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宪法要义
宪法要义

宪法要义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惠宗著
  • 出 版 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9866540974
  • 页数:763 页
图书介绍:
《宪法要义》目录
标签:要义 宪法

第一篇 序论 3

第一章 国家学概论 3

第一节 国家之意义 3

第二节 现代国家的存立基础 5

第三节 国家之要素 6

第四节 民主国家与宪法之关系 13

第五节 国家权力的本质 14

第二章 宪法学概论 21

第一节 立宪主义的宪法 21

第二节 国民制宪权 22

第三节 宪法之种类 24

第四节 宪法变迁 25

第三章 我国制宪及修宪史 39

第一节 序说 39

第二节 清末立宪运动 40

第三节 民国初年之制宪经过 41

第四节 训政时期约法与五五宪草 41

第五节 中华民国宪法之制定经过 42

第六节 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 45

第七节 动员戡乱时期之修宪 46

第八节 宪法增修条文之修宪 48

第四章 我国宪法之基本决定——宪法之序言及总纲 59

第一节 序言 59

第二节 共和与民主之基本决定 60

第三节 国民主权 74

第四节 领土 76

第五节 民族 79

第六节 国旗 79

第二篇 基本权论 83

第五章 基本权总论 83

第一节 基本权之概念 84

第二节 基本权发展史 88

第三节 基本权种类 92

第四节 基本权之功能 94

第五节 基本权之主体 103

第六节 基本权拘束之对象 105

第七节 基本人权的限制 108

第八节 特别权力关系与基本权 122

第九节 基本权之关系 125

第六章 平等权与平等原则 129

第一节 平等之意义 129

第二节 平等之法律性质 130

第三节 平等的种类 132

第四节 平等原则之拘束力 137

第五节 平等原则之判断程序 141

第六节 平等原则与比例原则之竞合 146

第七章 人身自由 149

第一节 人身自由之意义 149

第二节 人身自由的范围 152

第三节 法定程序保障 157

第四节 不受军事审判之自由 162

第八章 行动自由 167

第一节 行动自由之意义 167

第二节 行动自由保护之范围 168

第三节 行动自由之规制 170

第四节 行动自由规制的检讨 172

第九章 思想及表现自由 175

第一节 绪说——思想自由之保障 176

第二节 言论自由 179

第三节 讲学自由 194

第四节 著作自由 198

第五节 出版自由 198

第六节 广电自由 201

第十章 秘密通讯自由 205

第一节 秘密通讯之意义 205

第二节 秘密通讯之保障 206

第三节 秘密通讯之限制 206

第四节 通讯保障的新发展 208

第十一章 宗教自由 211

第一节 政教分离 211

第二节 宗教自由之内涵及特性 214

第三节 宗教自由之辐射效力 216

第十二章 集会结社自由 221

第一节 集会、结社之宪法意义 221

第二节 集会游行之自由 222

第三节 结社自由 225

第十三章 生存权 231

第一节 生存权之意义 231

第二节 死刑存废论 232

第三节 安乐死合法化之探讨 237

第四节 堕胎合法化之探讨 238

第五节 合乎人性尊严之生活权 239

第十四章 工作权 243

第一节 工作权之意义 243

第二节 工作权的主体 245

第三节 工作权之法律性质 246

第四节 工作权与其他基本权竞合 248

第五节 工作权保障之范围 248

第六节 工作权的限制 252

第七节 工作权於私法关系上之效力 260

第八节 工作权作为社会权的效力 265

第十五章 财产权 269

第一节 财产权之意义 269

第二节 财产权保障之性质 270

第三节 财产权保障之范围 271

第四节 财产权之限制 276

第十六章 诉讼权 297

第一节 诉讼权作为制度性保障之基本权 297

第二节 诉讼权之内涵 300

第三节 诉讼权的限制 309

第十七章 应考试服公职之权 315

第一节 应考试权之意义 315

第二节 应考试权之范围 316

第三节 应考试权之保障 316

第四节 服公职权利 321

第十八章 参政权 331

第一节 参政权之意义 332

第二节 选举权 333

第三节 罢免权 345

第四节 创制、复决权 347

第五节 公民投票 349

第十九章 其他基本权 363

第一节 宪法第22条之意义 363

第二节 个别之其他基本权 366

第二十章 国家责任论 385

第一节 国家责任序说 386

第二节 国家赔偿责任 386

第三节 行政补偿责任 415

第四节 国家赔偿与损失补偿之相对化 417

第三篇 基本义务论 421

第二十一章 人民之基本义务 421

第一节 概说 421

第二节 依法纳税 422

第三节 依法服兵役 424

第四节 接受教育 428

第五节 遵守法规范之义务 431

第四篇 国家组织论 439

第二十二章 国家组织法总论 439

第一节 现代国家组织之基本理论 440

第二节 内阁制、总统制与双首长制 452

第三节 我国中央政制的问题 461

第二十三章 国民大会 473

第一节 国民大会之性质 473

第二节 国民大会之组织的演变 474

第二十四章 总统 479

第一节 绪论 480

第二节 总统、副总统之产生与职位异动 482

第三节 总统特权 491

第四节 总统之职权 493

第二十五章 行政 505

第一节 行政院之地位 505

第二节 行政院之组织 506

第三节 行政院之职权 514

第四节 行政院与立法院的互动关系 514

第二十六章 立法 525

第一节 议会与人民间之关系 526

第二节 立法委员 527

第三节 立法院之组织 536

第四节 立法院之职权 538

第五节 立法院职权行使之方式 548

第二十七章 司法 557

第一节 司法权的演变 558

第二节 司法权的特性 559

第三节 司法院之地位与组织 561

第四节 司法权的类型化 566

第五节 司法权之界限 586

第六节 司法独立 592

第七节 法官地位之保障 596

第二十八章 考试 601

第一节 考试权之意义 601

第二节 考试院之地位 603

第三节 考试院之组织 603

第四节 考试院之职权 605

第五节 考试院与行政院之特殊关系 612

第二十九章 监察 613

第一节 监察之意义 613

第二节 监察院之机关性质 615

第三节 监察院之组织 616

第四节 监察院之职权 619

第五节 监察权行使之方式 623

第六节 监察委员之特别义务 624

第五篇 地方自治论 627

第三十章 地方自治基础理论 627

第一节 台湾地方自治史略 628

第二节 地方自治之民主功能 632

第三节 地方自治制度之本质 633

第四节 地方自治团体之法律地位 636

第五节 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 640

第六节 地方自治团体高权 647

第七节 地方自治组织的基本模式 654

第三十一章 地方自治之实际 659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事务 659

第二节 地方自治组织——以县为例 665

第三节 地方自治之监督 669

第六篇 基本国策论 683

第三十二章 基本国策 683

第一节 基本国策之法律性质 684

第二节 国防之基本国策 687

第三节 外交之基本国策 689

第四节 国民经济 690

第五节 社会安全 695

第六节 教育文化基本国策 701

第七节 边疆地区及原住民基本国策 705

本书中文基本参考文献 707

附录 711

一、中华民国宪法 711

二、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七次) 722

三、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六次) 726

四、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五次) 729

五、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四次) 732

六、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736

七、世界人权宣言 738

事项索引 7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