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财政宪法
财政宪法

财政宪法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俊杰著
  • 出 版 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5
  • ISBN:9789574126286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
《财政宪法》目录

第一篇 财政工具 4

第一章「税」与「费」之差异 4

壹、案例事实 4

贰、判决要旨 5

參、使用牌照税与汽车燃料使用费之比较 6

一、法律依据 6

二、性质 7

(一)使用牌照税系地方之财产税? 7

(二)汽车燃料使用费系非税公课 9

(三)收入之管理与分配 12

三、缴纳主体 13

肆、本案之法律适用 14

一、缴纳主体之认定 14

二、法律之适用与排除 15

(一)排除税捐稽征法之适用 15

(二)行政程序法之适用 16

伍、省思 17

第二章 非税公课 20

壹、电信普及服务与分摊金 20

一、普及服务之概念 20

二、普及服务分摊金作为国家之财政工具? 21

三、财政工具之归属难题 22

(一)普及服务分摊金非税捐 22

(二)普及服务分摊金与非税公课 22

(三)研究范围之界定 23

贰、大法官解释与非税公课 24

一、工程受益费 24

(一)释字第212号解释 24

(二)检讨 28

二、工业区开发管理基金 32

(一)释字第515号解释 32

(二)检讨 35

三、空气污染防制费 36

(一)释字第426号解释 36

(二)检讨 38

參、非税公课之法律特征 40

一、受益费 40

(一)公法上强制性 41

(二)金钱给付之范围 42

(三)受益关联性 42

(四)财政目的 43

二、规费 44

(一)公法上强制性 44

(二)金钱给付之限额 45

(三)受益关联性 46

(四)财政目的 46

三、特别公课 47

(一)公法上强制性 48

(二)金钱给付 48

(三)受益关联性 48

(四)财政目的 51

四、检讨 53

肆、普及服务分摊金之课征原则与法律特征 54

一、课征原则 54

二、法律特征 55

(一)公法上强制性 55

(二)金钱给付 56

(三)受益关联性 56

(四)缴纳目的 57

伍、结论 57

第二篇 财政划分与负担 64

第三章 财政划分之规范设计 64

壹、问题提出 64

一、中央独占课税权之划分 65

二、财政划分释宪之争执焦点 66

三、研究范围之界定 67

贰、财政划分之问题争议与释宪意旨 68

一、财政收支划分法之性质 69

(一)适用范围及地位 69

(二)财政收支划分法与工程受益费征收条例之关系 69

(三)学者见解 72

二、财政收支划分法作为课税之授权依据 74

(一)争执焦点 74

(二)解释分析 76

三、财政分配 79

(一)第一次财政分配 79

(二)第二次财政分配 83

四、省思 90

參、规范设计之立法思考 91

一、金钱给付与财政国 91

二、课税收入之宪政问题应由「立法」解决 92

三、课税权之规范设计 93

(一)规范设计之层级归属 93

(二)课税收入权划分之立法密度 96

四、统筹分配税与补助之限制 96

肆、财政权之层级划分 100

一、层级划分之宪法基础 100

二、现阶段层级划分之问题 102

(一)乡镇市课税权之检讨 103

(二)原住民族课税权之保障 106

三、财政权层级划分之省思 112

(一)财政权层级划分之简化 112

(二)地方自治团体之合理设计 113

伍、财政划分问题之解决途径 114

第四章 财政负担之释宪分析 118

壹、序言 118

贰、释字第550号解释之分析 119

一、释宪声请函 119

二、释字第550号解释—财政负担法律保留原则 120

(一)财政负担法律保留 121

(二)界限 131

(三)地方之事前参与权 138

參、财政负担案例检讨 140

一、优惠存款利息差额负担案 140

(一)优惠存款制度之宪法基础 140

(二)优惠存款利息之差额负担 142

二、灾害救助经费负担案 144

(一)灾害防救经费之界限 144

(二)定额救助经费之争议 146

(三)实务见解检讨 148

肆、本文见解 150

一、财政能力之差异与财政负担之界限 150

二、财政责任履行之权责均衡 151

伍、结论 153

第三篇 财税立法与监督 158

第五章 国际税捐规范作为税法法源 158

壹、问题意识 158

一、国际税捐规范与行政法院判决 158

二、基本概念之厘清 160

贰、国际税捐规范作为税法法源之影响 163

一、宪法第19条与第170条之关联性一大法官解释之发展 164

(一)形式意义法律说与「法律」用语之内涵 164

(二)实质意义法律说之地位 166

(三)税法法源之判断标准一课税依据之可能性 168

二、税捐民主原则之调整 171

三、税捐法定主义与税捐正义之调整 176

參、国际税捐规范之转换程序 179

一、转换程序之必要性 179

二、行政院与立法院之见解 182

(一)行政院之见解 182

(二)立法院之见解 190

三、释字第329号解释 192

(一)多数意见 192

(二)少数意见 193

四、本案之情形与行政法院判决之态度 198

(一)中美烟酒协议书 198

(二)WTO协定 200

肆、国际税捐规范对台湾司法实务之影响 201

一、本案转换程序与否对行政法院判决之影响 201

(一)入世前行政法院判决之态度 201

(二)入世后行政法院判决之态度 202

二、其他判决之佐证 202

伍、结论 203

第六章 地方税法通则之立法评估 206

壹、地方税法通则之用语与溯源 206

一、财政收支划分法与释字第277号解释 206

二、地方制度法 207

贰、地方税法通则之立法 208

一、立法过程 208

二、单独立法之必要性? 210

參、地方税法通则之性质与适用顺序 211

一、中央直接立法 211

二、本通则优先适用与区域调整 212

肆、地方税法通则之评析 213

一、「特别税课、临时税课及附加税课」之概念 213

(一)地方税之范围 213

(二)特别税课 214

(三)临时税课 214

(四))附加税课 216

二、地方税之限制 217

(一)事项之限制 217

(二)目的之限制 219

(三)税率之限制 219

(四)年限之限制 221

三、地方税之立法程序及监督 222

四、税捐受偿顺序 222

伍、结论 223

第七章 信托课税之规范设计 226

壹、信托课税之立法思维 226

贰、我国现行信托税法之立法模式 228

一、分散式之立法 228

二、立法原则 229

(一)形式移转不课税原则 229

(二)实际受益者课税原则 232

(三)所得发生时课税原则 232

(四)特殊目的之例外规定 233

三、修法之意义及信托税法体系之形成 235

參、信托课税理论与税捐规避之立法设计 236

一、信托课税理论 236

二、实质课税原则与税捐规避 238

(一)量能课税之要求 240

(二)税捐规避之防止 240

三、现行税法修正采取个别防杜之规定 242

(一)增订课税明文规定 243

(二)防杜规定 244

四、信托法第39条第1项作为一般防杜规定之可行性 245

(一)立法沿革 246

(二)信托法第39条第1项的解释与适用 250

肆、现行信托税制所遭遇的难题 255

一、目的信托与信托存续期间之课税问题 255

(一)目的信托 255

(二)信托存续期间 256

二、集团信托(商事信托)之税制检讨 257

(一)所得发生原则与所得实现原则之优劣 258

(二)现有信托税法对商事信托欠缺规范 259

伍、结论 260

第八章 国会对预算之监督 264

壹、案例事实 264

贰、问题提出 265

參、国会审查预算案之理论基础 266

一、正当性基础 266

二、合法性基础 268

(一)宪法对预算议决权之规范 268

(二)预算法对预算议决权之具体化 271

三、检讨 273

肆、国会审查预算案所作「决议」之宪法界限 274

一、行为形式与指涉对象间之适切性探讨 274

(一)以权力分立原则作为诠释起点 276

(二)权力分立原则作为权限争议之合宪性解释依据 278

(三)权力分立原则作为实定规范之补充 280

二、宪法解释之态度 281

(一)形式判断基准 282

(二)实质判断基准 286

三、检讨 287

伍、本案之分析检讨 288

一、本案立法院决议之类型归属 288

二、本案立法院决议内涵之合宪性探讨 289

(一)预算执行前之报告义务? 289

(二)预算执行之立法院院会同意限制? 290

(三)朝野协商解决机制? 291

陸、结论 2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