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概况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
第二节 自然概况 2
一 地形与地貌 2
(一)中山峡谷区 2
(二)低山丘陵区 3
(三)河谷盆地区 3
二 地层岩性与构造 3
三 成土母质 4
(一)残积坡积物 5
(二)第四纪沉积物 6
四 农业气象 7
(一)气温 7
(二)降水 8
(三)光照 9
五 河流水系 9
(一)新安江 9
(二)练江 10
(三)丰乐河 10
(四)富资水 10
六 植被 11
(一)常绿阔叶林地带 11
(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2
(三)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混交林带 12
(四)山地矮林及山地草甸 12
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 12
一 粮食生产 12
二 油料生产 13
三 茶叶生产 13
四 蚕桑生产 13
五 绿肥生产 13
六 林业生产 13
第二章 土壤形成过程 15
第一节 主要成土过程 15
一 脱硅富铝化过程 16
二 生物富集过程 20
三 粘化过程 21
四 水耕热化过程 23
第二节 成土条件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25
一 地貌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25
二 生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6
三 母质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27
四 人为活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28
第三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 30
第一节 土壤分类 30
一 土壤分类的依据 30
(一)土纲 30
(二)土类 31
(三)亚类 31
(四)土属 31
(五)土种 33
二 土壤命名 34
三 土壤分类系统 36
附件:1 歙县土壤分类系统表 37
2 歙县土壤野外描述标准 41
第二节 土壤分布 51
一 土壤的水平分布 51
二 土壤的垂直分布 52
三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 52
四 微地域分布 54
第四章 土壤性态特征 56
第一节 铁铝土纲 56
一 红壤土类 56
(一)黄红壤亚类 62
(二)红壤性土亚类 98
二 黄壤土类 109
(一)山地黄壤亚类 112
(二)黄壤性土亚类 128
第二节 淋溶土纲 155
一 黄棕壤土类 155
(一)暗黄棕壤亚类 158
(二)黄棕壤性土亚类 146
第三节 半水成土纲 151
一 潮土土类 152
(一) 灰潮土亚类 155
二 山地草甸土土类 158
(一)山地草甸土亚类 158
第四节 初育土土纲 163
一 紫色土土类 163
(一)酸性紫色土亚类 164
(二)中性紫色土亚类 177
(三)石灰性紫色土亚类 187
二 黑色石灰土土类 198
(一)黑色石灰土亚类 199
(二)棕色石灰土亚类 202
三 粗骨土土类 209
(一)铁铝质粗骨土亚类 209
第五节 人为土纲 214
一 水稻土土类 214
(一)渗育型水稻土类 215
(二)潴育型水稻土亚类 225
(三)潜育型水稻土亚类 282
第五章 土壤理化性状 291
第一节 土壤化学性状 291
一 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 293
(一)自然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 293
(二)旱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 296
(三)水稻土有机质、全氮含量 297
(四)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碳氮比腐殖质组成的相关性 299
二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302
(一)土壤全磷含量状况 303
(二)土壤速效磷含量状况 304
(三)人为施肥耕作对磷素的影响 305
(四)土壤酸碱性对磷素的影响 305
三 土壤金钾和速效钾 306
(一) 土壤全钾含量状况 306
(二) 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 307
四 土壤中微量元素 309
(一)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状况 309
五 土壤代换量 312
(一)土壤代换量的状况 312
(二)土壤代换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 313
六 土壤酸碱度 314
(一)土壤酸碱度的状况 314
(二)土壤酸碱度与母质的关系 315
第二节 土壤物理性状 316
一 土壤质地 316
二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318
第六章 土地利用状况 323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利用现状 323
一 土地资源的构成 323
二 主要地貌单元的构成 323
三 土地利用现状 323
四 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生产潜力 326
第二节 主要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28
一 耕地分布状况及存在问题 328
二 林业用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
三 草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32
四 水面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33
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334
一 耕地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334
二 山地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335
三 草地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336
四 水面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337
五 重视庭院经济 337
六 加强土地管理 337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339
第一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339
一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 339
二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依据 340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340
一 区、(亚区)单元 340
二 分区概述 341
第八章 高产土壤的培肥及低产土壤的改良 357
第一节 高产水稻土的培肥 357
一 高产水稻土的剖面特征 358
二 高产水稻土的肥力特征 359
三 高产水稻土的建设和培育 361
第二节 低产土壤的改良 362
一 洼、渍、冷陷田的改良 363
二 瘦、粘、发僵田的改良 364
三 漏水漏肥田的改良 366
第三节 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 567
一 水土流失的现状 367
二 水土流失的原因 367
三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368
第九章 土壤普查的成果应用 370
第一节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初见成效 370
一 合理施肥、提高效益 370
二 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374
三 服务全局、多方应用 376
第二节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的规划和“七五”期间的设想。 377
一 加强化验建设、改善测试条件 377
二 建立土壤肥力观察点、开展化肥监测 378
三 积极改造低产土壤,普遍推行配方施肥 378
四 继续应用土壤普查成果,普及土壤肥料科学知识。 378
附:专题报告 380
一 歙县茶园土壤 380
二 歙县林业土壤的开发利用 396
后记 410
第二次 歙县土壤普查组织及工作人员名单 412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土壤环境监测前沿分析测试方法研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8
- 《污灌农田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研究》齐学斌,樊向阳,乔冬梅 2019
-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 贵州卷 上》冯骥才主编;余未人分册主编 2007
-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 贵州卷 下》冯骥才主编;余未人分册主编 2007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著 2019
- 《深圳市土壤环境技术体系构建研究》郗秀平等编著 2019
- 《WPS Office办公应用从入门到精通》IT新时代教育 2018
- 《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土壤污染修复案例详解》李登新等 2019
-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预测分析和发展战略》张红振等 2019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美丽浙江 2016 法语》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美丽浙江》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
- 《企业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系列教材 药物制剂工 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 2016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中国)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
- 《遵义市志 上》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 海韵江南古名镇》(中国)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田兆元 2019
- 《遵义市志 下》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雷山县志 1988-2015 上》雷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7
- 《美丽浙江 2016 西班牙文》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