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涉黑腐败的预防和惩治
涉黑腐败的预防和惩治

涉黑腐败的预防和惩治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晓光,张建明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13027603
  • 页数:32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析了涉黑腐败的表现形式、特征、危害、手段、产生的原因、规律等,讨论了我国惩治涉黑腐败的经验和对策措施,提出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预防机制的可行性。
《涉黑腐败的预防和惩治》目录
标签:惩治 预防

第一章 涉黑腐败及其表现形式 1

第一节 涉黑腐败——腐败现象发展演变和升级的重要标志 1

一、已经查处的主要涉黑腐败案件 2

二、现阶段涉黑腐败案件的主要特点 22

第二节 腐败的定义 25

第三节 涉黑腐败的主要特征 30

一、隐蔽性 30

二、互动性 31

三、欺骗性 31

四、区域性 32

五、高智能性 32

六、特有的暴力性 33

七、渗透扩张性 34

第四节 涉黑腐败的表现形式 34

一、少数党政干部为黑恶势力提供政治保护和垄断经济利益 34

二、少数公安干警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包庇、纵容黑社会犯罪 38

三、一些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尤其是金融部门的领导干部为黑社会势力提供政策和财力支持 50

四、一些乡镇领导及基层站所负责人包庇、纵容和支持农村黑恶势力 53

第五节 涉黑腐败的严重危害 57

一、造成政治合法性危机 57

二、形成黑色经济和经济的畸形化 58

三、严重破坏社会治安 59

四、对社会道德的恶性破坏 60

第二章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规模及其滋生原因 62

第一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义 62

一、高度的组织化程度 63

二、犯罪目的的特定性 72

三、具有相对稳定的、排他性的势力范围 74

四、犯罪手段的残暴性 74

五、违法犯罪活动的广泛性 78

六、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严重危害 79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阶段和规模 90

一、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的三个阶段 90

二、黑社会性质犯罪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分析 94

第三节 社会转型时期黑社会性质犯罪滋长的原因 104

一、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 104

二、腐败对黑社会势力的保护 108

三、庞大的失控群体 109

四、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失范 110

五、打击不力 113

六、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政权建设的弱化 114

七、畸形的价值观念 118

八、传统江湖文化的影响 119

九、境外黑社会势力的渗透 120

第四节 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高级形态——公司型黑社会 121

一、以合法企业及政治外衣为掩护进行黑社会性质犯罪活动 121

二、通过暴力、行贿等非法手段获取垄断利润和巨额经济利益 123

三、有组织地将巨额犯罪收益向合法与半合法经济领域渗透 124

第五节 近代史上官场与黑社会的共生共荣关系 125

第三章 涉黑腐败产生的原因及生成规律 133

第一节 黑社会势力向政治领域渗透的对象和手段 133

一、物质引诱、金钱收买 134

二、利用美色拉人下水 140

三、恐吓威逼 143

四、帮助解决“难题” 145

五、提供人生保护 146

六、谋取政治保护色 146

第二节 涉黑腐败产生的原因 147

一、涉黑腐败滋生的主观原因 148

二、涉黑腐败滋生的客观原因 160

第三节 政治腐败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互动关系 168

一、警察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互动关系 168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保护人之间的互动 170

第四节 涉黑腐败的生成规律 173

一、权力的变质与“保护伞”的形成 173

二、黑社会性质组织与腐败联姻的几个阶段 176

三、黑社会性质组织与腐败联姻的表现形式 177

第四章 惩治涉黑腐败的对策措施 179

第一节 我国现阶段开展“反腐打黑”斗争的有利条件 179

一、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179

二、党的正确领导 183

三、执纪执法机关坚决听从党的指挥 185

四、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186

第二节 深挖细查,严肃查处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腐败分子 188

一、凡是黑社会势力坐大的地方,都要深究背后是否隐藏着领导干部的涉黑腐败问题 188

二、把惩治涉黑腐败、彻查“保护伞”作为“打黑除恶”的关键环节来抓 190

三、严肃纪律,严禁任何人为黑“保护伞”说情开脱、通风报信和提供庇护 194

四、从严查处,加大对涉黑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196

五、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不认真查处涉黑腐败问题的地方,要追究当地党政领导的责任 197

第三节 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严打整治斗争 198

一、认真调查摸底,组织专案侦查,坚决铲除黑社会性质组织 199

二、坚决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 206

三、严肃纪律,确保“打黑除恶”斗争顺利进行 208

四、建立健全“打黑除恶”领导责任制 208

五、发起强大的宣传攻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黑除恶”斗争的积极性 209

六、健全法制,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加大打击处理力度 211

七、坚决排除干扰和阻力,为公安机关和广大参战干警撑腰 218

八、加强社会控制,把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219

第四节 充分发挥查办案件对预防涉黑腐败的建设性作用 220

一、认真剖析重大涉黑腐败案件发生原因,深刻吸取经验教训 220

二、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制定从源头上预防涉黑腐败的有效措施 221

三、针对案件中暴露出来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专项治理 222

第五章 建立预防涉黑腐败滋生的有效机制 224

第一节 深入认识预防涉黑腐败的重大意义 224

一、注重预防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内容 224

二、预防涉黑腐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有力举措 226

三、预防涉黑腐败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226

第二节 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涉黑腐败 227

一、牢固确立依靠制度预防涉黑腐败的思路 228

二、创新体制,不断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涉黑腐败问题的领域 230

三、发展民主,努力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35

四、健全法制,修改和制定涉黑腐败犯罪的法律法规 236

五、强化监督,加大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力度 238

六、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有效防止黑社会性质组织用暴力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247

第三节 大力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 250

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250

二、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防止被黑社会分子的“光环”所迷惑 253

三、严格把好政治关,严格禁止将政治荣誉和社会职务授予黑社会性质组织头子 255

第四节 改革和完善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探索建立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258

一、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 259

二、加强公安机关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 261

三、强化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264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公安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 266

五、探索建立公安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 266

六、高度重视建立办案民警及其家庭成员的安全保障机制 269

七、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加快公安工作现代化步伐 270

第五节 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 272

一、抓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272

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好乡镇村领导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73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 274

四、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275

第六节 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277

第七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先进文化 280

一、弘扬先进文化,坚决抵制黑社会暴力文化和流氓意识 280

二、弘扬正气,大力宣传“反腐打黑”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 282

第六章 涉黑腐败的国际比较 284

第一节 黑社会与政治结盟的三个阶段 284

一、黑手党寻求庇护阶段 286

二、黑手党与政府官员平分秋色阶段 287

三、黑手党控制政府官员阶段 290

第二节 国外“反腐打黑”的主要做法及教训 291

一、意大利“反腐打黑”的主要教训 291

二、俄罗斯“反腐打黑”的主要教训 298

三、美国打击黑社会的主要经验教训 303

四、中国台湾反黑“愈反愈黑”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306

第三节 加强“反腐打黑”的国际合作 311

一、加强“反腐打黑”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312

二、“反腐打黑”国际刑事合作的主要内容 314

三、加强“反腐打黑”国际合作的主要对策 315

参考书目 320

后记 32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