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文艺心理学教程
文艺心理学教程

文艺心理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童庆炳,程正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40298062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在吸收国内外文艺心理学领域研究新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以体验为中心的文艺心理学体系。全书分为导论,第一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第二章艺术家与体验,第三章艺术创作,第四章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第五章艺术接受心理。本书内容新颖,结构完整,可用于大学中文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也可供社会读者阅读。
《文艺心理学教程》目录

导论 1

第一节 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第二节 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6

第三节 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0

第一章 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 15

第一节 实验派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15

一、费希纳的研究 15

二、吉布森的研究 17

三、贝里尼的研究 18

四、泽基的研究 19

五、值得注意的心理学进展 21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24

一、主要理论观念 26

二、有关艺术的论述 28

三、必要的批评 31

第三节 弗洛伊德学说的发展——荣格、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34

一、荣格与文艺心理学 34

二、阿德勒与文艺心理学 39

三、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41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44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44

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观点 45

第五节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53

一、需要层次理论 54

二、自我实现理论 57

三、高峰体验理论 59

四、存在性世界的描迷 61

第六节 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与文艺心理学 63

一、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 63

二、维果茨基的文艺心理学研究 66

三、梅拉赫的文艺心理学研究 69

第二章 艺术家与体验 74

第一节 艺术体验 74

一、经验与体验的区别 74

二、体验的特性与艺术活动的同构关系 76

三、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82

第二节 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87

一、体验的生成性特征 87

二、童年经验与艺术家的体验生成 92

第三节 艺术家的体验类型 97

一、艺术家的缺失性体验与丰富性体验 97

二、艺术家的崇高体验与优美体验 104

三、艺术家的超越体验与愧疚体验 109

四、艺术家的孤独体验与同情体验 116

五、艺术家的神秘体验与皈依体验 123

第三章 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135

第一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135

一、创作潜动机 135

二、创作显动机 140

三、创作动机簇 144

第二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150

一、癫狂壮状态 150

二、沉思状态 157

三、内觉体验 163

第三节 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168

一、体验与艺术品内在形式的生成 169

二、体验与艺术品外在形式的生成 174

三、自我体验与角色意识 178

第四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186

一、艺术范式的存在与生存方式 186

二、形象范式的生成 191

三、艺术范式的本体分予与它的摹本 194

第四章 艺术作品的心理蕴涵 202

第一节 文学语言的心理蕴涵 202

一、文学语言的心理蕴涵及研究 202

二、文学语言法则与心理蕴涵 205

三、文学语言层面与心理蕴涵 209

第二节 叙述的心理蕴涵 220

一、叙述行为——言词建构的迷宫 220

二、情节——渐进的唤起功能 224

三、“叙事句法”的含义 225

第三节 技巧的心理蕴涵 226

一、节奏的发生与人类的原始情绪 227

二、模仿与人类的模仿冲动 232

三、拟人与人类的原始思维 237

第四节 母题的心理蕴涵 241

一、什么是母题 241

二、母题的文化心理蕴涵 242

三、原型意象与惯用语 244

第五节 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证服及其心理蕴涵 248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美学关系 248

二、“对立原理”及其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 257

三、内容与形式辩证矛盾的心理学内涵 260

第五章 艺术接受心理 269

第一节 艺术接受主体:体验的二度阐释者 269

一、接受图式 269

二、自性定向 276

三、人格模式 281

四、心理时空 294

五、惯例经验 305

第二节 接受效应 312

一、常态与异态 312

二、娱乐的深义 322

三、艺术的心理治疗 332

第三节 批评家:特殊的接受者 341

一、批评意识 342

二、批评家的心理特证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