物 753

第三节 水果 茶叶 755

第四节 蔬菜 760

第六章 农业技艺 761

第一节 耕作制度 761

第二节 肥料及施用 762

第三节 良种繁育推广 764

第四节 作物保护 769

第五节 栽培技术 775

第七章 家禽家畜 777

第一节 品种 778

第二节 饲养 饲料 780

第三节 检疫 疫病防治 785

第八章 水产 786

第一节 鱼种 786

第二节 养殖、捕捞 787

第三节 鱼病防治 789

第九章 气象测报 790

第一节 气象站、台 790

第二节 气象业务 791

第十章 机构 793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93

第二节 专业机构 794

第十一篇 林业 797

第一章 山林经营体制 797

第一节 山林权属 797

第二节 集体林场 799

第三节 国营林场 800

第二章 森林面积、树种、蓄积量和分区 802

第一节 森林面积和优势树种 802

第二节 森林蓄积量 803

第三节 森林分布 805

第三章 植树造林 806

第一节 采种育苗 806

第二节 植树造林 808

第三节 抚育管理 811

第四节 林业基地建设 812

第四章 山林保护 816

第一节 封山育林 816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817

第三节 护林防火 819

第四节 护林队伍 820

第五章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821

第一节 林木采伐 821

第二节 木材运输、销售 823

第三节 林副产品 826

第六章 管理机构 829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829

第二节 专业机构 829

第十二篇 水利 831

总述 831

第一章 防洪治涝 833

第一节 江河堤防 833

第二节 内涝治理 835

第三节 水库防洪 837

第四节 河道整治 838

第二章 灌溉工程 844

第一节 蓄水工程 844

第二节 引水工程 849

第三节 提水工程 850

第三章 水力发电 852

第一节 水电资源 852

第二节 开发利用 853

第三节 输变电设施 857

第四节 小水电管理 859

第四章 水土保持 860

第一节 水土流失状况及原因 860

第二节 水土流失整治 861

第五章 水利工程管理 868

第一节 移民安置 868

第二节 工程管理 871

第三节 水费管理 871

第四节 综合经营 872

第六章 管理机构 874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874

第二节 专业机构 874

第十三篇 乡镇企业 876

总述 876

第一章 体制结构 878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878

第二节 村办企业 880

第三节 个体企业 881

第四节 乡镇“三资”企业 882

第二章 行业结构 882

第一节 工业 883

第二节 建筑业 893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894

第四节 商业服务业 895

第五节 农业企业 896

第三章 企业管理 8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899

第二节 经营管理 900

第十四篇 工业 905

总述 905

第一章 建材工业 907

第一节 建材资源 908

第二节 水泥生产 910

第三节 砖瓦、灰、砂、石、土生产 913

第四节 非金属矿及其制品 915

第五节 建材机械设备制造 916

第六节 企业经营管理 917

第二章 煤炭工业 920

第一节 煤炭资源与勘探 920

第二节 煤炭开发与利用 920

第三节 煤炭管理 924

第三章 电力工业 931

第一节 电力建设 931

第二节 企业管理 944

第三节 教育培训 945

第四章 冶金工业 946

第一节 黑色金属冶炼 946

第二节 有色金属冶炼 950

第三节 稀土的冶炼 952

第四节 管理机构 953

第五节 主要工厂简介 953

第五章 化学工业 956

第一节 化肥 957

第二节 农药 958

第三节 有机化工 959

第四节 无机化工 961

第五节 化学矿产 964

第六节 企业管理 965

第七节 主要企业简介 966

第六章 机械工业 968

第一节 发展概况 968

第二节 主要行业、重点厂 971

第三节 管理 974

第七章 电子工业 977

第一节 行业管理 978

第二节 工业生产 978

第三节 微电脑开发应用 982

第八章 陶瓷工业 982

第一节 陶瓷生产 983

第二节 工业体制 986

第三节 管理机构 987

第四节 陶瓷研究 988

第九章 纺织工业 989

第一节 纺纱 990

第二节 织造 991

第三节 印染 992

第四节 麻纺织 993

第五节 纺机配件 993

第六节 化纤 993

第十章 医药工业 994

第一节 国营制药厂 995

第二节 设备的更新改造 997

第三节 品种和质量管理 998

第十一章 烟草工业 999

第一节 制丝业 1000

第二节 卷烟工业 1002

第十二章 其他轻工业 1008

第一节 酿酒 1009

第二节 食品饮料 1011

第三节 制糖 1016

第四节 造纸 1017

第五节 印刷 1021

第六节 五金家电 1023

第七节 文体用品 工艺美术 1029

第八节 皮革 塑料 1032

第九节 服装 鞋帽 1033

第十节 家具 1035

第十一节 日用杂品 1037

第十五篇 交通 邮电 1042

总述 1042

第一章 交通设施 1045

第一节 公路 1045

第二节 航道 1048

第三节 铁路 1050

第四节 机场 1052

第五节 桥梁 渡口 港口 1053

第二章 交通运输 1057

第一节 汽车运输 1057

第二节 水上运输 1061

第三节 铁路运输 1064

第四节 航空运输 1065

第五节 民间运输 1065

第三章 交通管理 1066

第一节 路政管理 1066

第二节 航政管理 1067

第三节 公路安全监督 1068

第四节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1069

第五节 运输市场管理 1070

第六节 交通管理机构 1071

第四章 邮电 1074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074

第二节 设施 1076

第三节 业务 1083

第四节 管理 1086

第十六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总述 1094

第一章 城市建设 1096

第一节 建国前城区建设 1096

第二节 建国后城市建设 1099

第三节 市政建设 1101

第四节 公共事业建设 1105

第五节 园林绿化 1109

第二章 村镇建设 1111

第一节 村镇规划 1111

第二节 乡村建设 1112

第三章 房地产业 1118

第一节 房产管理机构 1118

第二节 房屋建设 1118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 1119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1119

第五节 落实房产政策 1122

第六节 逐步推进城市住房制度改革 1122

第四章 建筑业 1124

第一节 建筑工程 1124

第二节 建筑企业 1126

第三节 装饰装璜企业 1130

第四节 勘察设计 113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1133

第一节 环保机构 1133

第二节 环境质量 1134

第三节 环境监督与污染治理 1137

第四节 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 1141

第十七篇 商业 供销 粮食总述 1143

第一章 市场 1144

第一节 集市沿革、网点 1144

第二节 集市贸易 1148

第二章 经营体制 1152

第一节 国有企业 1152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1156

第三节 私营 个体 1162

第四节 公私合营 合作店组 1165

第五节 联营 1167

第六节 乡镇商业 1168

第三章 商品贸易 1168

第一节 工业生产资料 1169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 1175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 1179

第四节 食品 副食品 1188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 1196

第六节 侨汇商品 劳保用品部队特需供应 1206

第七节 医药 药材 1209

第八节 石油 煤炭 1212

第九节 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1217

第十节 商品储运 1219

第四章 粮油经营 1221

第一节 粮食购销 1221

第二节 食油购销 1225

第三节 粮油票证 1227

第四节 粮食储运 1228

第五节 粮油加工 1232

第五章 饮食业 服务业 旅游业 1235

第一节 饮食业 1236

第二节 服务业 1238

第三节 旅游业 1239

第十八篇 财税 金融 1245

总述 1245

第一章 财政 1246

第一节 财政收支 1247

第二节 财政管理 1256

第三节 财政监督 1261

第四节 公债 国库券 1262

第二章 税务 1266

第一节 税制税种 1266

第二节 征收管理 1275

第三节 税收收入 1280

第三章 金融 1284

第一节 金融行业 1285

第二节 货币 1291

第三节 金融业务 1294

第四节 外汇 外汇管理 1304

第五节 保险 1307

第六节 金融改革 1310

第十九篇 外经贸 口岸总述 1313

第一章 对外贸易 1314

第一节 出口商品 1315

第二节 出口货源 1323

第三节 进出口管理 1324

第四节 出口商品包装、储运 1326

第二章 对外经济 1327

第一节 招商活动 1327

第二节 外商直接投资 1329

第三节 对外加工装配 1333

第四节 补偿贸易 1335

第五节 引进技术 进口设备 1337

第三章 口岸 1338

第一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 1338

第二节 海关 1340

第三节 边防检查 1341

第四节 卫生检疫 1342

第五节 动植物检疫 1342

第四章 外经贸口岸机构 1342

第一节 梅州市对外贸易局 1343

第二节 梅州市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 1343

第三节 梅州市口岸办公室 1344

第二十篇 经济管理 1345

总述 1345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审计 会计 1346

第一节 计划管理 1346

第二节 统计 1356

第三节 审计监督 1360

第四节 会计管理 1364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1369

第一节 市场管理 1370

第二节 市场建设 1375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1377

第四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1388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 1393

第六节 商标、广告管理 1395

第七节 打击投机倒把、走私贩私和纠正错案 1399

第三章 物价管理 1402

第一节 市场物价 1403

第二节 非商品收费 1412

第三节 工农业产品比价、地区差价 1414

第四节 价格补贴 1416

第五节 物价检查与监督 1417

第四章 技术监督 1418

第一节 技术监督管理机构 1418

第二节 标准化工作 1419

第三节 计量 1420

第四节 质量监督 1422

第五章 土地管理 14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23

第二节 农业用地 1424

第三节 征用土地 1426

第四节 依法管理土地 1427

第二十一篇 教育 1429

第一章 教育概况 1429

第一节 民国以前 1429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430

第三节 建国以后 1430

第二章 普通教育 143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1432

第二节 小学教育 1435

第三节 中学教育 1441

第四节 高等普通教育 1456

第三章 职业教育 1458

第一节 师范教育 1458

第二节 职业学校 1461

第三节 卫生学校 1462

第四节 工业学校 1464

第五节 商业供销学校 1465

第六节 农业学校 1467

第七节 艺术学校 1468

第八节 高等职业教育 1469

第四章 成人教育 1470

第一节 成人初等教育 1470

第二节 成人中等教育 1472

第三节 成人高等教育 1473

第五章 教师队伍 1474

第一节 师资来源 1475

第二节 师资培训 1476

第三节 教师待遇 1479

第六章 教育改革 1481

第一节 改革概况 1481

第二节 教育研究 1484

第三节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485

第七章 教育经费 1487

第一节 国家投资 1487

第二节 社会集资 1488

第三节 “三胞”捐资 1489

第八章 教育管理 14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91

第二节 行政职能 1492

第三节 管理体制 1493

第二十二篇 科技 1494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14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494

第二节 科研机构和社团 1495

第三节 科技队伍 1499

第二章 科技普及 1500

第一节 科普活动 1500

第二节 科技人员培训 1502

第三节 技术引进与推广 1503

第三章 科技成果 1510

第一节 科技成果概况 1510

第二节 重点科技成果简介 1515

第二十三篇 文化 艺术 出版 1520

第一章 文化机构与文化设施 1520

第一节 文化管理机构 1520

第二节 文化事业机构与文化设施 1522

第二章 文艺创作 1527

第一节 文学创作 1528

第二节 美术创作 1530

第三节 音乐创作 1532

第四节 其他艺术创作 1532

第三章 戏剧艺术 1533

第一节 广东汉剧 1533

第二节 提线木偶戏 1535

第三节 客家山歌剧 1536

第四节 采茶戏 1537

第五节 其他表演艺术 1538

第六节 艺术教育与戏剧研究 1539

第七节 演出管理 1540

第八节 对外交流 1540

第四章 客家山歌 1542

第一节 客家山歌的种类和形式 1543

第二节 客家山歌的艺术手法 1548

第三节 客家山歌腔调 1552

第五章 群众文化与民间文艺 1559

第一节 群众文化 1559

第二节 民间文艺 1560

第六章 文物 古迹 胜地 1572

第一节 历史文物 1572

第二节 革命文物 1582

第三节 文物管理 1584

第四节 风景名胜 1584

第七章 电影 广播 电视 1586

第一节 电影 1587

第二节 广播 1588

第三节 电视 1589

第八章 新闻 出版 发行 1591

第一节 报纸 刊物 1591

第二节 新闻通讯报道 1597

第三节 音像出版发行 1597

第四节 图书发行 1598

第九章 档案与地方史志 1598

第一节 档案 1598

第二节 地方志 1601

第三节 中共地方党史 1606

第二十四篇 卫生 医疗 1608

第一章 发展概况 1608

第二章 卫生设施 1610

第三章 防疫保健 1611

第一节 公共卫生 1613

第二节 疾病防治 1617

第三节 妇幼保健 1626

第四章 医疗 1629

第一节 中医 1629

第二节 西医 163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1633

第四节 民间医疗 1634

第五章 医疗保障制度 1635

第一节 农村合作医疗 1635

第二节 公费医疗 1635

第六章 药政管理 1636

第一节 药品生产 1638

第二节 药品供应 1639

第三节 药品检验 1640

第七章 医政管理 1641

第一节 医师登记审查 1641

第二节 医疗监督 1642

第三节 医技培训 1642

第四节 学术交流 1643

第八章 卫生机构 1643

第二十五篇 体育 1647

第一章 学校体育 1647

第一节 建国前的学校体育 1647

第二节 建国后的学校体育 1647

第二章 社会体育 1654

第一节 职工体育 1654

第二节 农村体育 1656

第三节 老年人及伤残人体育 1658

第四节 梅县强民体育会 1663

第三章 足球运动 1665

第一节 起源 1665

第二节 普及 1666

第三节 人才培训与输送 1670

第四章 体育竞赛 1675

第五章 机构 场地 经费 1680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680

第二节 场地设施 1680

第三节 体育经费 1681

第二十六篇 风俗 1683

第一章 制度习俗 1683

第一节 姓氏宗族制度 1683

第二节 家庭组织制度 1685

第三节 民间社会组织制度 1685

第二章 行业习俗 1686

第一节 农业 1686

第二节 林业 1686

第三节 石匠行业 1687

第四节 陶瓷行业 1687

第三章 人生礼仪习俗 1687

第一节 社会交际 1687

第二节 婚俗 1688

第三节 生育与过继、收养 1690

第四节 寿诞 1690

第五节 丧葬 1691

第四章 节日习俗 1692

第一节 传统节日 1692

第二节 纪念节日 1694

第五章 生活习俗 1694

第一节 服饰 1694

第二节 饮食 1695

第三节 居住 1695

第六章 民间陋俗与新风尚 1696

第一节 封建迷信 1696

第二节 嫖、赌、吹(吸毒) 1697

第三节 新风尚 1698

第二十七篇 方言 1700

第一章 语音系统 1700

第一节 声母 1700

第二节 韵母 1702

第三节 声调 1703

第四节 声韵配合 1704

第五节 音变 1707

第六节 文白异读 1708

第二章 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1709

第一节 声母比较 1709

第二节 韵母比较 1710

第三节 声调比较 1714

第三章 市属各县词语比较 1715

第四章 分类词汇 1718

第一节 概况 1718

第二节 各类词汇常用词 1718

第五章 词汇特点 1744

第一节 保留古词举例 1744

第二节 保留单音节词举例 1744

第三节 同义并列式合成词词义有的可用与普通话不同的词素表达 1745

第四节 同词异义 1745

第五节 同义异词 1746

第六节 借词举例 1746

第六章 语法特点 1747

第一节 人称代词不同 1747

第二节 构词词素位置不同 1748

第三节 变调构词法 1748

第四节 “多”和“少”在句中的位置不同 1749

第五节 与“着、了、过”相当的动态助词 1749

第七章 标音举例 1750

第一节 绕口令 1750

第二节 童谣 1750

第三节 山歌 1751

第四节 民间故事 1752

第二十八篇 少数民族 1754

第一章 族源与称谓 1754

第二章 人口与语言 1755

第一节 人口 1755

第二节 语言 文字 1756

第三章 信仰与习俗 1757

第一节 信仰 1757

第二节 习俗 1758

第四章 生产与生活 1759

第五章 文教卫生 1761

第一节 文化教育 1761

第二节 医疗卫生 1761

第六章 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1762

第一节 民族团结 1762

第二节 干部培养 1762

第三节 经济扶助 1763

第二十九篇 宗教信仰 1764

第一章 宗教 1764

第一节 道教 1764

第二节 佛教 1765

第三节 基督教 1767

第四节 天主教 1770

第二章 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1773

第一节 宗教工作机构 1773

第二节 落实宗教政策 1773

第三节 按宗教政策管理宗教 1775

第四节 宗教界的贡献 1777

第三十篇 华侨、港澳台同胞 1778

第一章 华侨 1778

第一节 华侨起源 1778

第二节 华侨分布及职业 1779

第三节 华侨社团 1784

第四节 华侨的贡献 1785

第二章 港澳同胞 1794

第一节 迁居起始缘由 1794

第二节 主要行业 1795

第三节 社团 1797

第四节 对国家对家乡的贡献 1798

第三章 台湾同胞 1800

第一节 迁居起始缘由 1800

第二节 移民的分布及方言、习俗 1801

第三节 台胞与祖居地的联系 1802

第四节 台胞资助桑梓各项建设 1804

第四章 华侨事务 1804

第一节 安置归侨和难侨 1804

第二节 落实华侨政策 1805

第三节 华侨、华人的接待和归侨联谊工作 1806

第三十一篇 客家妇女 1809

第一章 地位与作用 1809

第一节 劳动的主力,家庭的“主政” 1809

第二节 走上社会、贡献社会 1810

第二章 传统美德 1812

第一节 勤俭朴素 1812

第二节 洁身自爱 1813

第三节 相夫教子 1813

第四节 敬老尊贤 1814

第三章 特殊婚俗 1815

第一节 童养媳 1816

第二节 等郎妹 1816

第三节 隔山娶 1817

第四章 重视文教 1817

第一节 倡办女校 1817

第二节 妇女夜校 1819

第五章 积极参政 1820

第一节 建国前妇女参政 1820

第二节 建国后妇女参政 1820

第三十二篇 客家与客家研究 1822

第一章 客家 1822

第一节 客家的迁徙 1823

第二节 客家的形成及其文化特征 1825

第三节 客家的分布 1826

第四节 客家精神 1828

第二章 建国前的客家研究 1828

第一节 客家研究的开端 1828

第二节 客家研究的深入 1829

第三节 客家研究高潮的形成 1831

第三章 建国后的客家研究 1834

第一节 80年代前海内外客家研究概况 1834

第二节 “客家热”和客家研究的再次高潮 1836

第三节 梅州客家研究的全面开展 1837

第四节 梅州客家研究成就和趋向 1839

第三十三篇 人物 1850

第一章 人物传(人物排列以卒年为序) 1850

第一节 古代人物(1840年以前) 1850

第二节 近代人物(1840~1919年) 1867

第三节 现代人物(1919~1995年) 1895

第二章 人物记略(人物排列以卒年为序) 2029

第一节 梅县(含梅江区) 2029

第二节 蕉岭县 2035

第三节 大埔县 2042

第四节 丰顺县 2048

第五节 五华县 2055

第六节 兴宁县 2061

第七节 平远县 2072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2076

附录 2114

一、旧志序文选录 2114

二、《梅州市志》丛书专业志一览表 2124

三、文献辑存 2125

四、碑记 2190

五、诗词楹联选 2201

编纂始末 22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