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希茅,喻意志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06924440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学指导纲要的课改方向编排。教材以课时形式设计,共分为32讲。内容上图文与音像并用,结合教材思考与拓展,给教学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融入“名作欣赏”部分,希望打破传统繁琐、枯燥的史学枷锁,创造性地提出“以欣赏带史”的教学新思路,力求课程的生动与实用性,以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感知与审美能力的实际目标。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普修教程》目录

第一讲 绪论  1

一、中国音乐史的学科性质与地位  1

二、中国音乐史的分期及其基本特征  1

三、中国音乐史史料简介  2

(一)“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史料——文献  2

(二)“以身说法”的史料——音乐文物  4

(三)“活着”的史料——传统音乐  4

(四)“可视可听”的史料——音响音像制品  4

四、20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史学的历史沿革  5

(一)1916年至1934年——中国音乐史学开创期  5

(二)1935年至1981年——中国音乐史学探索期  5

(三)1982年至今——中国音乐史学发展期  6

五、中国音乐鉴赏的方法与途径  7

(一)让“倾听”与“模唱”成为“好习惯”  8

(二)让姊妹艺术及其他相关学科成为“好伙伴”  8

(三)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成为“好坐标”  9

(四)让电脑、网络等信息技术成为“好助手”  9

第二讲 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远古—1840)  10

第一章 上古时期的音乐文化(远古—战国)  10

一、音乐的起源  10

(一)巫术与音乐的起源  10

(二)模仿与音乐的起源  11

(三)劳动与音乐的起源  11

二、夏代以前的音乐文化遗存  12

(一)骨笛与骨哨  12

(二)埙  13

(三)磬  14

三、乐舞、礼乐与歌唱艺术  14

(一)远古、夏、商、周的乐舞  14

第三讲(二)西周礼乐制度下的音乐教育与宫廷用乐体系  18

(三)周代的歌唱艺术  19

第四讲四、乐器与器乐艺术  25

(一)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  25

(二)地下音乐宝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28

(三)古琴艺术  31

第五讲五、诸子百家论乐  33

(一)儒家的音乐思想  33

(二)道家的音乐思想  37

(三)墨家的音乐思想  37

(四)法家的音乐思想  38

第六讲第二章 中古时期的音乐文化(秦—唐、五代)  39

一、中古时期的音乐文化背景  39

二、中古时期的音乐机构与歌舞音乐  39

(一)乐府与汉魏六朝的相和歌、清商乐  39

(二)太常寺、教坊、梨园与隋唐宫廷燕乐  42

第七讲三、百戏、戏剧与变文  48

(一)百戏  48

(二)戏剧  49

(三)变文  49

四、乐器与器乐艺术  51

(一)吹奏乐器  51

(二)弹拨乐器  51

(三)打击乐器  54

(四)鼓吹乐  55

第八讲(五)汉唐时期古琴艺术的发展  56

第九讲五、音乐理论与音乐思想  64

(一)乐律学理论  64

(二)音乐专著  67

(三)记谱法  67

(四)音乐思想  70

六、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71

(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71

(二)隋唐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72

第十讲第三章 近古时期的音乐文化(宋代—清代)  73

一、近古时期的音乐文化背景  73

(一)近古时期的音乐文化特征:市民化、剧曲化  73

(二)市民音乐活动场所  73

二、近古时期的歌曲艺术  73

(一)宋元时期的歌曲艺术  73

(二)明清时期的歌曲艺术  78

第十一讲三、近古时期的说唱音乐  82

(一)宋元时期的说唱音乐  82

(二)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  85

四、近古时期的歌舞音乐  88

(一)花鼓  88

(二)木卡姆  88

(三)囊玛  89

第十二讲五、近古时期的戏曲音乐  91

(一)宋元时期的杂剧艺术  91

(二)宋元时期的南戏艺术  95

第十三讲(三)明代四大声腔  98

(四)梆子腔、皮黄腔与京剧的产生  102

第十四讲六、乐器与器乐艺术  105

(一)拉弦乐器  105

(二)琵琶  106

(三)古琴  107

第十五讲(四)三弦及其他新乐器  111

(五)器乐合奏  112

第十六讲七、音乐理论  117

(一)律学成就  117

(二)记谱法  119

(三)音乐论著  121

(四)明清曲谱  123

第十七讲 中国近代音乐史部分(1840-1949)  126

一、1840—1919年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点 126

二、1919—1949年中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点 126

第四章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端  126

一、近代传统音乐的发展  126

(一)新民歌  126

(二)说唱音乐  128

(三)戏曲音乐  131

第十八讲(四)民族器乐  135

二、学堂乐歌与新音乐的启蒙  138

(一)学堂乐歌  139

(二)学堂乐歌的重要音乐家:沈心工、曾志态、李叔同  140

第十九讲第五章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新音乐的发展  145

一、音乐教育的发展  145

(一)社会音乐教育  145

(二)普通音乐教育  146

(三)师范音乐教育  146

二、专业音乐教育的创立与发展  147

(一)蔡元培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147

(二)萧友梅与专业音乐教育  148

三、音乐理论研究  149

(一)音乐学家王光祈及其音乐理论研究  150

(二)青主的音乐美学研究  151

第二十讲四、音乐创作  153

(一)萧友梅的音乐创作  153

(二)赵元任的音乐创作  154

第二十一讲 (三)黎锦晖与儿童歌舞音乐  159

(四)刘天华的民族器乐创作与国乐改进  163

第二十二讲(五)黄自的音乐创作  168

(六)青主的音乐创作  171

第六章 革命音乐运动背景下新音乐的发展  173

一、社会历史背景  173

(一)工农革命音乐活动(1919—1927)  173

(二)十年内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群众音乐运动(1927—1936)  173

(三)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0—1945)  174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音乐运动(1945—1949)  175

第二十三讲二、聂耳的音乐创作  177

(一)生平  177

(二)音乐创作  177

三、吕骥、贺绿汀的音乐创作  180

(一)吕骥的音乐创作  180

(二)贺绿汀的音乐创作  181

(三)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其他作曲家及其创作  183

第二十四讲四、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187

(一)生平  187

(二)音乐创作  188

五、马思聪、谭小麟、江文也的音乐创作  191

(一)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191

第二十五讲(二)谭小麟的音乐创作  196

(三)江文也的音乐创作  197

六、不同政治区域的音乐生活  199

(一)沦陷区的音乐生活  199

(二)国统区的音乐生活  201

(三)解放区的音乐生活  202

第二十六讲七、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和新歌剧创作  204

(一)我国歌剧发展的萌芽期与探索期  204

(二)以新歌剧《白毛女》为代表的我国歌剧的发展期  205

第二十七讲 中国当代音乐史部分(1949-2000) 211

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211

第七章 歌曲创作  211

一、群众歌曲  211

二、少儿歌曲  214

三、抒情歌曲  214

四、合唱歌曲  216

五、流行歌曲  219

(一)1976年至1985年的流行歌曲  219

(二)1986年以来的流行歌曲  219

第二十八讲第八章 器乐创作  221

一、民族器乐  221

(一)吹奏乐  221

(二)弹拨乐  223

第二十九讲(三)拉弦乐  230

(四)民族管弦乐  232

第三十讲二、西洋器乐  235

(一)钢琴  235

(二)小提琴  237

(三)管弦乐  239

第三十一讲第九章 戏曲、曲艺与歌剧、舞剧、音乐剧创作  242

一、戏曲、曲艺  242

(一)戏曲  242

(二)曲艺  248

第三十二讲二、歌剧、舞剧、音乐剧  251

(一)歌剧  251

(二)舞剧  254

(三)音乐剧  2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