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武当山景域营造  中华空间营造的巅峰之作
武当山景域营造  中华空间营造的巅峰之作

武当山景域营造 中华空间营造的巅峰之作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冰,陈怡,于沣编著;汪传树,陈守清摄影
  • 出 版 社: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9482248
  • 页数:289 页
图书介绍:《武当山景域营造》从“景域营造”的独特角度对武当山进行重新认识;旨在通过武当山营造历史变迁过程的整理,重构不同时代、不同年代留下的历史叠痕,超越传统“建筑群”的研究角度,对武当山景区整体的营造过程给予更加贴近历史的表述;从区域、路径和节点等方面,展现整个历史演进过程中营造“境界”变化与“景域”空间形态之间的关联,从而体现武当山营造的匠心所在。书中所配图片,是武当山道教建筑与景域营造的独家资料图片,充分展现了其景域营造的艺术魅力。
《武当山景域营造 中华空间营造的巅峰之作》目录

序 1

第一章 导论 7

第一节 玄武崇拜 9

一、玄武释义 9

二、四象神系与早期玄武崇拜 10

三、道教神系与玄武神格提升 12

四、武当道教与玄武信仰发展 18

五、玄武崇拜官方化 21

第二节 武当山风水格局 22

一、武当得名 22

二、山水地貌 26

三、堪舆 27

四、武当山风水格局 34

第三节 武当山景域营造 40

一、景域营造 40

二、武当山景域营造 41

第二章 武当山景域初期营造 51

第一节 神仙信仰与道教初起 53

一、武当文化 53

二、神仙信仰 53

三、道教初起 55

第二节 武当早期窟宅与寺观 57

一、窟宅与岩涧 57

二、寺庵与宫观 64

第三章 佛道相争下的武当山景域营造 69

第一节 隋唐时期道教发展 71

第二节 唐初武当第一祠的诞生 74

第三节 唐末“七十二福地”之列 75

第四章 武当山景域营造的转折点 77

第一节 宋代道教发展 79

一、宋代道教发展的历史背景 79

二、宋代帝王对道教的崇信 79

三、宋代帝王对玄武的奉祀和加封 81

第二节 宋代真武信仰的衍变 84

一、由北宫玄武到玄武将军 85

二、由玄武将军到真武真君 86

三、武当道的诞生 86

第三节 道门独占武当山 91

一、宋代武当道教大本营——五龙祠升观 95

二、道教压过佛教的标志——紫霄宫落成 96

三、佛道斗争行为 98

第五章 武当山景域营造的小高潮 101

第一节 元朝道教的兴盛 103

一、丘处机的政治投资与全真道的鼎盛 103

二、全真道南传路上的武当山 104

第二节 元朝武当道教的发展 105

一、元朝武当道教兴盛的历史原因 105

二、元代诸帝对真武的加封 107

三、玄天上帝——武当道教信仰体系核心的确立 111

四、玄教宗师与武当教团的管理 113

五、元代武当山景域营造概况 114

第三节 元代武当道教大本营——五龙观升宫 117

一、五龙观升宫的过程 117

二、纳入玄帝信仰的“五龙传说” 121

三、五龙宫发展过程小结 122

第四节 元代武当山主脉——东线景域的营造 124

一、武当山东线景域的营造背景 124

二、东线主脉景域的营造原则 127

三、大顶铜殿 130

四、天乙真庆宫 131

第六章 武当山景域营造的高峰 137

第一节 明代武当山营造的历史背景 139

一、明代武当道教的发展背景 139

二、真武——明皇室的“护国家神” 141

三、成祖朱棣扶持和管理武当 151

四、仁宗等诸帝对武当山的扶持、管理措施 153

第二节 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 155

一、明成祖大修武当的原因 155

1.正名 155

2.屯兵 156

3.祈祷 156

二、前期准备阶段 156

三、主体营造阶段 159

四、补充工程营建阶段 162

第三节 明世宗重修武当 164

一、明世宗重修武当的原因 164

二、明世宗重修武当的过程 165

三、明世宗重修武当的成果 168

第四节 明代武当山景域营造的总体思想 169

一、道法自然的建筑设计 170

二、遥相呼应的轴线布局 170

三、玄武升真的境界渲染 175

四、明成祖营建道宫数目考证 178

第五节 明代武当山景域营造的详细解析 188

一、武当山建筑与修行选址 188

1.象天法地的建筑选址 189

2.因势就利的宫观设计 194

二、武当山神道与修行路径 206

1.东神道营造 207

2.其他神道浅析 209

三、武当山景区与修行境界 212

1.第一区间:降生人间 212

2.第二区间:修真之路 214

3.第三区间:飞升之境 218

第七章 武当山景域营造的衰落 235

第一节 清代武当山营造的历史背景 237

一、清初荆襄战乱对武当道教的影响 237

二、清代对道教的抑制政策 237

三、清皇室对玄天上帝的供祀 238

四、清末武当道教衰落 242

第二节 清代武当山景域营造的衰落 242

一、明末清初武当山景域的破坏 242

二、清代前中期武当山景域的局部修复 243

三、清末武当山景域营造衰落 243

第八章 武当山景域营造的危机 249

第一节 民国时期武当山景域营造基本停滞 251

民国时期武当山景域营造的历史背景 251

二、民国初期武当道人的小范围营造 251

三、战争中的武当山景域 253

四、民国时期武当山景域的损毁 253

第二节 1949—1979年武当山景域遭遇损毁 260

一、武当道教解体 260

二、武当山文物古迹损毁与保护 261

三、“文革”期间武当山文物古迹损毁 263

第三节 1979—2009年武当山景域转为历史景域 264

一、1979年后强化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264

二、武当山道教协会对太和、紫霄宫的维修 266

三、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申遗”成功 266

第四节 2009年后武当山历史景域保护出现危机 269

一、保护出现危机 269

二、水位提高后武当山历史景域进一步遭到侵害 269

第五节 回顾 270

第九章 道之精神 275

第一节 道之教化与道场的帝王营护 277

第二节 厚积薄发与盛极而衰 278

一、“厚积薄发”的武当山景域营造 280

二、“盛极而衰”的武当山景域营造 280

第三节 回归道之精神 282

一、原真性保护 282

二、完整性保护 282

三、走向“化古出新”的新境界 283

参考文献 28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