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  上  古代篇  周代-1911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  上  古代篇  周代-1911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 上 古代篇 周代-1911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曲六乙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2205215
  • 页数:5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通史。作者穷毕生至精力,详细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史。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戏剧历史开始论述,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少数民族戏剧获得大发展、大繁荣都做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同时对于新中国时期出现的新兴剧种不断涌现,各族艺术家成为舞台艺术的明星的繁荣景象,做了汇集整理。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学术性极强,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戏剧史研究的空白,入选国家2013年出版基金项目。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 上 古代篇 周代-1911》目录

上卷:古代篇 1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概说 1

第一节 少数民族戏剧的内涵与界定 3

(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 3

(二)单一的与多元的 4

(三)宽泛理念的优越性 6

第二节 少数民族戏剧的形态学分类 7

(一)现代型戏剧 7

(二)仪式型戏剧 9

(三)少数民族题材戏剧 10

第三节 少数民族和汉族戏剧文化的双向交流 10

(一)龟兹乐与苏祗婆对中原戏曲音乐的贡献 11

(二)唐宋大曲与北杂剧曲牌 12

(四)《南诏奉圣乐》与《五花爨弄》 15

(五)西夏党项羌的散乐 17

(六)诸宫调——多民族的艺术结晶 18

(七)贯云石与海盐腔 19

(八)少数民族乐器的汇纳 21

(九)“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23

第二章 戏剧起源——人类文化的共同规律 27

概述 29

第一节 探索戏剧起源的前提 29

第二节 戏剧起源诸家学说 31

第三节 戏剧起源的世界共生现象 33

第四节 傩戏的启示和古老剧种的人文生态环境 35

第三章 上古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前221) 39

概述 41

第一节 仪式与戏剧的不解之缘 41

第二节 上古宗教仪式戏剧雏形分类 42

(一)颂礼型仪式乐舞戏雏形——夏、商、周宫廷乐舞 42

(二)傩礼型仪式乐舞戏雏形——方相氏与“大傩” 44

(三)祭礼型仪式乐舞戏雏形——社祭与“尸” 47

(四)巫礼型祭祀仪式戏剧雏形——屈原《九歌》 47

第三节 仪式戏剧中仪式与戏剧的组合形态 51

第四章 秦汉时期(前211——220) 53

概述 55

第一节 蚩尤——少数民族的第一始祖神 55

第二节 蚩尤戏和角抵戏 59

[附录]蚩尤戏剧文化 61

第五章 南北朝隋唐时期(420—907) 67

概述 69

第一节 西域与西域戏剧 70

第二节 西域古典佛教剧本的发现 71

(一)回鹘文抄本《弥勒会见记》的年代问题 74

(二)回鹘文抄本《弥勒会见记》的体裁与性质 76

第三节 北齐、北周与西域乐舞、歌舞戏 79

第四节 唐朝——西域歌舞戏的荟萃 81

(一)《兰陵王》(大面、代面) 82

(二)拨头(钵头) 84

(三)西凉伎 86

(四)苏莫遮(泼寒胡戏) 87

[附录]目连与目连戏剧文化 89

第六章 宋辽金元时期(916—1368) 93

概述 95

第一节 宋与西域乐舞、歌舞戏的交流 96

(一)《柘枝队舞》 96

(二)胡旦——旦 97

(三)“婆罗合生”——“乔合生” 98

第二节 南宋戏文《刘知远白兔记》 100

第三节 辽代(契丹族)杂剧 104

第四节 金代(女真族)戏剧 107

(一)李直夫(女真)的《便宜行事虎头牌》 109

(二)石君宝(女真)的《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和《鲁大夫秋胡戏妻》 112

(三) 无名氏的《阀阅舞射柳蕤丸》 119

第五节 元代(蒙古族)杂剧 122

杨景贤(蒙)的《刘行首》和《西游记》 122

第六节 元代色目作家群与元曲(散曲) 128

(一)色目之由来 128

(二)色目作家群的散曲创作 130

第七节 元杂剧中“回回”形象点滴 132

第八节 元代汉族剧作家涉足少数民族题材杂剧作品 135

(一)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和《邓夫人痛苦哭存孝》 135

(二)王实甫的《四丞相歌舞丽春堂》 139

(三)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141

第九节 杂剧、戏文《宦门子弟错立身》及其作者的争论 144

第七章 明清时期(上)(1368——1911) 149

概述 151

第一节 回族剧作家 152

(一)丁野夫 152

(二)马世俊 153

(三)丁澎 154

第二节 回族戏曲评论家、思想家——李贽 155

(一)悲壮的人生苦旅 155

(二)李贽的戏曲评点 157

(三)“童心”说 159

(四)“化工”说 161

第三节 回族表演艺术家 164

(一)马锦 164

[附载]:《马伶传》(侯方域) 166

(二)白(察罕)二 167

第四节 回族题材作品 168

(一)郑和(回)与《奉天命三保下西洋》 168

(二)海瑞(回)与《朝阳凤》 174

[附录]:海瑞剧目简表 179

(三)甘肃永靖傩舞哑剧《三回回》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180

第八章 明清时期(中)(1368-1911) 185

概述 187

第一节 卫藏藏戏——藏戏母体 187

(一)藏族文化溯源 187

(二)白面具藏戏的孕育与形成及其争论 188

(三)寻找白面具藏戏的踪迹 190

(四)汤东杰布与蓝面具藏戏 191

[附录]藏戏祖师汤东杰布(高翔) 193

(五)雪顿节——藏戏走向繁荣的标志 195

(六)演出艺术形态 197

(七)藏剧的剧目 199

(八)藏戏演出习俗 204

(九)藏戏艺术流派和剧种系统的形成 206

[附表一]藏戏系统剧种、流派示意图 210

[附表二]藏戏系统剧种、流派表 211

第二节 青海藏戏 212

(一)黄南藏戏 212

(二)果洛格萨尔藏戏 216

(三)华热藏戏 223

第三节 四川藏戏 223

(一)四川康巴藏戏 223

(二)四川德格藏戏 238

(三)四川嘉绒藏戏 242

第四节 门巴戏 251

(一)门巴戏的历史沿革 251

(二)门巴戏的剧目 255

(三)门巴戏的演出习俗 259

(四)门巴戏的审美特色 260

第五节 白族吹吹腔 264

(一)吹吹腔戏的源流 264

(二)吹吹腔戏的特点和白族化 267

(三)吹吹腔戏的发展期 272

(四)吹吹腔戏的繁荣期 272

(五)吹吹腔戏的衰落 277

第六节 广西壮剧 278

(一)广西壮剧的形成 278

(二)广西壮剧表演艺术 284

(三)广西壮剧音乐 286

(四)广西壮剧剧目 288

(五)传承人 290

第七节 云南壮剧 296

(一)云南壮剧第一枝——富宁土戏 296

(二)云南壮剧三枝竞秀 302

(三)云南壮剧的广纳博采 310

第八节 傣剧 316

(一)傣剧的孕育与形成 316

[附录]腾越傣剧与粘枣祖师 322

(二)傣剧革新家刀安仁 325

(三)傣剧的发展与繁荣 327

(四)傣剧剧目的分类与艺术形态 328

(五)傣剧的表演艺术 332

(六)傣剧的舞台美术 335

(七)傣剧的演出习俗 336

(八)轶闻传说 338

第九节 侗剧 339

(一)侗族艺术 339

(二)侗剧的起源和演出形式 340

(三)侗剧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征 342

(四)侗剧的剧目 343

(五)侗剧剧团组织与演出习俗 347

[附录一]侗剧祖师吴文彩 349

[附录二]澄清侗剧史的几个问题 354

第十节 布依剧 357

(一)布依族艺术 357

(二)布依剧的形成 358

(三)布依剧剧目 359

(四)布依剧表演艺术 362

第十一节 佤族清戏 363

(一)佤族清戏的奇特经历 364

(二)传承人李家显 366

[附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一览表 367

第九章 明清时期(下)(1368——1911) 369

概述 371

第一节 湖南湘西苗族土家族傩坛戏 372

(一)“杠菩萨” 373

(二)傩堂戏 380

[附录]屈原小女“游船送瘟”——《划干龙船》 391

第二节 湖南新晃侗族“咚咚推” 393

(一)新晃“咚咚推”的地理与人文生态环境 393

(二)“咚咚推”的仪式和剧目 396

(三)“咚咚推”的音乐与舞蹈 402

(四)“咚咚推”的面具与服饰 404

(五)“咚咚推”的历史文化价值 405

第三节 贵州黔东北苗族土家族傩坛戏 406

(一)黔东北傩戏群 406

(二)傩戏的演出与剧目 408

(三)傩戏的面具 412

(四)傩戏的布景、道具与服装 414

(五)傩戏的音乐与舞蹈 416

(六)傩戏融入其他表演艺术 418

(七)傩戏中的巫术 419

(八)傩戏中的民俗 420

第四节 贵州道真仡佬族傩坛戏 421

(一)道真仡佬族傩戏的渊源 421

(二)道真仡佬族的傩坛组织 422

(三)道真仡佬族傩戏的内坛法事 423

(四)道真仡佬族傩戏的外坛剧目 426

(五)道真仡佬族傩戏的面具 428

(六)道真仡佬族傩戏的神案、法具、音乐 431

第五节 贵州荔波布依族傩坛戏 432

(一)面具及其代表的诸神 433

(二)演出场地及布景 434

(三)傩书内容简介 435

(四)傩戏剧目 437

(五)傩戏和民俗活动的表演程序 439

(六)送花和送花歌 440

第六节 贵州布依族地戏 444

(一)布依族地戏的来源与传承 444

(二)布依族地戏的表演 446

第七节 重庆酉阳土家族面具阳戏 449

(一)地理人文环境 449

(二)面具阳戏概况 451

(三)面具阳戏的传承 453

(四)仪式和程序 454

(五)祭仪唱本和正戏剧本 457

(六)面具、服装、道具及法器 460

(七)面具阳戏的唱腔与打击乐 461

第八节 广西仫佬族“依饭节”(还愿戏) 462

(一)依饭节的来历 462

(二)依饭节的仪式和程序 464

(三)依饭节的“演故事” 467

第九节 广西毛南族“肥套”(还愿戏) 469

(一)“肥套”——还愿仪式 469

(二)“肥套”种类及起因 471

(三)诸神及其面具 473

第十节 广西壮族师公戏(唱师戏) 475

(一)壮师剧溯源 476

(二)唱故事阶段 479

(三)壮师剧阶段 480

(四)壮师剧的剧目 481

第十一节 四川羌族“释比戏” 487

(一)释比与释比戏 488

(二)释比剧目 489

(三)释比戏的表演 491

(四)演出道具及场地 492

(五)释比戏渊源 493

[附录]释比戏唱本——羌族史诗《羌戈大战》 495

第十二节 青海土族“纳顿”面具舞蹈剧 497

(一)“跳会手” 498

(二)假面舞蹈剧 500

第十三节 黑龙江宁安满族“跳玛虎”和“玛虎戏” 503

(一)“跳玛虎” 503

(二)“玛虎戏” 506

第十四节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蒙古族“呼图克沁” 508

第十五节 贵州黔西威宁彝族“撮泰吉” 515

第十六节 云南迪庆纳西族汝卡人东巴祭教祖仪式(舞蹈哑剧) 522

[附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傩戏一览表 536

中卷:现、当代篇 537

第十章 民国时期(1911——1949) 537

概述 539

第一节 甘肃甘南藏戏(“南木特儿”藏戏) 539

(一)甘南藏戏正名 540

(二)甘南藏戏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541

(三)甘南藏戏的滥觞 542

(四)甘南藏戏的形成与发展 543

(五)甘南藏戏的剧目 545

(六)甘南藏戏的音乐唱腔 549

(七)甘南藏戏的舞台美术 551

(八)甘南藏戏的演出习俗 551

第二节 少数民族籍表演艺术家对发展京剧艺术的贡献 552

(一)汪笑侬(满) 553

(二)德珺如(满) 559

(三)唐韵笙(满) 561

(四)李万春(满) 565

(五)厉慧良(满) 567

(六)陈德霖(满) 570

(七)程砚秋(满) 572

(八)金少山(满) 576

(九)傅小山(满) 579

(十)马连良(回) 580

(十一)侯喜瑞(回) 583

(十二)雪艳琴(回) 587

(十三)言菊朋(蒙) 592

第三节 少数民族题材话剧 594

(一)欧阳予倩的《黑奴恨》 594

(二)郭沫若的《王昭君》和《孔雀胆》 598

(三)老舍的《国家至上》 60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期(上)(1949——1966) 607

概述 609

第一节 会议·观摩演出会 609

(一)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工作会议暨夏衍总结报告(1958) 609

(二)云南省兄弟民族戏剧观摩演出大会(1962) 612

(三)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964) 615

第二节 少数民族题材话剧 621

(一)两位满族剧作家——老舍与胡可 622

(二)郭沫若的《蔡文姬》 630

(三)田汉的《文成公主》 633

(四)曹禺的《王昭君》 636

(五)包尔汗·沙希迪(塔塔尔)——天山之子 638

(六)祖农·哈迪尔(维吾尔)——维族话剧的奠基者 641

(七)乌·白辛(赫哲)的《赫哲人的婚礼》 643

(八)超克图纳仁(蒙)的《金鹰》 647

(九)黄凤龙(朝鲜)的“长白情结” 649

(十)武玉笑的“天山情结” 652

第三节 少数民族题材戏曲 655

(一)赵纪鑫(满)的“草原情结” 655

(二)杨森(彝)——彝剧创始人 657

(三)薛恩厚(回)的评剧《金沙江畔》——兼议回族艺术家马泰 661

(四)杨明(白)笔下的苍山洱海 663

(五)石凌鹤的赣剧《西域行》 667

(六)金素秋——少数民族京剧现代戏的先驱者 669

第四节 历史的沉思 672

(一)马连良(回)主演京剧《海瑞罢官》及其命运 672

(二)京剧《四郎探母》的沉浮——兼议上党梆子《三关排宴》 675

第五节 新兴少数民族剧种集锦 681

(一)新兴少数民族剧种的发展道路 682

一、松原满族新城戏 682

二、楚雄彝剧 685

三、阜新蒙古剧 687

四、苗剧 692

五、罗城仫佬剧 695

六、环江毛南戏 697

七、回族花儿剧 700

八、傣族章哈剧和白族大本曲剧 702

九、藏语话剧 704

(二)新兴少数民族剧种的经验教训 70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时期(下)(1978-2009) 709

概述 711

第一节 新时期少数民族戏剧的新生面 711

(一)古装剧 神话剧 传统剧 712

(二)历史剧 历史故事剧 713

(三)现代戏 717

(四)成就、不足与愿望 718

第二节 文化部: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座谈会 720

[附录]《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座谈会纪要》摘要 723

第三节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戏剧理论研讨会暨少数民族剧种调查报告 727

(一)全国少数民族戏剧理论研讨会 727

(二)少数民族剧种调查报告 731

第四节 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738

(一)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980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 738

(二)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2001年9月15日至9月25日) 739

(三)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2006年9月5日至9月25日) 740

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述评 741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的历史任务 746

(一)承办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评奖(孔雀杯) 746

(二)观摩与学术研讨会 747

西藏拉萨第一届“雪顿节”(戏剧节)纪实 747

西藏拉萨全国藏戏艺术学术研讨会纪实 752

云南楚雄彝剧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实 755

关肃霜诞辰八十周年纪念会纪实 760

(三)建立授予学会大奖和单项奖机制 771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演出的话剧《圣旅》 771

云南省4个剧院(团)分别演出的京剧《凤氏彝兰》、花灯剧《石月亮》、傣剧《南希拉》白剧《白洁圣妃》 773

浙江婺剧团演出的婺剧《昆仑女》 776

云南省京剧院演出的京剧《白洁圣妃》 779

吉林松原满族艺术剧院演出的新城戏《洪皓》 783

(四)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 785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述评 785

第十三章 新时期代表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791

概述 793

第一节 孙德民(蒙)与“山庄戏剧” 794

孙德民的“深耕”潜质 797

代表作之一:话剧《帘卷西风》 799

代表作之二: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 802

第二节 黄南藏戏“三驾马车”——华本嘉(藏)、多杰太(藏)、高鹏 804

代表作之一:藏剧《意乐仙女》 812

代表作之二:藏剧《金色的黎明》 815

第三节 石颖(满)——大凌河畔“木酒海” 817

代表作:京剧《酒魂》 821

第四节 马良华(回)——彩云之南的回族剧作家 824

代表作之一:花灯剧《卓梅与阿罗》 827

代表作之二:花灯剧《石月亮》 830

第五节 “快乐的精灵”——常剑钧(仫佬) 833

代表作之一:壮剧《瓦氏夫人》 836

代表作之二:壮剧《歌王》 838

第六节 博·白雅格拉其(蒙)与阿茹娜(蒙)的《满都海斯琴》 840

代表作:蒙古剧《满都海斯琴》 843

第七节 王福义的辽金历史剧系列 846

代表作之一:黄龙戏《魂系黄龙府》 849

代表作之二:满族新城戏《铁血女真》 850

第八节 龙方:在布依族山区播种话剧 853

代表作:布依族话剧《二月天》 855

第九节 上海滩的传奇女性——李莉 858

代表作之一:京剧《凤氏彝兰》 862

代表作之二:白剧《白洁圣纪》 865

第十节 鄱阳湖畔的才子——姜朝皋 869

代表作:评剧《胡风汉月》 872

第十一节 姚宝瑄的“西域情结” 876

代表作:歌剧《张骞》 878

第十二节 曹锐的“陇南情怀” 882

代表作:陇剧《官鹅情歌》 885

第十四章 当代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简述 889

概述 891

第一节 当代藏戏发展简述 891

(一)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藏剧 891

(二)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西藏人民的骄傲 892

(三)青海省藏剧团——青藏高原的雪莲花 896

(四)四川藏剧的崛起与繁荣 900

(五)甘肃甘南藏剧发展的曲折历程 907

(六)雪顿节(藏剧节)的恢复 912

(七)藏剧理论研究的建树 913

(八)插上金翅膀飞向全世界 916

第二节 白剧的形成与发展 920

(一)白剧的诞生 920

(二)白剧在逆境中成长 923

(三)白剧的发展繁荣期 923

(四)白剧剧种的基本艺术特征 929

(五)当代白剧老艺人 931

第三节 新疆少数民族戏剧的发展 933

(一)近代新疆少数民族戏剧概况 934

(二)当代新疆少数民族戏剧概况 938

第四节 蒙古族戏剧的发展 944

(一)蒙古族戏剧的漫长孕育期 944

(二)蒙古族戏剧的发展 948

(三)蒙古剧的审美定位与艺术发展 952

第五节 朝鲜族戏剧的发展 954

(一)朝鲜族戏剧的萌芽与形成 955

(二)朝鲜族戏剧的专业化发展 957

(三)朝鲜族戏剧的繁荣 960

第六节 当代少数民族题材歌剧鸟瞰 965

(一)从“三级跳”到全国新歌剧讨论会 965

(二)少数民族题材歌剧的崛起 967

(三)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歌剧走向辉煌 971

第七节 当代少数民族舞剧鸟瞰 982

(一)少数民族舞剧的萌芽 982

(二)少数民族舞剧的发展初期 985

(三)少数民族舞剧的成熟期 992

(四)结语 997

第十五章 当代少数民族傩戏发展简述 999

概述 1001

第一节 傩戏——从文化弃儿到文化宠儿 1001

第二节 “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的实施 1006

第三节 面具学研究的新生面 1009

第四节 少数民族傩戏研究集锦 1016

(一)武陵山下土家族、苗族傩文化——湖南湘西少数民族傩戏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17

(二)青海高原土族“纳顿”、“六月会”和“跳於菟”——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综述 1021

(三)古老羌族“祭山会”——四川古羌文化考察与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25

(四)仡佬族的傩坛戏——中国·遵义黔北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027

下卷:剧苑名录篇 1033

第十六章 当代少数民族剧苑名录 1033

剧苑名录之一:当代少数民族剧苑名家小谱 1035

概述 1035

第一节 剧作家 1036

赛福鼎·艾则孜(维吾尔) 1036

吐尔逊·尤努斯(维吾尔) 1037

库尔班阿里·乌斯曼诺夫(哈萨克) 1040

郭基南(锡伯) 1041

小次旦多吉(藏) 1043

娅茹(蒙) 1045

赵孟祥(蒙) 1048

金勋(朝鲜) 1050

李光洙(朝鲜) 1052

杨正兴(侗) 1054

吴定国(侗) 1056

王秀侠(满) 1059

郭长歧(满) 1062

秀敏(满) 1065

朱秉龙(满) 1066

王绍志(满) 1068

周民震(壮) 1070

甘昭沛(壮) 1072

张子伟(土家) 1074

潘茂金(水) 1077

赵之洵(回) 1080

杨建国(回) 1081

黑锡孔(彝) 1084

赖锐民(仫佬) 1086

王文科(布依) 1088

肖德勋(傣) 1090

李良振、刁成志 1091

张平 1094

王勇 1096

王建平 1099

杨树忠 1101

夏德金 1103

李斌 1105

乔嘉瑞 1108

金重 1109

周永太 1111

罗远书 1113

刘诗仁 1115

丁伯廉 1116

卜其明 1118

王玉琳 1119

杜忠 1121

吴高仪 1124

第二节 作曲家 1126

边多(藏) 1126

李果成(壮) 1130

戴颐生(满) 1134

吴同(满) 1136

美丽其格(蒙) 1138

陈源(蒙) 1139

龚家铭(傣) 1140

龚茂春(傣) 1144

张绍奎(白) 1144

尹钊(白) 1147

普虹(侗) 1148

朱绍玉 1150

杨新欣 1153

杨柏森 1155

赵桂君 1157

赵剑昕 1159

周明义 1162

李鸿源 1165

第三节 导演 1168

陈临苍(蒙) 1168

石宏图(蒙) 1170

戴红(傣) 1173

李小喜(傣) 1174

普布次仁(藏) 1176

许东活(朝鲜) 1177

方美善(朝鲜) 1179

吴枫(回) 1181

黑建国(回) 1183

关音光(满) 1186

刘龙池(苗) 1189

陈薪伊 1190

张树勇 1194

李学忠 1197

孙丽清 1200

欧阳明 1202

张丕坤 1205

李仲鸣 1208

王亨 1210

第四节 表演艺术家 1213

邢美珠(满) 1213

赵彩霞(满) 1218

扎西顿珠(藏) 1220

阿玛拉巴(藏) 1222

阿玛次仁(藏) 1223

娜吉玛(藏) 1225

女巴桑(藏) 1226

参旦(藏) 1228

中普琼(藏) 1230

马桂芬(维吾尔) 1231

古再力努尔·库尔班(维吾尔) 1235

吐尔洪·依明(维吾尔) 1237

阿不都拉·热依木(维吾尔) 1238

法蒂哈·马力克(哈萨克) 1239

阿拉腾其其格(蒙) 1239

刘英华(朝鲜) 1242

李哲赫(朝鲜) 1243

马泰(回) 1245

杨占凯(回) 1248

刘海波(回) 1249

马玉洁(回) 1251

马永康(回) 1252

杨益琨(白) 1253

林佩艳(壮) 1256

王光华(壮) 1258

黄伟云(壮) 1260

潘小波(壮) 1261

万小散(傣) 1263

金保(傣) 1266

们从高(傣) 1268

叶政光(傣) 1269

李光秀(彝) 1271

李爱荒(彝) 1273

郭剑波(彝) 1274

迟小秋 1275

王桂荣 1278

边肖 1280

雷通霞 1283

窦凤琴 1284

叶新涛 1287

何一文 1289

彭强 1291

史宝凤 1292

陈美兰 1295

胡春华 1296

周凯 1299

王玉珍 1300

唐朝观 1301

杨丽琼 1302

张凤莲 1305

雷霆 1307

马忠琴 1309

王桂芬 1310

高燕 1312

李萍 1314

崔燕鹏 1316

孙宁 1318

甄莹 1320

刘玉珍 1321

王友来 1324

沈建南 1326

第五节 评论家 1328

李超(回) 1328

李佩伦(回) 1332

谭志湘(满) 1335

曹娅丽(满) 1338

隗芾(满) 1340

马盛德(撒拉) 1342

陈玉平(布依) 1345

耿世民 1347

李强 1350

刘志群 1353

刘文峰 1355

庹修明 1357

段明 1360

顾朴光 1362

李悦 1364

柯琳 1366

李宝祥 1368

黎方 1371

郭思九 1374

薛子言 1375

施之华 1378

何朴清 1379

肖美鹿 1381

王颖泰 1384

顾建国 1386

于一 1389

包钢 1390

刘新和 1392

王勉 1394

剧苑名录之二:当代少数民族剧苑平台——剧院(团) 1397

概述 1397

第一节 少数民族剧院(团) 1398

(一)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1398

(二)西藏自治区话剧团 1405

(三)青海省藏剧团 1411

(四)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 1415

(五)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 1416

(六)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剧团 1422

(七)吉林省松原市满族新城戏艺术剧院 1426

(八)吉林省延边话剧团 1431

(九)吉林省延边歌舞团 1438

(十)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剧团 1441

(十一)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剧团 1446

(十二)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剧团 1451

(十三)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歌舞艺术剧院白剧团 1456

(十四)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彝剧团 1462

第二节 创演少数民族题材剧目的戏曲、话剧院(团) 1466

(一)云南省京剧院 1466

(二)云南省滇剧院 1470

(三)云南省花灯剧院 1476

(四)贵州省黔剧团 1478

(五)甘肃省秦剧团 1481

(六)甘肃省陇剧院 1483

(七)内蒙古自治区京剧团 1486

(八)内蒙古包头市漫瀚剧团 1489

(九)河北省张家口口梆子艺术剧院 1492

(十)河北省承德市话剧团 1494

(十一)吉林省吉剧院 1496

(十二)吉林省农安黄龙戏剧团 1500

(十三)北京市曲剧团 1504

(十四)浙江省婺剧团 1509

(十五)辽宁省锦州市京剧团 1510

图片目录 1515

后记 1527

附录 1529

(一)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戏剧项目获奖名单 1529

(二)历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评奖获奖剧本名单(孔雀杯) 1541

(三)历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获奖剧目和单项奖名单 1553

(四)历届文化部文华奖评选中少数民族题材戏剧获奖剧目名单 1563

(五)历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少数民族题材戏剧获奖剧目名单 1565

(六)历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少数民族题材精品剧目名单 1567

(七)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颁发学会“金孔雀”大奖和单项奖名单 1567

参考书目举要 15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