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彝族简史
彝族简史

彝族简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彝族简史》编写组,《彝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05087358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彝族简史》一书是这次修订版本的五套丛书中的一种。整个书稿是在原来的基础是进行了增加和修改。因为原来书稿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新增加的部分依然沿用了以前的文风和体例。该书稿一直续修到2001年。
上一篇:田汉一家下一篇:土家族研究 第6集
《彝族简史》目录

导言 1

第一章 彝族的族源和族称 9

第一节 族源问题的探讨 9

第二节 彝族和古羌人的关系 11

第三节 彝族同叟和昆明的关系 17

第四节 彝族与乌蛮、白蛮的关系 20

第五节 “罗罗”族称的出现 27

第六节 彝族先民分布区域的不断扩大 30

第七节 外国学者对彝族渊源等问题的研究 33

第二章 原始社会(公元前2世纪以前) 38

第一节 彝族地区的远古文化遗存 38

第二节 彝族原始社会及其解体 43

第三节 远古时期彝族地区同祖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48

第三章 奴隶占有制的形成和发展(公元前2世纪一8世纪) 51

第一节 滇池与邛都地区的奴隶制和昆明部落 51

一、滇池、邛都地区的奴隶占有制 51

二、昆明游牧部落的定居和发展 56

三、滇东北、黔西北地区的奴隶制 58

第二节 南中大姓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61

一、彝族先民地区大姓势力的形成 61

二、蜀汉政权扶持南中大姓 64

三、晋代南中地区大姓、夷帅与皇朝政权间的斗争 66

第三节 爨氏家族统治势力的发展和灭亡 68

一、爨氏统治势力的发展 68

二、爨氏统治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70

三、唐初经略爨地与爨氏统治的结束 71

第四章 南诏奴隶制政权的建立和崩溃(8—10世纪) 73

第一节 南诏的兴起 73

第二节 南诏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75

第三节 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 79

第四节 南诏统治下云南彝族先民的经济生活 82

第五节 南诏奴隶制的崩溃 85

第六节 四川和滇东北地区彝族先民部落 88

第七节 贵州地区的彝族先民 90

第五章 封建制的形成和奴隶制的延续(10—14世纪) 93

第一节 宋代大部分彝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的形成 93

一、大理政权统治下的云南彝族社会 93

二、“罗甸国”和“罗氏鬼主” 97

三、凉山地区彝族先民部落 102

第二节 元朝对彝族地区统治的深入和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106

一、滇东北以外的云南地区 108

二、乌撒、乌蒙与亦奚不薛地区的情况及元朝统治的加强 113

三、罗罗斯与马湖地区 116

第六章 封建制的发展和奴隶制的变化(14—19世纪) 119

第一节 云南彝族地区地主经济的发展 119

一、地主经济在明代的胜利 119

二、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 125

第二节 黔西、滇东北彝族地区封建领主制的衰落及地主经济的发展 127

一、水西地区封建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的转化 127

二、乌蒙、乌撒、东川、茫布地区的改土归流 130

第三节 四川彝族地区奴隶制的变化 133

一、建昌和马湖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 133

二、凉山地区奴隶制的延续 136

第四节 彝汉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友好相处,共同开发祖国西南边疆 142

第七章 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和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奴隶制的斗争(1840—1919年) 147

第一节 帝国主义势力的侵人 147

第二节 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152

第三节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和反奴隶制的斗争 158

第八章 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加深和人民革命斗争的新阶段(1919—1949年) 168

第一节 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加深 168

一、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168

二、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日益加深 170

三、反动的政治统治进一步加强 174

四、落后的生产与悲惨的生活 175

第二节 红军长征鼓舞下的革命斗争 177

第三节 彝族地区的游击战争及彝族人民的解放 186

第九章 告别旧制度建设社会主义(1949—1978年) 196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 196

一、全面推进彝区的解放事业 196

二、培养民族干部 推行民族自治 201

三、民主改革 20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10

一、农业合作化 210

二、私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3

三、社会经济文化在曲折中发展 215

第十章 改革开放(1978—1999年) 219

第一节 农村的改革与发展 220

一、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人民公社体制 221

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革统派购制度,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 222

三、完善经营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224

四、一手抓开发,一手抓扶贫 225

第二节 城镇建设及其经济改革与发展 229

一、简政放权,搞活企业 229

二、搞活流通,繁荣市场 233

三、改革宏观调控方式,增强经济调节功能 237

四、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多种经济并存 241

五、走出去,引进来 243

第三节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246

第四节 出版传媒业健康发展 251

一、彝族历史上文献复制传播概况 251

二、新历史条件下彝族的传媒业 251

第五节 进一步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 255

第十一章 彝族的科学、文化成就 259

第一节 农业生产经验 259

第二节 畜牧和狩猎的经验 261

第三节 历法和气象知识 263

第四节 医药卫生 265

一、传统的医学 265

二、新历史条件下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266

第五节 文字 268

第六节 史学 271

第七节 文学艺术 274

一、传统文学概况 274

二、彝族文学的新发展 276

三、彝剧 280

四、影视 281

第八节 音乐、舞蹈 283

一、音乐 283

二、舞蹈 289

第九节 绘画和雕刻、书法及工艺美术 292

一、绘画 292

二、书法 296

三、雕塑 297

四、工艺美术 299

第十二章 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 302

第一节 居住、饮食和服装 302

一、居住 302

二、饮食 304

三、服饰 306

第二节 婚姻和家庭 309

第三节 节日和丧葬 316

一、节日 316

二、丧葬 318

第四节 宗教信仰 321

第五节 竞技与娱乐 326

附录一 彝族称谓表 331

附录二 彝族地区自治表 333

附录三 彝族人口 334

附录四 彝族方言分布地区简表 337

附录五 彝族历史大事年表 340

后记 356

修订后记 35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