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古代汉语  上
古代汉语  上

古代汉语 上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嘉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040315602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高等师范学校教学用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上册是古汉语知识通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几部分内容,计35万字。本册以节设置“思考与练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简明、实用。中册是文选,分详注、略注、古注和白文四部分,计25万字。本册注重难易结合,循序渐进,强调阅读实践。下册是教学参考,包括全书的教学使用法、通论各部分需要进一步阐发展开的问题及有关参考材料,以供教师授课参考,并为学生进一步钻研、深造提供帮助。下册计24万字。
《古代汉语 上》目录
标签:主编

绪论 1

第一章 文字 6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 6

一、汉字起源的传说 6

二、汉字产生的途径 12

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 16

思考与练习 20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构造 20

一、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 20

二、汉字的结构类型 35

思考与练习 41

第三节 汉字的发展变化 43

一、字体的演进 43

二、字形的变化 53

思考与练习 58

第四节 古书中的用字 59

一、异体字 59

二、古今字 60

三、通假字 62

思考与练习 65

第二章 词汇 67

第一节 古今词汇的继承和发展 67

一、古今词汇构成状况 67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73

思考与练习 78

第二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79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79

二、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80

三、词的引申义 84

思考与练习 91

第三节 同源词 91

一、同源词的分类 92

二、同源字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同源词与同义词的关系 95

三、同源词研究的作用 96

思考与练习 97

第四节 同义词 97

一、同义词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 98

二、同义词之间的差别 101

三、同义词的辨析 103

思考与练习 107

第三章 语法(上) 108

第一节 语法概述 108

一、语法的继承和发展 108

二、词类 109

三、实词、虚词及其他 115

四、词与词的组合 118

五、句子 123

思考与练习 124

第二节 句法 126

一、判断句与判断词 126

二、被动句 129

三、述宾关系 132

四、宾语的位置 135

五、双宾语 137

六、名词作状语 139

思考与练习 142

第三节 实词的活用 144

一、名词用作动词 144

二、形容词用作动词 147

三、数词用作动词 149

四、活用的条件 151

思考与练习 154

第四章 语法(中) 157

第一节 称代 157

一、人称代词 157

二、指示代词 162

三、疑问代词 168

思考与练习 172

第二节 常见的重要虚词 173

一、于、於、乎 173

二、以、为 175

三、而、则、虽、且 179

四、如、若、然 185

五、之、者、所 188

思考与练习 193

第三节 语气和语气词 195

一、句子按语气分类 195

二、也、矣、耳、焉 197

三、乎、诸,与、欤、邪、耶 201

四、哉、夫 203

五、其、岂、唯 205

六、语气的复合与语气词的连用 207

思考与练习 209

第五章 语法(下) 211

第一节 凝固结构和习惯用法 211

一、“何如”、“如何”、“如……何”之属 211

二、“孰与”、“……与……孰……”等 213

三、“何以……为”、“无以……为”等 215

四、“何有”、“何……之有……”、“何其”、“如此其”等 218

思考与练习 219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 221

一、标点和语意 222

二、标点和语法 225

二、标点和音韵 227

思考与练习 229

第六章 修辞 230

第一节 起兴 引用 借代 231

一、起兴 231

二、引用 233

三、借代 235

思考与练习 237

第二节 互文 变文 连文 238

一、互文 238

二、变文 240

三、连文 242

思考与练习 243

第三节 共用 变序 虚词连用 244

一、共用 244

二、变序 246

三、虚词连用 248

思考与练习 250

第四节 重言 复重 顶真 250

一、重言 250

二、复重 252

三、顶真 253

思考与练习 254

第七章 音韵与诗词格律 255

第一节 音韵学基础知识 255

思考与练习 259

第二节 中古音与反切 259

一、中古的韵母系统 259

二、中古的声母系统 267

三、中古的声调系统 271

四、反切 272

思考与练习 279

第三节 诗律 279

一、字句有定 281

二、用韵严格 281

三、平仄协调 282

四、讲求对仗 290

思考与练习 294

第四节 词律 296

一、词的分类和常用术语 297

二、词调、词牌、词谱 299

三、词的句式和平仄 302

四、词的用韵 308

五、词的对仗 311

思考与练习 313

第五节 《诗经》与上古音 314

一、《诗经》的韵例 314

二、研究上古韵部所依据的材料和方法 317

三、上古韵部 319

四、研究上古声母所依据的材料 321

五、有关上古声母的重要论断 322

六、上古声母 324

七、上古声调 325

八、音同与音近 326

思考与练习 329

第八章 训诂 331

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训诂 331

思考与练习 338

第二节 训诂的内容 338

一、诠释词义 339

二、疏通文意 352

三、阐述语法 355

四、分析篇章结构 360

五、阐明修辞表逹方式 362

六、说明历史背景、典章制度 364

思考与练习 367

第三节 训诂的方法 367

一、以形说义 367

二、因声求义 373

三、据文证义 379

四、三种训诂方法的综合运用 382

思考与练习 383

第四节 训诂的术语 383

一、曰、为、谓之 384

二、谓、言 385

三、犹 386

四、貌 387

五、辞(词) 388

六、之言(之为言) 388

七、统言(浑言)、析言;对文、散文 389

八、读如、读若… 391

九、读为、读曰 392

十、当为(当做) 393

思考与练习 393

第五节 两种不同的训诂形式 394

一、训诂专著 395

二、注释书 399

思考与练习 40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