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 增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瞿林东著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229110215
- 页数:348 页
导论 1
一、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产生:从史学意识到自觉的史学发展意识 1
二、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形成:系统的史学批评理论的提出 6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批评的繁荣和理论形式的丰富 11
四、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批判、总结、嬗变 14
卷上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 22
一个有待辛勤耕耘的园地——古代史学批评的历史和理论 22
一、鸟瞰史学批评的历程 22
二、德、才、学、识 24
三、总结这一份史学遗产 26
直书与曲笔——史家作史态度与“心术” 28
一、“书法无隐”的传统 28
二、“直书”与“曲笔”的对立 30
三、对“心术”的探究 32
采撰的得失——如何对待历史事实 36
一、采撰的得与失 36
二、“有是事而如是书,斯为事实” 38
三、“指事说实”和“事得其实” 40
史法和史意——从形式与内容的审视到思想的剖析 43
一、“史法”和“史意” 43
二、叶适的“史法”论及其史学批评 46
三、章学诚的“史意”论及其史学批评 48
天与人及天人之际——关于历史变化动因的认识 51
一、“倘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51
二、“天道,不复系乎人事”,“功者自功,祸者自祸” 53
三、“天文、地理、人道,本皆人之所以自命,其是非得失,吉凶祸福,要当反之于身” 56
人意·时势·事理——关于历史变化动因的认识(续) 58
一、“人意”与“时势”的千年聚讼 58
二、“时势”与“事理” 60
三、“圣人之意”和“生人之意” 62
会通与断代——观察历史的两种视野 64
一、马、班历史视野的歧异 64
二、刘知几对断代为史的推崇 66
三、郑樵对“会通之义”的阐释 67
四、章学诚论“通史家风” 69
读史当观大治乱得失——史学批评的一条重要标准 71
一、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 71
二、“史之纪事,莫大乎治乱” 73
三、为史当重“经世之大略”,明“得失之枢机” 75
史学的审美——史书的体裁体例和文字表述 78
一、史学也讲究审美吗? 78
二、史书的“秩序之美”和结构之美 80
三、史书的文字表述之美 83
史论的艺术——关于历史评论的评论 85
一、丰富的历史评论遗产 85
二、“精意深旨”与“笔势纵放” 86
三、“事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 88
四、“于序事中寓论断” 90
心术与名教——史学批评的道德标准和礼法原则 92
一、“直道”和“名教” 92
二、“心术”和“名教” 93
三、“名教”观念和史学发展 95
国史·野史·家史的是非——史学批评的方法论举例 99
一、三史是非和史学批评方法论 99
二、“人恣”与“蔽真” 100
三、“人臆”与“失真” 102
四、“人谀”与“溢真” 104
比较与批评——兼说史学批评的活力 107
一、比较——一个古老的批评方法 107
二、在比较中发展史学批评理论 110
三、史学批评的活力 112
时有古今 述有体要——史学批评与知人论世 115
一、从马端临评论《通典》、《通鉴》说起 115
二、王圻对马端临《文献通考》的评论 117
三、客观“时势”和前人“苦心” 118
四、“古人之世”和“古人之身处” 119
素养·职责·成就——史家批评论三题 122
一、史家的素养 122
二、史家的职责 124
三、史家的成就 127
鉴识和探赜——走出史学批评的误区 130
一、从“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说起 130
二、误区种种 131
三、走出史学批评的误区 134
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关于批评的批评 137
一、批评之批评的历史 137
二、批评之批评的是非 139
三、史学批评家的历史命运 142
史学批评的社会意义——史学批评的不同视角和层次 145
一、史学家和史学批评 145
二、政治家和史学批评 147
三、思想家、教育家和史学批评 150
附论 中国史学发展概说 153
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 153
一、历史意识 153
二、史学意识 156
最初的步履 160
一、传说、官书和史诗 160
二、国史和《春秋》 163
三、私人历史撰述的发展 165
成一家之言 167
一、秦与汉初历史思想的发展 167
二、《史记》的“成一家之言” 169
三、皇朝史的创立 171
多途发展时期 174
一、史学多途发展的气象 174
二、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175
三、地方史、家史、谱牒和别传 178
发展中的重要转折 181
一、官修史书成绩斐然 181
二、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史通》 183
三、典章制度史巨著的创立——《通典》 185
四、通史撰述的复兴趋势 186
辉煌的时代 188
一、《资治通鉴》和《通志》 188
二、三部当代史 191
三、历史文献学的多方面成就 192
四、辽、金史学的特点 193
多民族史学的新发展 195
一、《蒙古秘史》及其他 195
二、《文献通考》和《通鉴》胡注 197
三、元修辽、金、宋三朝正史 199
走向社会深层 202
一、方志与稗史 202
二、经济史撰述的繁富 204
三、史学的通俗形式和历史教育 206
总结与嬗变 209
一、历史批判精神和史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209
二、历史考证的辉煌成果 211
三、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 213
四、清代官修史书的成就 215
新旧更迭的开端 216
一、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 216
二、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218
三、关于外国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220
四、梁启超和章太炎的史学 222
卷下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杂述 226
谈中国古代的史论和史评 226
一、关于史论 226
二、关于史评 230
略说古代史家史学批评的辩证方法 234
一、史学批评自觉意识的新发展 234
二、怎样看待同一史事的不同评论 238
三、怎样看待不同史书体裁的长短 241
四、怎样看待历史撰述中诸因素的关系 244
五、怎样看待史书的内容、形式及历史条件 245
六、怎样看待不同类型史书的得失 248
两宋史学批评的成就 250
一、《册府元龟·国史部》序和《新唐书纠谬》序的理论贡献 250
二、曾巩和洪迈的史学批评 254
三、叶适的“史法”之议和朱熹的读史之论 259
四、目录之书与史学批评 262
元代《通鉴》学和《通鉴》胡注 267
一、元代《通鉴》学的发展 267
二、《通鉴》胡注的成就 269
影印《史学要义》序 273
读《读史漫录》琐记 280
一、“当天下大事”与才、量、识 280
二、读书要即事推见政俗 281
三、太史公位在丞相上 282
四、元人修三史 284
五、“良臣”与“信史” 285
六、论史当忌“五失” 288
《读史纠谬》与历代正史 290
一、关于史书叙事的批评 291
二、关于史书体例和史家见识的批评 295
三、关于史文表述的批评 298
四、余论 301
说刘体仁《通鉴札记》史论的特点 304
一、论治乱兴衰不落前人窠臼 305
二、论风俗纵观历代得失 309
三、论民族关注华夷交往 313
关于章学诚史学批评的一点批评 317
一、“唐宋至今”无“古人所为史学”? 317
二、“史学所以经世”的传统是否中断? 321
三、是前行,还是回归? 325
参考文献 331
后记 335
新版后记 338
校后赘语 341
- 《史学与红学》唐德刚著 2019
- 《刘知几和他的历史学》翦伯赞著 2019
- 《批评的左岸》李蔚超著 2019
- 《批评的维度》詹艾斌著 2018
- 《教育史学论稿》张斌贤著 2019
- 《民国时期词律批评研究》刘少坤,王立娟 2019
- 《当代中国网络文学批评史》欧阳友权著 2019
- 《新编历史小丛书 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翦伯赞 2019
- 《生态批评 理论实践与文本 英文》李显文著 2015
- 《汪曾祺小说全编 下 增订本》汪曾祺著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山城龙迹 走进重庆恐龙世界》代辉 2019
- 《优选视野下的近代重庆丛书 长江激流行 法国炮舰首航长江上游》(法国)武尔士 2019
- 《重庆主城空间历史拓展演进研究》舒莺 2018
- 《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 重庆》《近代中国分省人文地理影像采集与研究》编写组 2019
- 《宋氏姐妹在重庆》杨耀健著 1986
- 《重庆市地方标准 旅游景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规范 DB 50/T 715-2016》张玉坤,李艳等起草人
- 《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观察报告》刘婷婷著 2018
- 《重庆三峡后续工作考古报告集 第1辑》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 2019
- 《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校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思考》钟勤,聂勋伟主编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