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下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下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念海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203020177
  • 页数:48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地理纲要 下》目录

第五章 历史政治地理 1

第一节 古代的部落和王朝 1

一、黄河中下游的平原与古代的部落 1

二、夏、商及西周疆土的轮廓 3

三、采邑与封国 10

四、春秋时期十二诸侯疆土的伸缩 13

五、由诸侯称雄到统一的王朝 17

地图 9

一、夏、商、周三代都邑分布图 9

二、西周重要封国图 13

三、春秋时期十二诸侯分布图 18

四、战国时期称雄诸侯形势图 21

第二节 统一的封建王朝的版图规模 21

一、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期国界的伸缩 21

二、山脉与国界 34

三、河流与疆界 38

四、长城的修筑乃是对于自然条件的补充 40

地图 32

幽云十六州图 32

第三节 统一的王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上) 49

一、郡县制度的渊源 49

二、秦时所设的诸郡 52

三、两汉的郡国制度 58

四、州制的创立及其演变 59

地图 57

一、秦郡图 57

二、西汉平帝元始二年疆域图 65

三、东汉顺帝永和五年疆域图 67

四、西晋太康元年十九州图 71

第四节 统一的王朝行政区域的划分(下) 73

一、唐代的道的制度和区划 73

二、宋代的路的制度和区划 83

三、行省制度的创立及其变迁 89

地图 80

一、唐贞观十道和开元十五道图 80

二、唐元和八年方镇图 82

三、宋元丰二十三路图 88

四、元至顺时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图 95

五、明两直隶及十三布政使司图 97

六、清代诸省图 106

七、民国诸省图 108

第五节 分裂割据时期的疆土 110

一、魏、蜀、吴三国的鼎立 110

二、十六国的起伏 113

三、偏安江左的东晋 137

四、侨州郡县制度的创立及其演变 140

五、南北对立时南朝的疆域 145

六、南北朝的北方诸国的版图 153

七、五代时期各国的疆域 161

八、宋金对立时期金国在黄河流域及其附近的疆土 166

地图 111

一、三国鼎立图 111

二、前赵疆域图 115

三、成国疆域图 116

四、后赵疆域图 118

五、前凉疆域图 119

六、前燕疆域图 121

七、前秦盛时疆域图 123

八、后秦疆域图 125

九、后燕疆域图 127

十、西秦疆域图 128

十一、后凉疆域图 129

十二、北魏初年疆域图 131

十三、南燕疆域图 132

十四、北燕疆域图 132

十五、夏国疆域图 134

十六、南凉疆域图 135

十七、西凉疆域图 136

十八、北凉疆域图 138

十九、东晋疆域图 140

二十、刘宋疆域图 147

二十一、南齐疆域图 149

二十二、梁疆域图 152

二十三、陈疆域图 154

二十四、北魏疆域图 157

二十五、北齐疆域图 158

二十六、北周疆域图 160

二十七、后梁及十国疆域图 162

二十八、后唐及七国疆域图 163

二十九、后晋及七国疆域图 164

三十、后汉及六国疆域图 165

三十一、后周及七国疆域图 167

三十二、金国黄河流域及其附近疆域图 168

第六节 周边地区政治区划的变迁 169

一、瀚海附近地区各部落、民族的递嬗 170

二、西拉木伦河南北和大兴安岭东西的变迁 176

三、白山黑水间的设置 180

四、羌浑和吐蕃的居地 185

五、天山南北的区划 188

六、鸦片战争后列强对我国疆土的掠夺 194

地图 179

一、辽上京、中京、东京三道图 179

二、金国东北诸路图 184

三、西汉时葱岭以东西域诸国分布图 190

四、清代后期云南省西部及南部疆土丧失图 197

五、清代后期东北边地疆土丧失图 199

六、清代后期西北边地疆土丧失图 202

七、近百余年来沿海疆土丧失图 203

第七节 都城的选择和迁徙 201

一、历代王朝和政权的都城 201

二、历年悠久的都城的变迁 205

三、长安和洛阳 207

四、汴河岸上的开封和西湖侧畔的杭州 216

五、南京和北京 219

六、殷墟和邺 224

第六章 历史经济地理 227

第一节 上古的农耕地区 227

一、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 227

二、上古时期农业发展的中心 234

三、农田水利的兴修 238

四、农业区域的扩展 244

地图 239

上古农业发展的地区图 239

第二节 经济区域的划分及其发展 247

一、富庶的农业地区 247

二、司马迁规划的经济区域 256

三、经济都会的分布和“天下之中”的陶的兴起和繁荣 264

四、可以和山东相比拟的关中经济 268

地图 251

一、秦汉时期富庶的农业地区图 251

二、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255

三、司马迁所规划的经济区域图 258

四、西汉铁官分布图 260

五、西汉盐官分布图 262

六、战国秦汉时期经济都会分布图 269

第三节 经济地区的破坏及江南的开发 273

一、黄河流域经济区萧条的原因 273

二、经济地区破坏的情况 277

三、农牧区域的变迁 279

四、南方的土地利用与农业的发展 282

五、太湖地区和洞庭湖地区的富庶 285

六、都市和交通 286

第四节 黄河流域经济地区的再造和长江三角洲的富庶 289

一、关中的农业和粮食问题 289

二、黄河下游南北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293

三、永济渠的开凿和它的作用 296

四、手工业的发展 300

五、通济渠(汴河)的沟通南北 305

六、扬州的繁荣 308

七、关中和长江三角洲的关系 309

八、水陆交通要津的开封 311

九、南海岸上的广州 321

地图 297

一、隋唐时期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各地经济地区图 297

二、唐代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各地经济地区图 312

三、宋代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道交通图 319

第五节 经济地区的转移 324

一、经济地区转移的原因 324

二、长江下游三角洲的农业与水利 332

三、漕运的发展 335

四、纺织业中心的改易 340

五、纺织业以外的手工业地区 349

六、经济都会的增加和发达 355

地图 336

一、两宋时期长江流域农业地区分布图 336

二、两宋时期手工业及经济都会分布图 343

三、明代手工业场所及经济都会分布图 345

四、清代前期手工业分布图一 350

五、清代前期手工业分布图二 353

六、清代前期手工业分布图三 356

第六节 鸦片战争后内地经济的凋零和沿海都市的兴起 359

一、对外贸易的发展 359

二、沿海及内地商埠的开放 363

三、适应沿海商埠的农业和手工业 366

四、半殖民地的交通 369

五、内地经济的凋零 372

六、沿海都市的兴起和繁荣 376

地图 379

一、鸦片战争后一百年内经济地区图〈一〉 379

二、鸦片战争后一百年内经济地区图〈二〉 380

三、鸦片战争后一百年内经济地区图〈三〉 381

第七章 历史军事地理 382

第一节 边圉的宁谧和巩固 382

一、边圉的巩固为立国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 382

二、阴山山脉的控制 388

三、祁连山和合黎山间通道的畅通 395

四、大凌河谷道路的维护 399

第二节 东西的对立和攻守 402

一、东西对立局面的肇始 402

二、作为东西分野标志的函谷关 405

三、函谷关南北两方面的侧翼 407

四、函谷关东西的差别 410

五、分野在函谷关东的东西对立 414

六、西汉中央王朝和诸侯王之间的东西对立 415

七、函谷关的迁徙和潼关的建立 418

八、潼关的形势和东西魏北周北齐之间东西对立的界线 423

地图 419

一、西汉前期中央王朝和诸侯王国形势图 419

二、东西魏北周北齐对立形势图 428

第三节 南北的对立和攻守 429

一、春秋时期华夏诸侯与楚国的南北对立局面 429

二、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吴两国南北对立的局面 436

三、东晋与北方霸主对立时由防淮到防河的变迁 444

四、南朝与北朝对立由防河退缩到防淮、防江的过程 450

五、南宋与金对于秦岭淮水一线疆界的形成与攻守 456

地图 441

一、魏蜀两国隔秦岭对立形势图 441

二、魏吴两国江淮之间对立形势图 445

三、东晋时期防淮防河形势图 449

四、南朝防河防淮防江形势图 457

五、宋金秦岭淮水疆界图 463

第四节 对于都城的拱卫和防守 464

一、长安和关中 465

二、伊阙羊肠间的洛阳 470

三、太行山的邺城 474

四、平原旷野的开封 476

五、龙蟠虎踞的南京 478

六、钱塘江畔的杭州 481

七、幽燕胜地的北京 4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