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走出晚清  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
走出晚清  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

走出晚清 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扬帆著
  • 出 版 社: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1202876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晚清是许多国人心中难以忘却的记念,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慈禧……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留给后人的是复杂的情感和认识。本书从晚清的涉外人物谈起,重新梳理了晚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并由此对历史和现实中的中外关系进行论述,希望中国能真正地“走出晚清,走向全球化”。本书史料翔实,论说犀利,无论是对这段历史有独特情怀的读者,抑或研究此领域的学人,都会带来一定的启发和认识。此次修订的幅度大约在30%。
《走出晚清 涉外人物及中国的世界观念之研究》目录

走出晚清后的随想:一个“明朝遗民”的精神穿越(再版代序) 1

第一版序 13

上篇 走出晚清第一章 勇气与遗憾:林则徐禁烟与近代中外关系的起始 3

第一节 勇于任事 4

第二节 林则徐禁烟的背景和动机 6

第三节 林则徐禁烟的措施 12

第四节 另一个角度:英国决定开战的理由和线索 21

第五节 林则徐之被革职 25

第六节 鸦片战争没能真正打开中国的大门 28

第二章 用地图打开帝国的视野:魏源 31

第一节 没有做多大的官,却做了大学问 32

第二节 从经世致用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危机中走向世界的魏源 34

第三节 从《圣武记》和《道光洋艘征抚记》看魏源的爱国御侮主张和鸦片战争观 41

第四节 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45

第五节 《海国图志》对中国及日本的影响 55

第三章 给外交以空间:徐继畬 59

第一节 宦海沉浮 60

第二节 与此土为安危 62

第三节 遭受冷遇的巨著 67

第四节 被误解的对外主张:神光寺事件和晚年徐继畬 78

第四章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曾国藩从自我人格的完善到儒家思想的国际化 85

第一节 书生曾国藩 86

第二节 大帅曾国藩 90

第三节 洋务倡导者曾国藩 96

第四节 对外关系中的“忠、信、笃、敬”:儒家伦理的国际化 98

第五节 天津教案对错之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 101

第六节 选送幼童出洋留学:遗憾的结局 105

第五章 海防与塞防并重:左宗棠的对外活动和主张 109

第一节 “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110

第二节 确立海防观念,创建福州(马尾)船政局 116

第三节 西北边疆危机 119

第四节 左宗棠和“海防与塞防之争” 120

第五节 湖湘子弟满天山 125

第六节 主战与“诎以求伸” 129

第六章 超前认识带来的悲剧:郭嵩焘及其对外思考 133

第一节 力劝曾、左出山的人 134

第二节 从“谢罪”大臣到首任驻外公使 143

第三节 郭嵩焘所受之攻讦及其“罪状” 150

第四节 郭嵩焘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 153

第七章 近代化的困境:千古变局中的李鸿章外交 159

第一节 李鸿章之兴衰 160

第二节 李鸿章外交的困境:中西外交观念的差异及李鸿章内在的压力 171

第三节 李鸿章的时代感 176

第四节 李鸿章的国家观念和开放的思维 178

第五节 李鸿章的现实主义外交(1870—1894) 183

第六节 对李鸿章的评价 187

第八章 外交毕竟还是一个更好的武器:曾纪泽的外交 191

第一节 大器晚成 192

第二节 曾纪泽的知识构成和思想倾向 193

第三节 两宫召对,准备出使 196

第四节 考察西方民情风俗,尊崇独特的中华文明 201

第五节 伊犁交涉,虎口索食 203

第六节 中法交涉,无力回天 211

第九章 热衷洋务的亲王:恭亲王奕 217

第一节 绸缪宫府,定乱绥疆 218

第二节 从竞争皇位失败到留守北京议和 219

第三节 创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23

第四节 开展近代外交,走向世界:代价及成果 226

第五节 为御外侮,支持创办海军 237

第六节 坎坷的一生,苍凉的晚年 241

第十章 仇外与媚外之间:慈禧 245

第一节 太后的政治生涯 246

第二节 慈禧的身世之谜 247

第三节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历史舞台的决定性步骤 251

第四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慈禧:玩弄平衡技巧 254

第五节 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慈禧对内政外交的激烈态度 259

第六节 为时已晚的“新政” 268

第七节 如何评价慈禧? 270

下篇 走出传统世界观第十一章 从两个世界的碰撞到西方的入侵 275

第一节 引言 276

第二节 天下观念的历史考证 279

第三节 朝贡体制 287

第四节 天下观念的影响 289

第十二章 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 29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研究的模式问题 292

第二节 以夷变夏:满洲身份认同的演变及其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295

第三节 明末遗民身份的迷失与重新认同 300

第四节 郑氏集团的身份迷失与重新认同 302

第五节 南明身份的迷失:信仰和王朝利益瓦解了传统统治者的身份 307

第六节 朝贡身份认同的瓦解:朝鲜和日本对明清易代的反应 309

第十三章 身份认同:韩国对中韩历史的选择性叙述与中韩关系 317

第一节 韩国历史叙述的选择性:历史悲情主义 318

第二节 身份认同的争论 330

第十四章 漠视的代价:甲午摊牌以前中国对日关系的症结 335

第一节 日本对朝贡体制的冲击 336

第二节 晚清日本对中国的清醒认识 340

第三节 结语:似是而非的高调日本观 343

主要参考文献 347

第一版后记 3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