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华教育通史  第8卷
中华教育通史  第8卷

中华教育通史 第8卷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4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树芬,彭诗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京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7807247878
  • 页数:186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十五册,历数中华教育历史从远古到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大事、教育名家、教育著作,详细反映中国教育历程。
《中华教育通史 第8卷》目录

人物风云(续) 1635

民国教育家——陈嘉庚 1635

南开之父——张伯苓 1637

军国民主义教育家——范源濂 1640

复旦名师——李登辉 1641

淮阴才子——李更生 1643

学贯中西——胡适 1645

伟人之师——杨昌济 1648

明德先生——胡元倓 1649

岳麓学子——陈润霖 1650

复兴民族——马君武 1650

周南女校创造人——朱剑凡 1651

四大金刚——夏丏尊 1652

私立大学创造人—陈时 1653

平民教育家——晏阳初 1654

爱国教育家——黄齐生 1655

民众教育的保姆——俞庆棠 1655

一身傲骨的教育家——朱自清 1656

最后的呐喊——闻一多 1657

朝花夕拾 1658

康有为创设的“万木草堂” 1658

康有为教法有独创性 1658

一次别开生面的讲演 1659

朱剑凡毁家兴办女校 1659

丘逢甲的“念台精舍” 1660

自编工科教科书的创始人——刘仙洲 1661

屡试不第造诣深—戴震 1661

贫病交迫,笔耕不止 1661

闻一多的“里应外合” 1662

网罗众家,兼容并包 1662

开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 1663

“穷的是金钱而不是聪明与智慧” 1663

“改过迁善”的新规章 1663

“你还要经受锻炼” 1664

抨击“积瘁损年华”的教育制度 1664

学生爱戴老校长 1665

“板仓杨”铜牌 1666

鲁迅怎样做指导者 1667

最早评述毛泽东的人 1667

带领师生虎口逃生 1668

两封爱生情深的长信 1669

“当学生没资格就当教授吧!” 1670

爱之能勿劳,忠焉能勿诲 1670

闻一多的独特教法 1670

蔡元培重视读写和美育 1671

他十分重视美育。 1672

从“家”字谈到妇女解放 1672

“五力”和“一率” 1672

鲁迅的好学精神和读书方法 1674

戴震反对生吞活剥的学习方法 1675

闻一多的好学风 1676

手不释卷的顾炎武 1677

鲁迅教学备受欢迎 1677

闻一多的宽广胸怀 1679

梁启超气度谦逊 1680

主动改正差错 1681

鲁迅赞赏郑板桥的一副对联 1682

“赞美的话不足道,批评的话才可贵” 1682

一字之师 1683

实事求是地评论自己 1683

坚持步行 1684

一人之死而求多人之活 1684

人体模特儿之争 1684

李大钊在绞刑架下的演说 1686

徐悲鸿爱憎分明 1687

章“疯子”的闪光事迹 1688

办学从政风格高 1690

闻一多的正义感 1691

齐白石与官场誓不两立 1692

“我等着第三枪!” 1693

吴承仕仗义执言 1694

早就让人共产了 1695

“有一件事正要同你商量” 1695

以解放女子为己任 1695

只办教育不做官 1696

鲁迅赠书 1696

从做学生起就搞“韧”的战略 1696

“六·三事件”和“下关事件” 1697

“剪辫子”和“不看报” 1697

“你的胆子不小!” 1698

两次辞职不就范 1698

驳得戴季陶哑口无言 1698

刘湛恩为国捐躯 1699

“白头婴儿”遭暗算 1700

“富贵于我如浮云” 1701

杜鹃血染麦浪红 1702

弃笔从戎,抗日护台 1702

李登辉的爱国主义情怀 1703

东亚睡狮岂永眠 1704

没有字的教科书 1704

吴玉章以党务国事为重 1705

闻一多的骨气 1706

时刻关心祖国命运 1708

“红色乡师”的主脑 1709

振衣帕米尔,濯足太平洋 1709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1710

一个提案和一封电报 1710

无言的教育 1711

“靠的是中华,为的是中华” 1711

延安五天“故人”多 1711

文人相亲 1712

“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1712

刮目相看 1713

黄炎培会晤爱迪生 1713

李公朴的“笑”与“唱” 1713

声援学生抗日 1714

须将身做后人师 1714

黄炎培重家教 1715

李大钊教育孩子的故事 1716

教子心向延安 1717

张伯苓教子报国 1717

总教习当学生 1717

每下一义,泰山不移 1718

破产读书 1719

忘记昼夜刻苦学习的人 1720

陶行知读书的秘诀 1720

一个通读《四库全书》的人 1721

章太炎“叛道” 1722

三易师称小人心 1723

伦敦蒙难 义师相救 1723

一篇《谢本师》 师生动“干戈” 1726

严教慈爱总相宜 1727

从师如流 1731

没有见过面的老师 1734

师长功在神州 学生人间楷模 1736

学生亦红娘 老师即导师 1738

歧途知返辨忠奸 1740

临终不违师训 1742

识英育英享大名 1743

老大哥和小弟弟 1745

演讲前立下的遗嘱 1746

陶行知吟诗拒权贵 1746

三请齐白石 1746

诗教 1747

指点教学法 1748

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 1749

“文化早餐” 1749

恽代英教学生作文 1750

教史勾沉 1751

民国教坛怪象 1751

张伯苓创建南开大学 1756

南京国民政府中教育部长的角逐 1759

蔡元培改革北大 1763

校长素质问题大讨论 1768

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 1775

历史寻踪 1779

太平天国的教育 1779

谊谕读书士子 1779

谕天下读书士子 1779

论道德才智 1780

太平天国教育之内容 1780

幼学诗 1780

三字经 1782

御制千字诏 1784

删改《四书》《五经》 1786

太平天国教育及考试制度 1786

科场士阶条例 1788

封建教育的改良改革科举制度 1793

潘衍桐:奏请开艺学科折 1794

严修:奏请设经济专科折 1797

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 1798

梁启超等: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1800

戊戌变法时期的教育措施 1802

张之洞、刘坤一:筹议变通政治 1805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 1812

改革书院制度 1814

儿童教育组织改良 1817

新兴教育方式 1820

左宗棠:详议创设船政学堂章程 1828

张之洞:设立农务工艺学堂暨劝工 1830

派遣学生出洋留学 1832

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体系、教育宗旨、政策及制度 1836

张百熙、荣庆、张之洞:重订学堂章程折 1837

教育行政机构 1855

教育管理 18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