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 5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5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连玉明主编
- 出 版 社:中国明代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2219701
- 页数:2331 页
41 中国城市“十二五”“两化”融合与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研究报告 1875
1.推进信息化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 1877
1.1 信息化的内涵 1877
1.2 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878
1.2.1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1878
1.2.2 信息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1878
1.2.3 重大工程信息化成效显著,提高了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 1879
1.2.4 信息化环境逐步完善 1880
1.2.5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稳步开展,取得较大成绩 1881
1.2.6 信息化水平提高较快,但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 1881
1.3 城市推广3G提升城市信息化实践 1882
1.3.1 广东打造“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化 1882
1.3.2 上海:3G建设紧贴需求城市信息化装上强劲TD芯 1884
1.3.3 重庆打造西部3G产业新高地迎接移动新时代 1885
1.3.4 打造“光城”武汉全面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1886
1.3.5 成都38亿元信息“扫盲”无线城市拓信息化新路 1886
1.4 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1889
1.4.1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 1889
1.4.2 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1890
1.4.3 信息服务业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1890
1.4.4 重视信息化战略规划 1891
1.4.5 信息化应用领域呈现“多元多层”的格局 1892
1.4.6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1892
1.4.7 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 1893
1.4.8 信息技术的智能化、虚拟化和集成化 1894
1.4.9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1895
2.“两化”融合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1896
2.1 “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 1896
2.1.1 比较优势理论 1896
2.1.2 后发优势理论 1897
2.1.3 二元结构理论 1899
2.1.4 贸易条件恶化论 1900
2.1.5 工业化反梯度推移理论 1901
2.2 “两化”融合的现实基础 1903
2.2.1 “两化”融合的可行性 1903
2.2.2 “两化”融合的必然性 1905
3.推进“两化”融合的产业政策及策略建议 1906
3.1 推进“两化”关键性技术的自主创新 1907
3.2 因应全球形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 1908
3.3 重视并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1909
3.4 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 1911
3.5 推动产权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1912
42 中国城市“十二五”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研究报告 1919
1.数字化时代城市管理模式的重构 1921
1.1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分析 1921
1.1.1 政府全包全管模式 1921
1.1.2 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1921
1.1.3 政府调控管理、市场多元运作相结合模式 1922
1.1.4 政府分级管理模式 1922
1.1.5 “经济主导型”和“效率主导型”城市管理模式 1922
1.1.6 “多元主体”城市管理模式 1922
1.2 数字化时代传统城市管理模式面临挑战 1922
1.2.1 难以满足市民对优质公共空间的需求 1923
1.2.2 市政部门各自为政难以统合协调 1923
1.2.3 突击性城市管理难以保持长效机制 1923
1.2.4 缺少独立的绩效评价机制 1923
1.3 “十二五”时期现代城市管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1924
1.3.1 城市管理方式精细化 1924
1.3.2 城市管理手段信息化 1924
1.3.3 城市管理目标人性化 1925
1.3.4 城市管理功能科学化 1925
2.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网格化 1925
2.1 城市网格化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 1926
2.1.1 城市网格化以现代管理理论为基础 1926
2.1.2 无缝隙政府理论 1926
2.1.3 行政资源整合理论 1926
2.1.4 组织间关系理论 1927
2.2 城市网格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1927
2.2.1 3S技术 1927
2.2.2 分布式数据库及分布式计算技术 1928
2.2.3 网格及网格计算技术 1928
2.2.4 构件与构件库技术 1928
2.2.5 中间件技术 1929
2.2.6 地理编码技术 1929
2.2.7 移动GIS(MGIS)技术 1929
2.3 城市网格化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 1929
2.3.1 管理方法 1929
2.3.2 信息采集工具的广泛应用 1930
2.3.3 组织设计 1930
2.3.4 管理流程 1931
2.3.5 监督评价 1931
2.4 我国城市管理网格化的发展现状和各地实践 1931
2.4.1 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兴起 1931
2.4.2 我国试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地方实践 1933
2.4.3 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效果评价 1938
2.5 “十二五”时期城市管理网格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1940
2.5.1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1940
2.5.2 完善社会舆论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考评机制 1941
2.5.3 设立统一专门机构负责领导协调 1941
2.5.4 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与数据标准 1942
3.以加强数字城市建设为重点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1942
3.1 数字城市是“十二五”期间城市信息化的系统工程 1943
3.1.1 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1943
3.1.2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五大优势 1944
3.1.3 “十二五”数字城市规划的瓶颈制约 1944
3.2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经验 1946
3.2.1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行流程 1946
3.2.2 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主要经验 1947
3.2.3 国外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主要经验 1949
3.3 “十二五”时期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路径选择 1951
3.3.1 “十二五”时期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取向 1951
3.3.2 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宏观对策 1952
3.3.3 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微观措施 1953
43 中国城市“十二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报告 1961
1.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期间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目标 1963
1.1 公共服务与基本公共服务 1963
1.1.1 什么是公共服务 1963
1.1.2 什么是基本公共服务 1963
1.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提升公共服务的目标与任务 1964
1.2.1 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5
1.2.2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967
1.2.3 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1968
1.3 从我国管理体制变革看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四大阶段 1973
1.3.1 公共服务体制的恢复阶段(1978—1984年) 1974
1.3.2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启动阶段(1985—1992年) 1974
1.3.3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3年) 1974
1.3.4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完善阶段(2003年至今) 1975
2.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取得的成就 1975
2.1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976
2.1.1 政府越来越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 1976
2.1.2 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1977
2.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基本生存权方面的成就 1978
2.2.1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维护底线公平 1978
2.2.2 基本养老保险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 1981
2.2.3 住房保障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1982
2.2.4 社会救济体现人文关怀 1984
2.3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基本健康权方面的成就 1985
2.3.1 建立基本医疗制度实现“病有所医” 1985
2.3.2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1986
2.4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基础性发展权方面的成就 1986
2.4.1 教育发展保障公民最基础的发展权 1986
2.4.2 就业服务稳定就业形势 1988
3.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及原因分析 1990
3.1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供给现状分析 1990
3.1.1 公共服务的非均衡供给分析 1990
3.1.2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衡供给状况 1992
3.2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 2000
3.2.1 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 2000
3.2.2 城乡二元结构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 2001
3.2.3 基层政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弱化 2002
4.多项措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 2004
4.1 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 2004
4.1.1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的内在必然性 2004
4.1.2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的供给模式 2004
4.2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2006
4.2.1 底线生存服务方面 2006
4.2.2 公众发展服务方面 2006
4.2.3 基本环境服务方面 2006
4.2.4 基本安全服务方面 2007
4.3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2007
4.3.1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形成公共服务均衡分配的制度基础 2007
4.3.2 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与社会参与机制 2011
4.4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中的监管体系建设 2011
4.4.1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法律框架 2011
4.4.2 合理界定政府职能 2012
4.4.3 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现代监管体系 2012
44 中国城市“十二五”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研究报告 2015
1.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城市“十二五”期间推进公共服务的重要保障 2017
1.1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7
1.1.1 公共财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17
1.1.2 公共财政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2018
1.1.3 公共财政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题中之义 2019
1.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发展历程 2020
1.2.1 通过“放权让利”激发改革的积极性(1978—1994年) 2020
1.2.2 财税体制改革踏上制度创新之路(1994—1998年) 2020
1.2.3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1998—2003年) 2021
1.2.4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2003年至今) 2021
1.3 公共财政是“十二五”期间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支撑 2023
1.3.1 提供公共服务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责 2023
1.3.2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要把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作为财政政策的出发点 2024
1.3.3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撑 2024
2.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包含的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2025
2.1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包含的内容 2025
2.1.1 对两种模糊认识的澄清 2025
2.1.2 对公共财政体系内容的探索 2025
2.1.3 对公共财政体系要素相互关系的梳理 2026
2.2 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存在的四大问题 2027
2.2.1 公共物品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与现实不确定性的问题 2027
2.2.2 城乡和谐发展与公共资源配置二元结构问题 2029
2.2.3 国家显性债务的安全性与隐性及或有债务的风险性问题 2031
2.2.4 财政资金监管不断强化与职务消费支出日渐膨胀的问题 2032
3.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33
3.1 树立公共财政理念,不断提高财政透明度 2034
3.1.1 有限财政理念 2034
3.3.2 有效财政理念 2035
3.3.3 有为财政理念 2035
3.3.4 有责财政理念 2035
3.2 深化公共预算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 2035
3.2.1 进一步明确公共支出预算范围 2036
3.2.2 建立完善、法制的绩效预算体系是公共支出管理的必要保证 2038
3.2.3 参与式公共财政预算机制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必由之路 2038
3.3 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2042
3.3.1 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向改善民生倾斜 2042
3.3.2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2043
3.4 完善支付转移制度,加大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 2047
3.4.1 现阶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 2047
3.4.2 我国财政支付转移制度不断完善 2048
3.4.3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050
3.4.4 “十二五”期间,完善支付转移制度的主要措施 2050
3.5 把完善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放在重中之重 2053
3.5.1 加快对现有财政体制改革 2053
3.5.2 建立健全对农村基层财政的转移支付体系 2053
3.5.3 要尽快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 2054
3.5.4 改革现有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2055
45 中国城市“十二五”教育改革任务与措施研究报告 2059
1.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2061
1.1 中央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改革的风向标 2061
1.1.1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深入 2061
1.1.2 十六大报告对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 2062
1.1.3 十七大报告关于教育发展的阐述 2063
1.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五个方面主要任务 2066
1.2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十二五”的重要任务之一 2067
1.2.1 从国家命运的高度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2068
1.2.2 从国际社会强国兴衰的历史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2068
1.2.3 从我国基本国情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2068
1.2.4 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2068
1.3 制定“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需要把握的指导方针和总体布局 2069
1.3.1 要坚持“三个面向” 2069
1.3.2 要坚持改革创新 2070
1.3.3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2070
1.3.4 要坚持科学规划 2070
2.促进教育公平是“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 2071
2.1 “十二五”期间教育公平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2071
2.1.1 由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 2071
2.1.2 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受教育过程不公平 2072
2.1.3 由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 2072
2.2 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制度性分析 2073
2.2.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2073
2.2.2 基础教育投入不足 2073
2.2.3 东、西部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失衡 2073
2.2.4 重普教轻职教 2074
2.2.5 民办教育举步维艰 2074
2.3 “十二五”促进教育公平任务紧迫 2074
2.3.1 政绩阻力 2074
2.3.2 民众阻力 2074
2.3.3 融资阻力 2075
2.3.4 惯性阻力 2075
3.“十二五”发展教育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076
3.1 关于义务教育问题 2076
3.1.1 让每一个孩子上好学尚未解决 2076
3.1.2 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实际上还没有得到保障 2077
3.1.3 缺乏严格的依法管理规定,各地谎报辍学率的情况很严重 2077
3.2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 2078
3.2.1 农村教育方向问题 2078
3.2.2 农村教育移民问题 2078
3.2.3 农村教育经费问题 2079
3.2.4 农村教师的问题 2079
3.3 关于职业教育问题 2081
3.3.1 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低 2081
3.3.2 盲目扩招,专业设置不合理,培训专业技能水平低,学生发展空间小 2082
3.3.3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偏低,造成师资、生源双重匮乏 2082
3.4 关于高等教育问题 2083
3.4.1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 2083
3.4.2 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问题 2083
3.4.3 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问题 2084
3.5 关于教学改革问题 2085
3.5.1 知识、技能目标的“虚”“实”过度 2085
3.5.2 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意识不强 2085
3.5.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缺位与错位 2085
3.6 关于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问题 2086
3.6.1 单一的办学体制和投资渠道不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87
3.6.2 单一化的办学体制无法适应和满足社会对教育的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求 2087
3.6.3 单一化的办学体制不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2087
3.7 关于教师的培养问题 2088
3.7.1 教育改革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2088
3.7.3 教师队伍建设重在师德培养 2088
3.8 关于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 2089
3.8.1 在教育投入上要强调政府的责任 2089
3.8.2 把教育投入力度纳入政绩考评体系 2089
4.探索促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思路 2090
4.1 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2091
4.1.1 政策平衡是基础 2091
4.1.2 社会平衡是保障 2091
4.1.3 文化辅助平衡是方法 2091
4.1.4 税制平衡是手段 2092
4.2 推进办学资源均衡配置,促进教育过程公平 2092
4.2.1 办学条件的均衡 2092
4.2.2 教师资源的均衡 2093
4.2.3 生源的均衡 2093
4.2.4 以共享促均衡 2094
4.2.5 以监测促均衡 2094
4.3 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并重,促进教育结果公平 2094
4.3.1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实行社会公平竞争机制基础上的教育分流 2095
4.3.2 实行教育分流应从转变教育观念、重新确定培养目标入手 2095
46 中国城市“十二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研究报告 2099
1.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2101
1.1 医药卫生体制在保障公民健康、维护医疗服务公平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101
1.1.1 医药卫生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2101
1.1.2 医药卫生体制的功能和作用 2102
1.2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2102
1.2.1 医药卫生体制的创立阶段(1949—1978年) 2102
1.2.2 医药卫生体制的发展阶段(1979—1992年) 2103
1.2.3 医药卫生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阶段(1992—2005年) 2105
1.2.4 医药卫生体制的全面改革阶段(2005年至今) 2108
2.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体制改革基本评估 2109
2.1 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成绩与问题并存 2110
2.1.1 医药卫生领域现状:不是某一部分人不满意 2110
2.1.2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 2110
2.1.3 医药卫生领域存在严重问题,但也取得了不少成就 2111
2.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进展也存在诸多问题 2112
2.2.1 如何看待过去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112
2.2.2 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做具体分析 2112
2.2.3 医疗卫生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的目标是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2113
2.2.4 防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度市场化 2114
2.3 医药卫生事业的体制性缺陷日益凸显 2114
2.3.1 公共卫生体制不健全 2114
2.3.2 医院改革呈现出过度市场化趋势 2115
2.3.3 药品的监督与管理不力 2116
2.3.4 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缺陷 2117
2.3.5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2117
2.3.6 医药体制改革举步艰难 2118
2.4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2118
2.4.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2119
2.4.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调节医疗资源的需要 2119
2.4.3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群众基本利益的需要 2119
3.积极推进新医改的落实进程与具体操作 2119
3.1 新医改是一次全面的制度创新 2120
3.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120
3.1.2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 2121
3.1.3 其他配套文件政策构成新医改完整体系 2124
3.2 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各项工作全面启动 2124
3.2.1 国家层面上的具体医改措施 2124
3.2.2 地方层面的医改措施 2128
3.3 贯彻落实新医改方案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2129
3.3.1 强化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责任 2129
3.3.2 发挥市场竞争机制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130
3.3.3 切实解决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问题 2131
3.3.4 必须设法堵住医疗保险中的各种漏洞 2131
3.3.5 真正落实公立医疗机构的独立法人地位 2132
3.3.6 鼓励新药创新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2132
3.3.7 医药卫生管理要真正做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2133
4.“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2133
4.1 完善政府筹资机制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2134
4.1.1 强化政府筹资与分配责任,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2134
4.1.2 完善筹资与组织管理体制 2134
4.1.3 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2135
4.2 建立覆盖全民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体制 2135
4.2.1 划分医疗卫生服务的层次和范围,实行不同的保障方式 2136
4.2.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2136
4.3 构建符合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36
4.3.1 改革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职能的公立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37
4.3.2 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137
4.3.3 建立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实行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 2137
4.4 深化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分开 2138
4.4.1 改革药品定价体制 2138
4.4.2 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 2138
4.4.3 推进“医药分开” 2138
4.5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2139
4.5.1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139
4.5.2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2139
4.5.3 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 2140
4.6 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小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2140
4.6.1 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合作医疗制度 2140
4.6.2 加强城市小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小区卫生服务能力 2140
47 中国城市“十二五”城乡社保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2143
1.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是城市“十二五”的重要战略任务 2145
1.1 改革开放30年为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2145
1.1.1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时期 2145
1.2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企业保障”向社会保障的重大转变 2149
1.2.1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完成了制度转型 2149
1.2.2 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2149
1.2.3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社会事务负担 2150
1.3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2151
1.3.1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2151
1.3.2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难点多、问题多、任务艰巨 2152
1.3.3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是做好“三保”工作的重要举措 2152
1.3.4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是“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基本目标 2153
2.“十二五”时期城市社保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面临的问题 2155
2.1 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 2156
2.1.1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 2156
2.1.2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2157
2.1.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 2158
2.2 “十二五”时期城乡社保一体化建设亟须解决四大问题 2160
2.2.1 社会保障覆盖面小 2161
2.2.2 社会保障水平低 2161
2.2.3 社保法制建设滞后 2161
2.2.4 社保基金管理不规范 2162
3.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八大着力点 2163
3.1 加快构建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 2163
3.1.1 以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164
3.1.2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社保制度均等化 2172
3.1.3 探索公务员养老制度改革 2173
3.2 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实现“病有所医” 2173
3.3 完善失业、工伤等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得” 2175
3.3.1 以工伤预防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2175
3.3.2 完善失业保障制度,实现失业保障制度从保生活到促就业转变 2177
3.4 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贫有所助”的目标 2182
3.4.1 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2183
3.4.2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基本对策 2183
3.5 关注特定人群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建立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 2185
3.5.1 当前我国特定人群福利方面存在五大问题 2185
3.5.2 “十二五”时期特定人群社会福利制度发展遵循五项原则 2186
3.5.3 “十二五”时期特定人群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2187
3.6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统筹衔接,推进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整合 2188
3.6.1 推进区域统筹,条件具备时推进基本养老金全国统筹 2189
3.6.2 抓好制度衔接,统筹考虑城乡社保政策衔接配套 2189
3.6.3 整合管理资源,实现社保管理互联 2189
3.7 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提高公民社会保障水平 2189
3.7.1 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 2190
3.7.2 扩大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适应老龄化加剧的形势 2190
3.7.3 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2192
3.8 加快建立完整的社保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公民社会福利权益 2193
48 中国城市“十二五”稳定和促进就业研究报告 2195
1.就业是中国城市“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之本 2197
1.1 稳定和促进就业是当前国际经济调整时期我国改善民生面临的艰巨任务 2197
1.1.1 在金融危机下,保就业更是保民生的重中之重 2197
1.1.2 就业问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长期面对的难题 2197
1.2 扩大就业是“十二五”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首要目标 2198
1.2.1 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完成“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战略任务的前提条件之一 2198
1.2.2 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是“十二五”时期解决好就业问题的首要目标 2198
1.3 完善的公共服务就业体系是“十二五”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保障 2199
1.3.1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当前和“十二五”时期强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2199
1.3.2 “十二五”时期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条件、物质基础与发展机遇 2200
2.我国劳动力就业工作和公共就业服务面临四大挑战 2200
2.1 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成难点 2201
2.1.1 就业总量性矛盾十分突出并将长期存在 2201
2.1.2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明显缓解 2202
2.1.3 就业区域性矛盾不容忽视 2203
2.2 就业工作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统筹解决好城乡就业问题任重道远 2203
2.2.1 公共就业服务城乡二元结构难以实现均等 2203
2.2.2 受传统管理体制和身份界限影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难以实现统一 2204
2.2.3 统筹城乡就业亟需破题,需要逐步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的重大转变 2204
2.2.4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服务覆盖面窄,公共就业服务总体投入不足 2204
2.3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处理好调结构、扩内需、促就业的难度加大 2205
2.3.1 金融危机下,国际贸易严重收缩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 2205
2.3.2 金融危机下,外商投资减少、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影响我国就业 2206
2.3.3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增长下行拉动就业的能力减弱和就业岗位减少 2206
3.扩大就业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2207
3.1 世界范围内就业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2207
3.1.1 西方政府对就业问题的态度和政策的历史变迁 2208
3.1.2 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在就业问题上的区别 2209
3.1.3 促进就业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经济、社会政策的优先目标 2210
3.2 国际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和基本经验 2211
3.2.1 鼓励发展中小企业 2211
3.2.2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2215
3.2.3 改革失业保障制度 2217
3.2.4 协调劳资间的关系 2218
3.2.5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2219
3.3 国际经验对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启示 2220
3.3.1 我国就业问题的特殊性 2220
3.3.2 从国际经验得到的启示 2222
4.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城市“十二五”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的根本保障 2224
4.1 坚持以发展扩大就业创造就业需求 2225
4.1.1 将扩大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 2225
4.1.2 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增长带动就业 2226
4.1.3 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 2226
4.2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2227
4.2.1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二五”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最活跃、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 2227
4.2.2 创业是“十二五”时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2228
4.2.3 创业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2228
4.2.4 完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机制是“十二五”时期以创业促进就业重要保障 2229
4.3 坚持以政策扶持就业做好就业保障 2230
4.3.1 统筹衔接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实现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 2230
4.3.2 完善劳动力市场统计,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建设 2231
4.3.3 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统筹、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2231
4.3.4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并提高城市“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2234
4.3.5 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 2235
4.3.6 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238
4.3.7 坚持以培训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能力 2240
4.4 坚持以服务保障就业改善就业环境 2240
4.4.1 “十二五”时期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241
4.4.2 构建新型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 2241
4.4.3 整合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资源,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2242
4.4.4 实施公共就业服务各项制度,确保公共就业服务统一规范 2243
4.4.5 推行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多元化,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2243
4.4.6 完善就业服务机构保障激励机制,确保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2243
4.4.7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2244
49 中国城市“十二五”打造创业型城市研究报告 2247
1.打造创业型城市的基本背景和重大意义 2249
1.1 创业型城市的提出 2249
1.1.1 中央提出打造创业型城市 2249
1.1.2 创业型城市的提出背景 2250
1.1.3 我国打造创业型城市有基础、有条件 2250
1.2 创业型城市的基本内涵 2251
1.2.1 创业型城市以创业型经济为基础 2252
1.2.2 创业型城市以科技创新为特点 2252
1.2.3 创业型城市以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根本 2252
1.3 打造创业型城市的重大意义 2253
1.3.1 打造创业型城市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2253
1.3.2 打造创业型城市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254
1.3.3 打造创业型城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2254
2.创业型城市试点先行先试为“十二五”时期全面打造创业型城市积累经验 2255
2.1 苏州创新创业型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2256
2.1.1 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创业 2257
2.1.2 创新创业型城市创建目标和指标体系 2257
2.2 深圳出台“1+13”配套政策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 2258
2.2.1 新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2258
2.2.2 新思路推进创业孵化园区建设 2259
2.3 广州“八个一”奠定创业型城市建设基础 2259
2.3.1 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建设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 2260
2.3.2 做好“八个一”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创建 2260
2.4 合肥建立“四个一”创业型城市创建机制 2261
2.4.1 建立落实“四个一”科学体制机制 2261
2.4.2 对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2262
2.5 南京“五个体系”创建创业型城市 2264
2.5.1 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工作推进的“五个体系” 2264
2.5.2 出台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 2264
2.5.3 把优化创业指导服务放到重要位置 2266
2.6 杭州出台《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 2266
2.6.1 5个具体指标构成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目标 2267
2.6.2 放宽、简化、扶持成为促进就业政策体系的关键词 2267
2.6.3 实施“九项计划一平台”,推进大学生创业 2270
2.7 柳州准确理解和把握全民创业的概念和内涵 2271
2.7.1 建立以创造价值为基本目标、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创业型经济体系 2271
2.7.2 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 2271
2.8 威海明确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创业导向和创业主体 2272
2.8.1 明确6大创业导向和11个方面的创业主体 2273
2.8.2 七个方面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2274
3.“十二五”时期激发创业型城市发展活力的现实路径 2279
3.1 打造创业型城市的两个重要着力点 2279
3.1.1 选择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项目率先取得突破 2280
3.1.2 重点解决创业者创业过程中的“三难两缺”等难点问题 2280
3.2 打造创业型城市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2281
3.2.1 创业型城市创建必须科学把握创业活动内在规律和我国国情 2281
3.2.2 创业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创业者的主体作用 2282
3.2.3 探索创新是创建创业型城市必然要求 2283
3.3 打造创业型城市要奠定一个基础 2284
3.3.1 以发展创业型经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284
3.3.2 以发展创业型经济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 2284
3.3.3 以发展创业型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2285
4.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 2285
4.1 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是“十二五”发展的必然趋势 2285
4.1.1 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是“十二五”时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重要途径 2286
4.1.2 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市场经济发展完善的重要趋势 2286
4.2 “十二五”时期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需要把握四个关键点 2286
4.2.1 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关键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和就业观念 2286
4.2.2 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关键是要营造全民创业的大环境 2286
4.2.3 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关键是要增强全社会的投资能力 2287
4.2.4 从创业型城市走向创业型社会关键是要为创业者提供社会保障 2288
50 中国城市“十二五”启动“文化”引擎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 2291
1.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 2293
1.1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2293
1.1.1 “软实力”的源起 2293
1.1.2 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2294
1.2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 2295
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布局 2295
1.2.2 “四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中的文化建设问题 2295
1.3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2296
1.3.1 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296
1.3.2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2297
1.3.3 文化是影响中国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2297
2.“十二五”时期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要重点解决“四大不适应”问题 2298
2.1 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具备良好基础 2298
2.1.1 县乡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2298
2.1.2 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299
2.1.3 城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2299
2.2 我国城市文化事业发展存在“四大不适应”问题 2299
2.2.1 城市文化事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不相适应 2300
2.2.2 城市文化事业发展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2300
2.2.3 城市文化事业发展与城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2301
2.2.4 城市文化事业发展与城市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2301
2.3 制约我国城市软实力提升的三大因素 2301
2.3.1 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 2301
2.3.2 文化发展不平衡 2302
2.3.3 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 2302
3.“十二五”要全面深化城市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2302
3.1 “十二五”时期全面深化城市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2303
3.1.1 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2303
3.1.2 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2304
3.1.3 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2304
3.1.4 正确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 2305
3.2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点关注四大关键环节 2305
3.2.1 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306
3.2.2 完善市场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2306
3.2.3 改善宏观管理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2307
3.2.4 转变政府职能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 2307
4.“十二五”时期应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308
4.1 城乡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2309
4.1.1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2309
4.1.2 城乡居民文化层次差距仍然明显 2309
4.1.3 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2309
4.1.4 农村文化的需求与供给脱节 2310
4.2 创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体制的主要内容 2310
4.2.1 努力形成有效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2310
4.2.2 逐步加大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 2311
4.2.3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311
5.“十二五”时期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方略 2319
5.1 “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新是促进城市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2319
5.1.1 文化生产原创是文化产业的目标要求和核心要求 2320
5.1.2 创新文化业态是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重要途径 2320
5.2 “十二五”文化产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2321
5.2.1 “十二五”文化产业的三大特征 2321
5.2.2 “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的四大走势 2322
5.2.3 文化产业呼唤“赶超战略” 2323
5.2.4 网络文化生产大潮涌动 2323
5.3 “十二五”时期文化重大项目、产业基地、特色产业群是构建城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 2324
5.3.1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2324
5.3.2 构建城市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需要注意三大问题 2325
5.3.3 城市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2326
5.4 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是“十二五”时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327
5.4.1 加强资金要素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投融资体系 2327
5.4.2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推动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328
5.4.3 营造一个成本最低、信息最灵、效率最高的融资环境 2328
5.4.4 加大对文化部门的直接财政拨款的力度,在财政预算上竭力支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2328
5.5 探索建立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要素市场建设 2329
5.5.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2329
5.5.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329
5.6 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2330
5.6.1 坚持改革创新 2330
5.6.2 增强自主创新意识 2330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
- 《中国少数民族唢呐教学曲选》胡美玲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