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洛林·W.安德森著
  • 出 版 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0091105
  • 页数:2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布鲁姆教育分类学》(1956 美国)的修订版,主要阐释了关于学习、教学和测评的分类学,体系完整,内容详尽,论证客观。书中详细介绍了修订版分类体系,并通过数个教学案例对本体系分类表的用法和用途进行了详细的示范。同时本书还能够对自己的分类体系进行客观的考察,并与19种分类框架进行对比。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目录

第一部分 分类学: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学习 1

第一章 引论 3

第二章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及相关问题 10

第二部分 修订版分类体系的结构 19

第三章 分类表 21

第四章 知识维度 30

第五章 认知过程维度 48

第三部分 分类学的应用 71

第六章 使用分类表 73

第七章 教学案例引言 84

第八章 《营养》教学案例 92

第九章 《麦克白》教学案例 106

第十章 《加法事实》教学案例 124

第十一章 《国会法案》教学案例 135

第十二章 《火山?在这里?》教学案例 150

第十三章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 166

第十四章 论述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83

第四部分 分类学展望 201

第十五章 相异分类框架 203

第十六章 关于原版分类体系结构的实证研究 227

第十七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234

附 录 241

附录A 对原版框架所作修订的总结 243

附录B 原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之纲要 249

附录C 用于第十六章元分析的数据 255

参考文献 257

其他引用文献 267

第一部分 分类学: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学习 1

第一章 引论 3

分类的必要性 3

使用分类表 5

分类表、目标与教学时间 5

分类表与教学 6

分类表与测评 7

一致性概念 8

结语:作为课程制订者的教师与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 8

第二章 目标的结构、具体性及相关问题 10

目标的结构 10

内容与知识 10

行为与认知过程 11

目标的具体性 12

总体目标 12

教育目标 12

教学目标 13

目标层次的总结 13

什么不是目标 14

变化的目标词汇 14

与目标有关的问题 16

具体性与包容性 16

目标的同步性 17

目标描绘什么——学习还是表现? 17

目标使用的局限性 18

结语 18

第二部分 修订版分类体系的结构 19

第三章 分类表 21

知识的类别 21

认知过程的类别 23

分类表与目标:一个图解式总结 24

为什么将目标分类? 27

使用多种定义形式 28

文字描述 28

目标实例 28

测评试题实例 28

教学活动实例 29

结语 29

第四章 知识维度 30

知识与学科内容的区别:四位教师的故事 30

知识的种类 31

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的区分 32

为什么包括元认知知识 33

知识维度的类别 35

A.事实性知识 35

AA.术语知识 36

AB.具体细节和要素的知识 37

B.概念性知识 37

BA.分类和类别的知识 38

BB.原理和通则的知识 39

BC.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40

C.程序性知识 40

CA.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 41

CB.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 41

CC.确定何时使用适当程序的准则知识 42

D.元认知知识 42

DA.策略性知识 43

DB.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包括情境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 44

DC.关于自我的知识 45

涉及元认知知识的目标测评 46

结论 47

第五章 认知过程维度 48

三种学习结果的故事 48

零学习 48

机械学习 49

有意义学习 49

建构知识框架的有意义学习 49

保持和迁移的认知过程 50

认知过程的类别 50

1.记忆/回忆 50

1.1 识别 53

1.2 回忆 53

2.理解 54

2.1 解释 54

2.2 举例 55

2.3 分类 55

2.4 总结 56

2.5 推断 56

2.6 比较 57

2.7 说明 57

3.应用 58

3.1 执行 59

3.2 实施 59

4.分析 60

4.1 区别 61

4.2 组织 61

4.3 归因 62

5.评价 62

5.1 检查 63

5.2 评论 63

6.创造 64

6.1 产生 65

6.2 计划 65

6.3 生成 66

去情境化的认知过程与情境化的认知过程 66

一个具体情境中的教育目标例子 67

回忆所学的东西 67

领会和运用所学的东西 68

结论 69

第三部分 分类学的应用 71

第六章 使用分类表 73

使用分类表分析自己的工作 73

使用分类表分析他人的工作 74

重温分类表 74

学习问题 74

教学问题 75

测评问题 77

一致性问题 78

目标分类中的问题 79

目标的具体程度问题 80

关于学习经历的问题 80

区分目标与活动 81

一些有益的提示 81

考虑动词一名词组合 81

把知识类别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 81

确保你找对了名词 82

依赖于多种信息来源 83

第七章 教学案例引言 84

教学案例的特性 84

课程单元 85

教学案例的核心部分 86

使用分类表分析教学案例 87

分析过程的总结 89

教学案例的组织和结构 90

结束语 91

第八章 《营养》教学案例 92

第一部分:目标 92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93

第三部分:测评 98

第四部分:结束语 99

学习问题 99

教学问题 99

测评问题 100

一致性问题 100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101

附件 103

第九章 《麦克白》教学案例 106

第一部分:目标 106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107

第三部分:测评 111

第四部分:结束语 113

学习问题 113

教学问题 113

测评问题 114

一致性问题 115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115

附件 117

第十章 《加法事实》教学案例 124

第一部分:目标 124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125

第三部分:测评 130

第四部分:结束语 132

学习问题 132

教学问题 132

测评问题 132

一致性问题 133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133

第十一章 《国会法案》教学案例 135

第一部分:目标 135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136

第三部分:测评 142

第四部分:结束语 143

学习问题 143

教学问题 143

测评问题 144

一致性问题 145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145

附件 146

第十二章 《火山?在这里?》教学案例 150

第一部分:目标 150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151

第三部分:测评 158

第四部分:结束语 160

学习问题 160

教学问题 161

测评问题 161

一致性问题 162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162

附件 164

第十三章 《报告写作》教学案例 166

第一部分:目标 166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 167

第三部分:测评 173

第四部分:结束语 175

学习问题 175

教学问题 177

测评问题 177

一致性问题 178

第五部分:结束问题 178

附件 179

第十四章 论述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 183

关于学习问题的通则 184

使用复杂认知过程去帮助实现较简单的目标 184

选择多种知识 186

关于教学问题的通则 188

认识知识类别与认知过程之间的联系 188

区分教学活动与目标 189

关于测评问题的通则 192

使用终结性测评与形成性测评 192

处理外部测评 194

关于一致性问题的通则 195

使测评与目标保持一致 195

使教学活动与测评保持一致 197

使教学活动与目标保持一致 199

结束语 199

第四部分 分类学展望 201

第十五章 相异分类框架 203

一维分类系统 203

格拉克和沙利文的常见教学行为分类系统 204

奥苏贝尔和鲁宾逊按层级顺序排列的六个类别 204

梅特费塞尔、迈克尔和柯尔斯纳的同义词 205

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 208

斯塔尔和墨菲的认知领域 209

布鲁斯对知识类别与其他类别所作的整合 211

罗米佐斯基对知识和技能的分析 212

比格斯和科利斯的SOLO模型 213

奎尔马尔兹的认知过程分类法 214

豪恩施泰因关于教育目标的概念性框架 214

赖格卢特和穆尔的对照框架 216

多维分类系统 216

德布洛克的三维框架 216

德科尔特对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模型的修改 217

奥米尔对原版分类体系的修改 219

汉纳和米凯利斯的教学目标综合框架 220

威廉斯的教育目标行为类型学 221

马扎诺的学习维度框架 222

梅里尔的成分显示理论 223

哈拉戴纳与威廉斯和哈拉戴纳的高阶测验试题类型学 225

本修订版的修订与19种相异框架的相似之处 226

第十六章 关于原版分类体系结构的实证研究 227

累积性层级结构问题的研究 227

检查累积性层级结构的弱实证方法 227

检查累积性层级结构的强实证方法 228

对所获得的类别之间的相关性数据所作的元分析 229

评价(评价)与综合(创造)两个类别的排序 231

来自线性结构方程建模研究的证据 231

结论 232

第十七章 有待解决的问题 234

课程、教学和测评之间的关系 234

课程关注点 234

教学关注点 235

测评关注点 236

本框架对学生的用途 237

本框架与学习和认知理论的关系 238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之间的关系 238

结论 239

附 录 241

附录A 对原版框架所作修订的总结 243

在重点方面的四处修订 243

在术语方面的四处修订 244

在结构方面的四处修订 245

纳入“理解”并省略“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 247

附录B 原版《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之纲要 249

知识 249

智力能力和技能 251

附录C 用于第十六章元分析的数据 255

参考文献 257

其他引用文献 2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