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研究
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研究

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丁开杰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08737720
  • 页数:2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吸收西方学者关于“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力图从理论上揭示“社会排斥”的本质。
《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研究》目录

导论 1

第1章 社会排斥问题的基本分析 7

1.1 “社会排斥”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 8

1.1.1 “社会排斥”概念的现代词源及其传播 8

1.1.2 “社会排斥”的内涵 12

1.2 社会排斥现象的向度、属性及其产生原因 15

1.2.1 社会排斥现象的向度 16

1.2.2 社会排斥现象的属性 18

1.2.3 社会排斥现象的产生原因 20

1.3 社会排斥研究范式和话语、视角 23

1.3.1 社会排斥研究范式 24

1.3.2 社会排斥研究话语 25

1.3.3 社会排斥研究视角 25

1.4 社会排斥的测量与指标设计 26

1.4.1 社会排斥的测量 27

1.4.2 社会排斥指标的设计原则 31

1.4.3 代表性的社会排斥指标 33

1.5 国外反社会排斥的政策实践 38

第2章 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排斥 43

2.1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排斥 43

2.1.1 经济全球化的多个向度 43

2.1.2 经济全球化对就业和劳动的影响 44

2.1.3 全球价值链、出口加工区与社会排斥 49

2.2 福利国家危机与社会排斥 51

2.2.1 福利国家危机 51

2.2.2 福利国家与社会排斥 55

2.3 风险社会与社会排斥 57

2.3.1 风险社会概念 58

2.3.2 风险社会产生的原因 59

2.3.3 社会风险与社会排斥 60

2.4 后工业社会后福特制与社会排斥 63

2.4.1 后工业社会 63

2.4.2 福特制 65

2.4.3 后福特制 66

2.5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排斥 67

第3章 社会排斥与劳动力市场排斥 71

3.1 社会排斥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排斥 71

3.1.1 劳动者的生存权与劳动权 71

3.1.2 社会排斥对劳动力市场排斥的影响:能力剥夺理论视角 74

3.2 劳动力市场排斥现象 78

3.2.1 长期失业现象 79

3.2.2 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现象 81

3.2.3 工作穷人现象 83

3.3 非正规部门与非正规经济 86

3.3.1 “非正规部门”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86

3.3.2 非正规经济中的劳动者 89

3.3.3 非正规就业与非典型就业 91

3.3.4 非正规经济的主要特征 93

第4章 关于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理论基础 97

4.1 马克思主义的劳资关系理论 97

4.1.1 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的要点 98

4.1.2 劳资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 99

4.1.3 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形式和作用 100

4.1.4 相对过剩人口的作用 102

4.2 林德贝克和斯劳尔等人的“内部人—外部人”理论 103

4.2.1 “内部人—外部人”理论的形成 104

4.2.2 “内部人—外部人”理论的核心概念:劳动力流动成本 105

4.2.3 “内部人和外部人”理论的现实意义 107

4.3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学派 108

4.3.1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 109

4.3.2 职位竞争理论 111

4.3.3 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112

4.3.4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113

4.4 詹姆斯·布坎南等人的俱乐部理论 114

4.4.1 俱乐部理论概述 114

4.4.2 詹姆斯·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 115

4.4.3 现代俱乐部理论的其他来源 116

4.5 现代其他相关的理论 118

4.5.1 阿特金森的社会排斥三要素理论 119

4.5.2 秘鲁经济学家菲格罗的排斥理论 120

第5章 体面劳动问题的基本分析 123

5.1 体面劳动的概念与战略构成 124

5.1.1 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 124

5.1.2 体面劳动的内涵 125

5.1.3 体面劳动议程的四项战略 126

5.2 发展话语的演变与体面劳动的提出 132

5.2.1 贫困话语与体面劳动 133

5.2.2 脆弱性概念与体面劳动 136

5.2.3 联合国的新千年发展目标与体面劳动 140

5.3 体面劳动的测量与体面劳动赤字 142

5.3.1 体面劳动的测量 142

5.3.2 体面劳动赤字 145

第6章 中国的体面劳动进展 147

6.1 中国批准的国际劳工组织公约 148

6.2 积极就业与平等就业制度 149

6.2.1 积极就业政策 149

6.2.2 平等就业权益保障 152

6.2.3 中国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153

6.3 劳动保障制度 156

6.3.1 劳动争议仲裁 156

6.3.2 劳动保障监察 158

6.4 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保护与社会保护制度 158

6.4.1 劳动者职业安全与健康保护 159

6.4.2 社会保护网再造 160

6.5 建立社会对话机制与社会伙伴关系 167

第7章 中国的体面劳动赤字及其政策性建议 171

7.1 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 171

7.1.1 农民工群体 172

7.1.2 新贫困群体以及新失业群体 173

7.1.3 城市新贫困家庭 174

7.1.4 女性就业群体 175

7.1.5 残疾人群体 175

7.1.6 失地农民和新移民群体 176

7.2 中国的体面劳动赤字 178

7.2.1 就业歧视、就业保障与强迫劳动 178

7.2.2 最低工资制度与工资谈判机制 179

7.2.3 农民工权益保障 181

7.2.4 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安全 181

7.2.5 劳动保护与社会保护 182

7.3 主要政策性建议 183

参考文献 187

致谢 2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