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民族院校公共哲学课教材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2096·46
  • 页数:290 页
图书介绍: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三、哲学派别的产生和发展 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空前大革命 1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8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 20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 20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22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4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24

一、物质 24

二、运动 30

三、空间和时间 34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39

一、意识的起源 39

二、意识的本质 43

三、意识的作用 47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49

一、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49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51

三、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 53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55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55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55

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60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64

一、对立和统一 64

二、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5

三、发展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72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78

一、质、量、度 78

二、质变、量变、质量互变 82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量变、质变的复杂性 85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90

一、辩证的否定 90

二、否定之否定 93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98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103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和作用 103

一、唯物辩证法范畴的实质 103

二、唯物辩证法范畴的作用 105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若干基本范畴 106

一、本质和现象 106

二、内容和形式 109

三、原因和结果 111

四、必然性和偶然性 115

五、可能性和现实性 119

第五章 认识和实践 123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23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对立 123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区别 126

第二节 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128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128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33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37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137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141

三、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143

第四节 辩证思维的方法 145

一、归纳和演绎 145

二、分析和综合 148

三、抽象到具体 150

四、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 152

第六章 真理 155

第一节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55

一、客观真理 155

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59

第二节 检验真理的标准 163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3

二、实践的标准是确定的和不确定的 167

第三节 真理和谬误 170

一、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 170

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174

三、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 176

第七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178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178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78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182

三、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 186

第二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88

一、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188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92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95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98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198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02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04

第四节 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演变 207

一、民族的形成和演变 207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方式的变革 211

第八章 阶级 国家 革命 216

第一节 阶级 216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216

二、阶级斗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8

三、阶级问题和民族问题的关系 222

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224

第二节 国家 226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226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30

三、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地区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 232

第三节 革命 234

一、革命的实质和类型 234

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237

三、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240

第九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 243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243

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43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45

三、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249

第二节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 252

一、政治法律思想 252

二、道德 253

三、科学 256

四、艺术 257

第三节 宗教 261

一、宗教的起源和实质 261

二、无神论和有神论的对立 265

三、宗教的消亡 268

第十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7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70

一、在对待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270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272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77

一、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77

二、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 280

第三节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85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 285

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28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