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钱乘旦总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14060853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历史类专著。分为东亚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与国际环境、国家的发展战略政治变革与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与区域发展模式等三个部分,将对宏观的世界和区域格局变化的制约和影响、中观的民族与区域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发展战略,特别是基层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和社会发展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了东亚的现代化模式。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东亚卷》目录

第一部分 东亚现代化的文化背景与国际环境 1

第一章 “东化”与“西化”关系新识 5

一 现代化、东化、西化三者是共性与个性关系 5

二 东亚模式是现代化在亚洲地区的个性体现 9

第二章 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现代化启动的文化选择与历史困境 15

一 西方与“西力” 16

二 文化“脱胎”过程 17

三 非西方社会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19

四 过渡时期思想文化的二元性 22

五 现代化在“两难选择”中不断深入 24

第三章 “亚洲价值观”与东亚经验再探 27

一 “亚洲价值观”如何看待东亚“奇迹”和“危机”? 29

二 世界银行对东亚“奇迹”、“危机”与“复苏”的反思 35

三 阿玛蒂亚&森:“自由发展观”对“亚洲价值观”的批评 38

四 动力机制与必需条件——透析“东亚经验”之争 45

第四章 从“慕华贱夷”到“脱亚入欧” ——日本华夷观念的传承与变异 49

一 日本华夷观念之正统性:慕华贱夷 50

二 日本华夷思想之变异:非实体性的华夷观 71

三 小结 76

第五章 东亚现代化的国际政治背景——以冷战与台湾“奇迹”的关系为个案 78

一 冷战与台湾土地改革 79

二 美国对台经济援助及其冷战色彩 83

三 越战对台湾经济的刺激作用有待研究 84

四 台湾“邀请发展”对中国统一和亚太和平与安全的深远影响 89

第六章 美日资本与新加坡产业升级 91

一 外国资本在新加坡的地位和作用 92

二 美、日资本的不同运作 93

三 两国资本不同表现的原因 98

四 结论 105

第二部分 国家发展战略、政治变革与国家干预 107

第七章 政治现代化的另一类型——战后东亚地区政治发展 111

一 建立国民国家的权威主义政治体制 111

二 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主义政治体制 115

三 官民协调的精英主义政治体制 120

四 各国(地区)不同层次的政治体制改革浪潮 125

第八章 保守主义与战后日本的国家战略——以吉田路线为主 129

一 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130

二 吉田路线的形成 132

三 后吉田时代保守主义的战略演变 137

四 吉田路线的现实性及其转变原因 143

五 对保守主义的批评 150

第九章 菲律宾现代政治变革模式的形成——黎萨尔的政治思想再思考 156

一 黎萨尔论“暴力革命” 158

二 黎萨尔论“精英化的好改革” 161

三 黎萨尔的政治思想与菲律宾政治变革模式的形成 165

第十章 中国台湾地区民主化的畸变 173

一 “台独”误区 174

二 “宪改”误区 180

三 地方派系政治和“黑金”政治 184

第十一章 韩国民主化的进程 192

一 民主化的启动 193

二 民主化的发展 203

三 1987年7月、8月、9月工人大斗争 207

四 卢泰愚民选军人政权的产生 208

五 金泳三文人政权 213

六 韩国民主化的特征 218

第十二章 住房干预的东亚模式——新加坡、香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途径分析 220

一 新加坡、香港住房干预模式的同构性 220

二 两地住房干预模式的成因分析 234

三 由两地住房干预模式引发的对于东亚模式的新思考 249

第三部分 经济、社会与区域发展模式 251

第十三章 从“以农业培养工业”到牺牲农业——对中国台湾和韩国农业与初期工业化关系的比较分析 255

一 引言 255

二 中国台湾:以农业培养工业方针的实施及其成果 257

三 韩国:工业带动还是牺牲农业? 260

四 影响农业与工业化关系的制度因素分析 264

第十四章 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农业” 268

一 引言 268

二 香港和新加坡的城市农业转型 271

三 日本都市圈的城市农业“转型” 279

四 未来之路 282

第十五章 韩国新村运动经验的局限性 285

一 韩国农村发展的起点不是新村运动 286

二 新村运动的强制性与不可持续性 289

三 美化农村、提高农民收入并不能扭转甚至减缓城市化进程 293

第十六章 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改革 295

一 新加坡教育分流制度概况 297

二 新加坡实行教育分流制的社会影响 301

三 教育分流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305

四 新加坡教育分流实施的可能性 309

第十七章 新加坡社区基层组织的变迁 314

一 民众联络所和人民协会 316

二 联络所角色的转变 323

三 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 326

四 组屋计划造就居民委员会 332

五 基层组织与国家建设 337

六 结语 354

第十八章 当代越南经济社会发展途径 357

一 产品经济发展途径的推行与调整(1975—1990) 357

二 商品经济发展途径的定位(1991—2000) 370

三 市场经济发展途径的确立(2001年以来) 375

第十九章 探索东亚区域合作的新模式——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 383

一 两极格局下的中国与东盟关系 383

二 多极化趋势下的中国与东盟关系 386

三 结语 406

附录 研究东亚现代化模式的书目文献 4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