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肖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16103548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关于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专著。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判断篇,主要研究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渊源、形成、流变诸因素,勾画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为创作把脉篇,主要研究在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的创作经历、创作经验、美学风格、人格魅力等。第三部分为批评对话篇,主要研究新时期以来在文学理论方面具有开拓性的批评家的贡献。
上一篇:秘密领地下一篇:思想的余烬
《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张力 20世纪中国文学主潮的诗学价值》目录

现实主义文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批评的对话(代序) 1

理论判断篇 3

第一章 现实主义百年文学理论渊源 3

一 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文学 3

二 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6

三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9

第二章 现实主义百年文学创作的高潮 13

一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次高潮(1919—1942) 13

二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二次高潮(1942—1976) 15

三 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三次高潮(1976—2000) 18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人学理论的一个曲线 20

一 “道学”与“人学”的文质分野 20

二 “人学”本体的两个新质点 22

三 “人学”的变异与滑落 26

第四章 抗战文学问题与文学史书写病象 31

一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双重意义的认知 31

二 陪都重庆抗战文学史实的书写病象 34

三 病象的反思与文学史家理念的修正 37

第五章 当代文学的世界价位与落差 41

一 断想与价位:扭曲的文学灰姑娘 41

二 优势与落差:借机逢缘的文学喷口 44

第六章 当代文学的民间精神及历史遭际 48

一 偏枯:民间立场的位移 48

二 尴尬:情感投向的两难 51

三 原点:民间精神的皈依 54

第七章 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特征 58

一 真善尽美的美学原则 58

二 雅俗共赏的美学格调 63

三 情理兼胜的美学情趣 66

第八章 80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诗学逻辑 69

一 伤痕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批判 69

二 反思文学——现实主义诗学考问 71

三 改革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思变 74

四 寻根文学——现实主义诗学探寻 76

第九章 90年代文学的现实主义诗学向度 80

一 新写实——现实主义诗学关注 80

二 新体验——现实主义诗学见证 85

三 新市民——现实主义诗学聚焦 87

四 新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学情怀 88

第十章 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放阔 91

一 校园文学:大学生题材创作新崛起 91

二 农民人权:“三农”文学生长新视域 96

创作把脉篇 103

第十一章 还原历史境遇中的鲁迅思想多重性 103

一 社会转型期的“立人”意识 103

二 “根底在人”的灵魂救赎思想 105

三 目及蒙昧的忧愤情怀 107

四 悲悯深广的人道视域 110

五 深邃博大的“民族魂”高度 113

第十二章 把脉历史境遇中的鲁迅人道主义历史观 115

一 政治造影与阶级的鲁迅 115

二 人道主义与本真的鲁迅 119

三 人道文本与趋时杂感 124

第十三章 “鲁迅体式”的新文学奠基 126

一 思想文化与叙事话语的合一 126

二 现代观念与文体意识的自觉 130

三 中介思维与创作方法的自调 134

第十四章 徐志摩诗歌的多维诗学品质 138

一 “摩派诗学品质”:布尔乔亚情结的理想图式 138

二 “摩派诗学品质”:江南士子才情的文化底蕴 142

三 “摩派诗学品质”:爱情灵性的诗化律动 149

第十五章 人化的变奏:陆蠡《鹤》的生命意蕴 161

一 作者寄言:不屈囚者的生命长歌 161

二 咏者托物:人性大爱的情感关怀 162

第十六章 柳青文化人格的文学意义 165

一 延安解放区生活氛围的奠基 165

二 新的民族文化圈的铸模效能 169

三 政治信仰人格基点的抉择 172

四 自我塑造价值观的确立 175

第十七章 “路遥现象”与当下的价值呈现 177

一 苦难英雄的悲壮人生 177

二 文学创作的精神彰显 179

三 特定文学语境下的文本高度 183

四 意识形态层面的社会和谐观 187

第十八章 贾平凹的文学高度 190

一 贾平凹文学事实 190

二 贾平凹文学现象 193

三 贾平凹作品文化学图式 197

第十九章 陈忠实与海明威:人类精神的文学演绎 215

一 桑提亚格:个体生命精神的张力 215

二 白嘉轩生命密码:封建文明精神的遗存 218

三 共质与异质:一种精神,两种内涵的体现 221

第二十章 秦地小说民生权的深度叙事 223

一 《白鹿原》:中国农人民生权的叙事亮点 223

二 《高兴》:中国农人民生权的叙事深度 227

第二十一章 《高兴》与“贾平凹个体文学史” 231

一 跟进时代、直逼现实的史识意味 231

二 关注底层、忧患民生的感情投向 234

三 以小说形式继续完成与政治对话 238

第二十二章 杜文娟“青藏劲风”创作风格论 241

一 情感投向:精神珠峰的不疲追求 241

二 情感张扬:生命彩虹的浓墨重抹 246

三 情感寻梦:文学女孩的天堂行走 251

批评对话篇 257

第二十三章 谢冕:引领新时期诗歌批评新潮流 257

第二十四章 陈辽:致力于新时期文学批评领域的拓荒 262

第二十五章 刘再复:构建新时期“人学”理论新体系 267

第二十六章 李星:文学批评重在生命亲历性 275

第二十七章 李建军:和而不群的悖论批评观 279

第二十八章 小说修辞有了新说法——《小说修辞研究》的原创性 284

第二十九章 女性的哀歌与壮歌——从《体认与追寻——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论》说开去 289

第三十章 源自商州人的别样体悟——读《贾平凹作品商州民间文化透视》 295

主要参考书目 303

后记 30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