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论画精神  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
论画精神  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

论画精神 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晓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1729811
  • 页数:575 页
图书介绍:中国传统画论(或批评)极其丰富,是中国思想史、中国艺术智慧的一份宝贵遗产。本书从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形上依据:道体与理路;意境论与传统绘画批评:入其境、会其意;气韵论与传统绘画批评:望其气、求其韵;古典形象论与绘画批评:观其形、察其象;趣味论与传统绘画批评:玩其味、识其趣;风格、方法与绘画批评:明其格尽其法;品第—四品定位的品画标准等几个理论层次,对其中涉及到的一系列范畴、慨念,从绘画美学的立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梳理,探究传统绘画理论研究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作者以较深厚的文史根底和逻辑思辨能力,对传统绘画批评作出整体分析判断,将画论与中国哲学、中国文论书论联系起来,将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器”相贯通,而不是泛泛而议,使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理价值。
《论画精神 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范畴研究》目录

第一章 道体论 1

(一)道体论与传统绘画的本体论 1

1.传统绘画与儒释道美学思想渊源 2

2.“道”与绘画形上观念的发展 8

3.石涛“一画”论与绘画本体 16

4.道与美:本体与本质 20

(二)理画论:传统绘画批评的形而上学 27

1.中国古代艺术批评的理性形态 27

2.物理与画理 28

3.哲理与画理 31

4.心理与画理 45

5.中国传统绘画的理情原则 53

第二章 形象论 57

(一)象形之形:绘画对客观对象的外在描绘 57

1.中国传统画论中的“形”与“象” 57

2.文字象形与绘画造型 59

3.“应物”以“象形” 61

4.取象 64

(二)形象之象 68

1.“象”与绘画批评 68

2.象内与象外 74

3.意中之象:作为传统美学范畴的“意象”概念与性质 81

第三章 意境论 116

(一)意境与美:艺术本质的再理解 116

1.中国绘画的意境原则 116

2.意境形态与美的本质 117

3.意境的整体性 119

4.意境美的含蓄与模糊 120

(二)“意境”之“意” 123

1.中国传统绘画的表意精神 123

2.意境之“意”与“立意” 138

3.意境之“意”与“写意” 151

(三)意境之“境” 196

1.景与境 196

2.意境与心“境” 197

3.意境之境的构成和种类 200

第四章 气韵论 222

(一)以气韵求画 222

(二)气韵观念的发展 224

1.魏晋南北朝:气韵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225

2.唐五代时期:“气韵”论的初步运用 227

3.两宋“气韵”论:气韵与传神 228

4.元人“气韵”论:气韵与笔墨 230

5.明人“气韵”论:士气与笔墨 231

6.清人“气韵”论:气韵求画 234

(三)以气取韵:气韵之“气” 239

1.从哲学本体之“气”到绘画审美之“气” 239

2.气与势 256

3.养吾静气 264

(四)以韵生气:气韵之韵 274

1.音→声→韵:音韵与气韵 274

2.品与神韵 277

3.意味与韵味 284

4.韵的其他 288

第五章 趣味论 290

(一)“趣味”与审美 290

1.“趣味”审美的产生:明中叶从意境论到趣味论 291

2.“趣味”与情调:在内与在外 293

3.“趣味”与民族传统 296

(二)趣味之“味” 298

1.味之审美 298

2.从饮食口味到审美之“味”:味之审美的历史 303

3.“味”与“韵” 314

(三)趣味之“趣”与绘画审美及批评 317

1.作为古典审美范畴的“趣”之审美的历史发展 317

2.“趣”与“道”:离常合道曰“趣” 321

3.“趣”与“理”:理趣审美 322

4.作为批评鉴赏范畴的“趣”与“审美”、与“场” 327

5.“趣”与主体精神 329

6.“趣”与自然:天趣审美 330

7.“趣”与生活:生趣审美 332

8.“趣”与逸:逸趣审美 333

9.“趣”与情:情趣审美 333

10.“趣”与奇:奇趣审美 335

11.“趣”的构思立意 336

第六章 格法论 338

(一)艺术风格与绘画鉴赏——批评 338

1.绘画风格构成因素的三层次:作品的视角 339

2.绘画的内容(要素)与风格 340

3.格法与批评 347

(二)法与技 352

1.“法”:作为古典绘画美学的范畴 352

2.“法”的变化与创新 360

(三)笔墨:法之形而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 367

1.笔与墨的辩证法与笔墨审美 367

2.笔法辩证与笔法审美 394

3.墨色审美与墨法 420

4.墨戏与技法的超越 437

第七章 品第论 438

(一)绘画品第标准的历史发展 438

1.六法:从画法到品法 439

2.三品:从书品到画品 440

3.四品论画标准的形成及其滥觞:十二品及二十四品 440

4.黄休复品画四格中的理法关系 445

5.逸、神、妙、能四品的阴阳相推之理 448

6.历来“四品定位”方法的形式和技巧要求 448

(二)逸品:审美理想 451

1.逸美思想的产生和作为美学范畴的“逸” 451

2.“逸”与自然 454

3.“逸”与“气” 455

4.“逸”与性 457

5.“逸”与简约 463

6.“逸”与灵空 476

7.“逸”与“冲淡” 479

8.“逸”与放 487

9.“逸”与狂 489

10.“逸”与清 490

11.逸概念的批评及其消极意义 496

(三)神品:本体升华 497

1.“神”:作为文艺审美——批评的形上性 497

2.“神品”与“逸品”:绘画批评中四品定位中的两类主要的风格类型 498

3.“神形兼备”与神品 500

4.“略形取神”与神品 503

5.传神与“神品” 506

6.“以形写神”、“以形传神”与“神品” 524

7.“神似”与“神品” 538

8.“神思”、“神志”、“神气”与“神品” 546

9.神韵与神品 548

(四)妙品:妙造自然 559

1.“妙”之本体 559

2.“妙”之品评 565

3.“妙造自然”: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57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