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歙县土壤
歙县土壤

歙县土壤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歙县土壤普查办公室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
  • 页数:0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藤村全集:2下一篇:丸本時代物集 5
《歙县土壤》目录

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概况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

第二节 自然概况 2

一 地形与地貌 2

(一)中山峡谷区 2

(二)低山丘陵区 3

(三)河谷盆地区 3

二 地层岩性与构造 3

三 成土母质 4

(一)残积坡积物 5

(二)第四纪沉积物 6

四 农业气象 7

(一)气温 7

(二)降水 8

(三)光照 9

五 河流水系 9

(一)新安江 9

(二)练江 10

(三)丰乐河 10

(四)富资水 10

六 植被 11

(一)常绿阔叶林地带 11

(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12

(三)落叶阔叶和常绿针叶混交林带 12

(四)山地矮林及山地草甸 12

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 12

一 粮食生产 12

二 油料生产 13

三 茶叶生产 13

四 蚕桑生产 13

五 绿肥生产 13

六 林业生产 13

第二章 土壤形成过程 15

第一节 主要成土过程 15

一 脱硅富铝化过程 16

二 生物富集过程 20

三 粘化过程 21

四 水耕热化过程 23

第二节 成土条件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25

一 地貌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25

二 生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6

三 母质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27

四 人为活动对成土过程的影响 28

第三章 土壤分类与分布 30

第一节 土壤分类 30

一 土壤分类的依据 30

(一)土纲 30

(二)土类 31

(三)亚类 31

(四)土属 31

(五)土种 33

二 土壤命名 34

三 土壤分类系统 36

附件:1 歙县土壤分类系统表 37

2 歙县土壤野外描述标准 41

第二节 土壤分布 51

一 土壤的水平分布 51

二 土壤的垂直分布 52

三 土壤的区域性分布 52

四 微地域分布 54

第四章 土壤性态特征 56

第一节 铁铝土纲 56

一 红壤土类 56

(一)黄红壤亚类 62

(二)红壤性土亚类 98

二 黄壤土类 109

(一)山地黄壤亚类 112

(二)黄壤性土亚类 128

第二节 淋溶土纲 155

一 黄棕壤土类 155

(一)暗黄棕壤亚类 158

(二)黄棕壤性土亚类 146

第三节 半水成土纲 151

一 潮土土类 152

(一) 灰潮土亚类 155

二 山地草甸土土类 158

(一)山地草甸土亚类 158

第四节 初育土土纲 163

一 紫色土土类 163

(一)酸性紫色土亚类 164

(二)中性紫色土亚类 177

(三)石灰性紫色土亚类 187

二 黑色石灰土土类 198

(一)黑色石灰土亚类 199

(二)棕色石灰土亚类 202

三 粗骨土土类 209

(一)铁铝质粗骨土亚类 209

第五节 人为土纲 214

一 水稻土土类 214

(一)渗育型水稻土类 215

(二)潴育型水稻土亚类 225

(三)潜育型水稻土亚类 282

第五章 土壤理化性状 291

第一节 土壤化学性状 291

一 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 293

(一)自然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 293

(二)旱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 296

(三)水稻土有机质、全氮含量 297

(四)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碳氮比腐殖质组成的相关性 299

二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302

(一)土壤全磷含量状况 303

(二)土壤速效磷含量状况 304

(三)人为施肥耕作对磷素的影响 305

(四)土壤酸碱性对磷素的影响 305

三 土壤金钾和速效钾 306

(一) 土壤全钾含量状况 306

(二) 土壤速效钾含量状况 307

四 土壤中微量元素 309

(一)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状况 309

五 土壤代换量 312

(一)土壤代换量的状况 312

(二)土壤代换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 313

六 土壤酸碱度 314

(一)土壤酸碱度的状况 314

(二)土壤酸碱度与母质的关系 315

第二节 土壤物理性状 316

一 土壤质地 316

二 土壤容重和孔隙度 318

第六章 土地利用状况 323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构成和利用现状 323

一 土地资源的构成 323

二 主要地貌单元的构成 323

三 土地利用现状 323

四 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生产潜力 326

第二节 主要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28

一 耕地分布状况及存在问题 328

二 林业用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31

三 草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32

四 水面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33

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334

一 耕地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334

二 山地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335

三 草地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 336

四 水面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337

五 重视庭院经济 337

六 加强土地管理 337

第七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339

第一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和依据 339

一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 339

二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依据 340

第二节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 340

一 区、(亚区)单元 340

二 分区概述 341

第八章 高产土壤的培肥及低产土壤的改良 357

第一节 高产水稻土的培肥 357

一 高产水稻土的剖面特征 358

二 高产水稻土的肥力特征 359

三 高产水稻土的建设和培育 361

第二节 低产土壤的改良 362

一 洼、渍、冷陷田的改良 363

二 瘦、粘、发僵田的改良 364

三 漏水漏肥田的改良 366

第三节 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 567

一 水土流失的现状 367

二 水土流失的原因 367

三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368

第九章 土壤普查的成果应用 370

第一节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初见成效 370

一 合理施肥、提高效益 370

二 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 374

三 服务全局、多方应用 376

第二节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的规划和“七五”期间的设想。 377

一 加强化验建设、改善测试条件 377

二 建立土壤肥力观察点、开展化肥监测 378

三 积极改造低产土壤,普遍推行配方施肥 378

四 继续应用土壤普查成果,普及土壤肥料科学知识。 378

附:专题报告 380

一 歙县茶园土壤 380

二 歙县林业土壤的开发利用 396

后记 410

第二次 歙县土壤普查组织及工作人员名单 4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