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新课程三维目标下的教师素质
新课程三维目标下的教师素质

新课程三维目标下的教师素质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春梅著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15070127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以新课程三维目标在课堂中的落实为基础,探究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中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进而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三维目标下的教师素质》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思路 1

第一节 世界课程发展的基本趋势 2

一、与时俱进的课程观 2

二、多价教育的课程改革价值取向 5

三、以课程决策均权化为核心的课程政策变革 8

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构建 9

五、面向现代化的课程内容 10

六、优化课程结构 12

七、课程实施注重教学效益 13

八、建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15

第二节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思路与基本理念 16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6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19

三、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20

附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摘录) 35

附二: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41

第二章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51

第一节 正确理解和把握三维目标 52

一、三维目标的内涵 52

二、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关系 55

三、三维目标的特点 57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原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的比较 63

附一:《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比较 70

附二:对生物课程的课程目标的分析 73

附三:案例:“走遍美国”魔力三部曲 75

第三章 新课程三维目标下的课堂教学 77

第一节 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分析 77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特征及弊端 79

二、传统课堂教学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81

三、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82

第二节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86

一、新课堂新要求 88

二、新课堂美好蓝图的描绘 109

三、新课堂教学的七个策略 144

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 148

五、避免走入误区,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154

附一: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教育法” 158

附二:教师设计完一节课后的十个反思 159

附三:新课堂教学案例 165

第四章 构建三维目标下的教师素质结构 184

第一节 有关教师素质及其结构的研究 185

一、国内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 185

二、国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 193

第二节 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扮演的七种角色 196

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与诱导者 196

二、教师是学生智商、情商、道德商的培育者 199

三、教师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机会的创造者 204

四、教师是课堂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208

五、教师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气氛的营造者 212

六、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独特个性的开发者 214

七、教师是学生良好习惯、优良品德的塑造者 218

第三节 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所要求的教师素质 221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结构的灵魂 221

二、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素质结构的理性支点 237

三、创造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 242

四、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教师素质结构的基础 256

五、新的能力的养成是教师素质结构的主体 278

六、情感智力应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317

附:经典教育案例 322

第五章 构建新型的教师专业素质培训体系 328

第一节 政府服务,为教师发展保驾护航 328

一、健全教师教育制度,为教师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29

二、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329

三、改进评价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331

四、提高教师地位和经济待遇 332

第二节 改革教师教育,为教师发展做好奠基工作 334

一、加强教师职前教育——师范教育的建设,加大改革力度 338

二、健全教师职后继续教育 348

三、整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形成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61

第三节 中小学要抓好校本教研,充当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 363

一、怎样开展说课活动 364

二、怎样开展听课活动 371

三、怎样开展评课活动 377

四、怎样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383

五、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389

六、怎样撰写教育案例 399

七、怎样撰写教学反思 407

八、怎样撰写教育论文 411

第四节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和反思性实践者 417

一、学习与反思:新课改的需要 418

二、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418

三、多方努力,提高教师反思水平 419

附一:说课稿 421

附二:教学案例 425

附三:教育案例 432

附四:教学反思 433

参考书目 441

后记 4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