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爱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855788
  • 页数:4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背景篇、战备篇、保障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林业生物灾害发生和防治的情况;从多个环节、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战略构想和战略措施,并将科技兴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各项战略措施之中;“保障篇”从组织、法律、科技、投入等方面提出了确保战备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本书资料丰富、翔实,是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领域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重大研究成果,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对全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目录

第一篇 背景篇 2

第1章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现状与趋势 2

第一节 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森林资源概况 2

一、自然环境 2

二、社会经济 4

三、森林资源 5

第二节 灾害发生现状与原因 8

一、灾害发生现状与特点 8

二、灾害成因分析 21

第三节 灾害发生趋势分析 23

一、影响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23

二、林业生物灾害发生趋势 25

第2章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历程 2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林生物灾害防治 28

一、早期的农林灾害防治思想 28

二、早期农林生物灾害的防治方法 31

三、早期农林生物灾害防治思想与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37

第二节 新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 37

一、“彻底消灭”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49~1975年) 37

二、综合治理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76~1995年) 38

三、可持续防治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1996年至今) 40

第3章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发生与防治 43

第一节 国外林业生物灾害发生现状 43

一、各洲发生概况 43

二、主要有害生物种类 45

第二节 林业发达国家的生物灾害防治 48

一、主要防治理论 48

二、主要防治技术 50

三、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 52

第三节 国际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组织 57

一、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57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58

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59

四、国际植物保护组织(IPPC) 60

五、欧洲和地中海植物保护组织(EPPO) 61

第四节 我国与发达国家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比较 62

一、防治理念 62

二、组织机构 63

三、运行机制 63

四、法律法规 64

第4章 我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65

第一节 组织管理 65

一、组织机构 65

二、管理体系 66

三、工作队伍 67

四、主要问题分析 69

第二节 法制建设 70

一、立法工作 71

二、普法执法现状 73

三、主要问题分析 75

第三节 科技支撑 76

一、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77

二、标准化建设 78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 79

四、主要问题分析 80

第四节 资金投入 80

一、资金投入总量 80

二、资金投入结构 81

三、资金投入需求 83

四、主要问题分析 84

第二篇 战略篇 88

第5章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总论 88

第一节 战略地位 88

一、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88

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 89

三、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 90

第二节 战略思想 90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 90

二、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 91

三、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管理模式 92

四、实现防治理念的转变 93

第三节 战略目标和战略布局 94

一、战略目标 94

二、战略布局 95

第四节 战略途径 95

一、促进森林健康 95

二、强化体系建设 96

三、实行分类防治 97

四、实施工程防治 98

第6章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战略 99

第一节 监测预报工作现状 99

一、监测预报网络建设 100

二、监测预报制度与标准建设 104

三、监测预报主要业务工作 106

四、测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09

第二节 建设目标和任务 110

一、建立健全监测预报网络 110

二、强化监测预报技术手段 112

三、完善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118

四、完善监测预报管理制度 120

第三节 建设重点 122

一、加强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 122

二、强化乡镇基层监测点建设 123

三、地面GIS定位调查平台建设 123

四、数据分析与专家决策系统建设 124

第四节 健全完善林业生物灾害调查制度 124

一、建立调查制度的必要性 124

二、调查现状分析 126

三、进一步完善调查制度 128

第五节 开展气候变化对林业生物灾害影响的研究 131

一、全球及我国的气候变化 131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的影响 132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 133

第7章 检疫御灾体系建设战略 135

第一节 检疫御灾工作现状 135

一、基本情况 135

二、面临的形势 13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39

第二节 建设目标与任务 141

一、建立健全检疫管理机构 141

二、完善检疫行政执法体系 142

三、建立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管理系统 148

四、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支撑系统 152

五、加强检疫队伍建设 154

六、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155

第三节 建设重点 158

一、检疫隔离试种苗圃建设 158

二、除害处理设施建设 160

三、远程诊断网络建设 161

四、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建设 163

第8章 防治减灾体系建设战略 164

第一节 防治减灾工作现状 164

一、工作开展情况 164

二、基本做法与经验 17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74

第二节 建设目标与任务 175

一、强化组织管理系统 176

二、完善防治作业系统 182

三、完备物资保障系统 187

四、建立评估监理系统 189

五、构建灾害救助系统 193

六、健全应急防控系统 196

第三节 建设重点 203

一、林业生物灾害航空防治能力建设 203

二、林业生物灾害应急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库建设 204

三、林业生物灾害基层防治能力建设 204

四、林业生物灾害生物防治制品生产基地建设 205

第9章 森林健康实施战略 206

第一节 森林健康理论与实践 206

一、森林健康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7

二、国外森林健康的开展情况 216

三、我国森林健康理念的倡导与实践 220

第二节 森林健康是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追求的目标 223

一、有害生物与森林健康的关系 223

二、我国的森林健康状况 226

三、加速我国森林健康的实践进程 228

第三节 森林健康评价标准与方法 230

一、森林健康评价标准、要素和指标体系 230

二、森林健康评价中的有害生物指标 233

三、推荐的森林健康评价方法 234

第四节 促进森林健康的技术措施 241

一、生态公益林 241

二、商品林 244

第10章 林业生物灾害分类防治战略 247

第一节 分级管理 247

一、林业有害生物分级 247

二、一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 251

三、二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 253

四、三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 259

五、四级林业有害生物及其防治对策 262

第二节 分类施策 265

一、防护林生物灾害防治策略 265

二、用材林生物灾害防治策略 275

三、其他林种的生物灾害防治策略 281

第三节 分区治理 287

一、重点工程区林业生物灾害治理 287

二、风景区林业生物灾害治理 294

三、口岸区林业生物灾害治理 297

四、城市林业生物灾害防治 301

第11章 实施防治工程战略 307

第一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程实践 307

一、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其主要成效 307

二、主要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及其主要成效 310

三、防治工程的主要经验 314

第二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 315

一、实行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315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316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318

四、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 319

第三节 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 324

一、实施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必要性 324

二、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分类与建设原则 325

三、项目建设内容 327

第四节 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的实施 331

一、实施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的必要性 331

二、实施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32

三、亟待实施的林业生物灾害治理工程 333

第三篇 保障篇 346

第12章 组织保障 346

第一节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346

一、建立健全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指挥机构 346

二、建立健全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机构 347

三、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348

第二节 突出人力资源培养 349

一、实行人力资源分层和分类管理 349

二、建立教育培训体系 350

第三节 管理机制创新 351

一、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内涵 351

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管理原则 351

三、创新管理机制 354

第13章 法律保障 358

第一节 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58

一、防治工作的地位决定了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358

二、防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加强法治建设的必要性 359

三、新形势下的防治主体需要通过法规加以明确 360

第二节 加强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360

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361

二、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361

三、进一步规范执法监督 362

第三节 加强法治建设的对策措施 362

一、健全法规制度 362

二、强化执法能力 363

三、完善监督体系 365

第14章 科技保障 367

第一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科技需求 367

一、保护生态建设成果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367

二、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368

三、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368

四、提高防治工作绩效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368

第二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科技支撑的重点领域 369

一、重视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基础研究 369

二、强化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应用技术研究 370

第三节 完善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科研运行机制 371

一、创新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研究体制机制 371

二、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372

三、强化防治标准体系建设和技术监督 373

四、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 374

第15章 投入保障 376

第一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与公共财政 376

一、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性质决定了公共财政扶持的必然性 376

二、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投入需求分析 377

第二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投入政策 378

一、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 378

二、建立多元化社会投入机制 380

三、设立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应急储备资金 381

第三节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资金管理 382

一、防治资金分类与管理 382

二、调整经费投入结构 383

三、加强检疫收费管理 383

参考文献 385

附件 397

附件1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名录 398

附件2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 403

附件3 林业生物灾害调查表 410

附件4 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名录 415

附件5 全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药剂药械协作网企业名录 431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专家论证委员会 432

《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专家论证意见 43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