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中国当代新诗史
中国当代新诗史

中国当代新诗史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洪子诚,刘登翰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1169452
  • 页数:51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所评述的,是20世纪50~90年代中国新诗的状况;勾勒新诗在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种因素推动、制约下的整体演化轨迹;描述不同阶段新诗在题材、主题、艺术方法上的变化与特征;考察诗歌潮流、诗歌秩序生成及构造的条件与方式;具体诗人的写作和重要诗歌群体、流派,是本书评述的重点。对于中国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的当代诗歌,本书采用分别处理的方式,但在具体论述中,也会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联。
《中国当代新诗史》目录
标签:新诗 编著

上卷 中国大陆当代新诗 3

第一章 新诗道路的转折 3

一 40年代后期的诗界 3

二 当代新诗道路的选择 7

三 “经典”的选定和确立 13

第二章 过程及时期特征 19

一 诗人的类型分析 19

二 新诗的“当代形态” 25

三 发表方式和诗歌刊物 30

四 各个阶段的概况 32

第三章 走进“当代”的诗人 35

一 “老诗人”的艺术处境 36

二 “中国新诗”派和“七月诗派”的隐失 50

三 艾青和田间的“危机” 59

四 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1) 63

五 走进“当代”的解放区诗人(2) 66

第四章 50年代的青年诗人 73

一 生活道路和文化背景 73

二 主要诗人的写作 75

三 西南边疆“诗群” 83

四 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 88

第五章 新民歌运动与新诗道路的讨论 95

一 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95

二 民间歌手和工农诗人 99

三 民间诗歌的搜集和整理 102

四 诗歌发展道路的讨论 104

五 新诗形式和现代格律诗问题 110

第六章 60年代诗风和“政治抒情诗” 113

一 “政治抒情诗”的特征 113

二 郭小川等的创作 115

三 60年代前期的诗风 121

第七章 “文革”时期的诗歌 125

一 诗界的“分裂” 125

二 公开的诗界 126

三 “地下”的诗歌写作 130

四 天安门诗歌运动 132

第八章 80年代的诗歌状况 134

一 诗歌“复兴”的想象 134

二 80年代的诗人“群体” 136

三 诗界状况与诗歌运动 138

四 最后的政治诗热潮 140

五 新诗历史的“重叙” 145

六 诗的发表、阅读方式 148

第九章 “复出”的诗人 151

一 一种诗歌现象 151

二 晚年的艾青 153

三 “青春历劫,壮岁归来”的一群 157

四 昌耀、蔡其矫等的诗 167

五 “西部诗歌”和“新边塞诗” 174

六 “迟到”的写作者 178

七 其他诗人的写作 183

第十章 确认已凋谢的流派 186

一 流派的重新确认 186

二 牛汉等的诗 189

三 穆旦、郑敏的当代诗歌 195

第十一章 朦胧诗与朦胧诗运动 206

一 《今天》与朦胧诗 206

二 朦胧诗论争 210

三 “地下诗歌”的发掘与食指 216

四 “白洋淀诗群”与多多的诗 223

五 北岛等的诗 229

第十二章 80年代中后期的诗 244

一 朦胧诗退潮之后 244

二 “第三代”或“新生代” 246

三 “非非”和“莽汉” 254

四 “他们”和南京的诗人 261

五 “海上”与上海诗人 270

六 海子与“诗人之死” 273

七 女诗人和“女性诗歌” 282

第十三章 90年代的诗 293

一 “90年代诗歌”的概念 293

二 诗歌民刊与“活跃诗人” 301

三 《倾向》与《南方诗志》 304

四 《反对》与《象罔》 314

五 《北回归线》与《阵地》 321

六 实验者与《发现》 324

七 “游离”与“偏移” 331

八 “民间”的集合与诗歌论争 340

下卷 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当代新诗第十四章 当代台湾新诗的背景和进程 349

一 背景 349

二 进程和特点 354

第十五 章现代主义诗潮及诗人 359

一 现代主义诗潮的发展及其论争 359

二 “现代派”诗人群 374

三 “蓝星”诗人群 383

四 “创世纪”诗人群 397

第十六章 现实主义诗潮的勃兴和诗歌艺术的多元并立 409

一 现实主义诗潮的勃兴 409

二 笠诗社诗人群 412

三 70年代的青年诗人 419

第十七章 80年代后期以来的台湾诗坛 427

一 诗对政治的参与:“政治诗” 428

二 都市的外观与内观:都市诗 431

三 女诗人的活跃和女性主义诗歌 435

四 原住民诗人的抗争之声 438

第十八章 香港当代新诗的发展背景 441

一 历史情况 441

二 文化环境 443

第十九章 50—70年代前期的香港诗歌 446

一 诗坛的沉寂和重组 446

二 写实与浪漫传统的延续——力匡、何达、舒巷城的诗 448

三 马朗和香港早期的现代诗人 454

四 参与台湾现代诗运动的香港诗人——蔡炎培、戴天、温健骝的诗 459

第二十章 70年代后期以来的香港诗歌 467

一 香港诗歌发展的新态势 467

二 现代意识与本土关怀——香港本土诗人的创作 470

三 人生忧乐的现实关注——南来诗人的诗歌创作 482

四 余光中、原甸等在香港的诗作 489

五 90年代的青年诗人 492

第二十一章 澳门当代新诗 496

一 背景和历程 496

二 诗人 499

三 “离岸”和“土生” 503

初版后记 50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