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  下
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  下

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怒,许琼主编;张昕,杨善禄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1005670
  • 页数:391 页
图书介绍:
《生物教育与素质教育 下》目录

第七章 生物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法指导的认识与实践 193

第一节 关于学法指导的思考与实践 193

一、学法指导中应明确的几个关系 194

二、如何进行学法指导 196

第二节 指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205

一、教师对教学内容中的各种联系要非常熟悉和掌握 206

二、如何具体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 209

三、如何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213

四、教师应把学生课内外的参与结构起来 219

第八章 生命科学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220

第一节 思维逻辑性的训练 220

一、通过抽象和概括,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220

二、通过归纳和演绎,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222

三、用穆勒五法训练思维的逻辑性 223

第二节 思维严谨性的训练 226

一、利用唯物主义方法,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226

二、利用辩证的方法,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227

三、利用系统方法,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229

第三节 思维系统性的训练 231

一、通过比较和归类,训练思维的系统性 231

二、通过分析和综合,训练思维的系统性 232

三、构建知识系统,训练思维的系统性 234

四、通过知识应用,训练思维的系统性 236

第四节 思维形象性的培养 236

一、通过摄像训练,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237

二、通过联想训练,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238

三、通过想象训练,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240

第五节 思维创新性的培养 242

一、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242

二、通过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244

三、通过直觉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245

第六节 中学生物学分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47

一、形成某一类生物概念时的思维训练 249

二、生物分类教学中的多向思维训练 252

第七节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254

第九章 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学 263

第一节 生物实验教学与科学方法教育 263

一、实验教学是生物学科中科学方法教育的主渠道 263

二、针对实验教学内容,确定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264

三、生物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操作方法 267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与建立新型自然价值观教育 270

第三节 生物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生物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78

第十章 生物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与教育教学过程模式的探讨 281

第一节 关于素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环境的认识 281

第二节 导入式教育教学过程的作法 282

第三节 导入式教育教学过程的效果 285

第四节 生物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及实践 286

一、概述 286

二、几种教育教学模式 288

第五节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及实践 301

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思维素质的培养 301

二、STS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思维素质的培养 303

三、设计活动课程的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06

第六节 生物学素质教育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08

一、注意素质教育目标的完整性至为重要 309

二、生物课堂教育教学各类型模式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310

第十一章 生物课外教育与素质教育 318

第一节 生物课外教育及其任务 318

第二节 生物课外教育的功能 320

第三节 生物课外教育的特点及原则 327

一、生物课外教育的特点 327

二、开展生物课外教育的原则 329

第四节 生物课外教育活动的形式及方法 331

一、开展生物课外教育的形式 331

二、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方法 335

第五节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337

第六节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对素质教育有积极意义的实例 339

第十二章 生物学教育语言与素质教育 345

第一节 文字规范的教育性 345

第二节 语言表达规范的教育性 347

第三节 生物学教育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348

第十三章 生物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354

第一节 生物学素质教育与教育评价 354

第二节 生物学素质教育的评价功能 356

第三节 生物学素质教育模式 358

第四节 生物学素质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 366

第十四章 根据生物学素质教育的特点,探索学科今后发展的趋势 369

第一节 从社会发展看 369

一、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 369

二、在提高人的适应能力方面 374

三、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 376

第二节 从教育发展看 378

第三节 从课程建设看 384

一、历史背景 384

二、STS课程实例 385

三、课程分析 389

四、关于STS与科学素质教育的探讨 38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