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7-2008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7-2008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7-2008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江苏省社会学院编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7511209689
  • 页数:309 页
图书介绍:
《江苏发展研究报告 2007-2008》目录

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模式的实证研究 3

一、苏南发展的路径与轨迹 3

(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苏南发展的新阶段 3

(二)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路径的再创新 5

(三)重要的阶段性成果——部分市县率先达标 10

二、苏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 11

(一)坚持率先发展,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11

(二)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城乡统筹 11

(三)坚持和谐发展,以民为本,富民优先 12

(四)坚持全面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 13

三、苏南发展模式的再认识 14

(一)创新是苏南发展模式的本质内涵 14

(二)和谐是苏南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15

(三)苏南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模式具有普遍意义 15

江苏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研究 17

一、全面把握自主创新的深刻内涵 17

二、促进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 18

(一)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制度环境 18

(二)注重自主创新的政策杠杆作用 19

(三)完善自主创新的法制环境 22

三、江苏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路和政策重点 22

(一)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路 22

(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重点 24

四、江苏促进自主创新的具体政策建议 27

江苏支柱产业的竞争能力与对策研究 32

一、支柱产业的衡量标准与江苏现阶段的支柱产业 32

(一)支柱产业及其衡量标准 32

(二)江苏现阶段的支柱产业 33

二、江苏支柱产业竞争力评估 36

(一)江苏支柱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地位 36

(二)江苏支柱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37

(三)江苏制造业为主体的支柱产业存在问题 38

(四)如何认识江苏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8

三、提升江苏支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40

(一)以世界眼光从战略高度认识的几个问题 40

(二)提升江苏支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42

当前影响江苏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 46

一、江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状分析 46

(一)生活和谐 47

(二)劳动和谐 49

(三)管理和谐 50

(四)文化和谐 51

(五)结构和谐 52

(六)生态和谐 53

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4

(一)区域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依然较大 54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尚不能适应民生要求 55

(三)群体间不合理收入差距影响社会公平 57

(四)社会矛盾突出考验江苏社会管理能力 58

(五)环境资源成为制约江苏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60

三、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 61

(一)培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和谐发展 61

(二)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加注重社会公共服务 61

(三)增加就业总量,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 62

(四)建立健全各级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公共管理能力 63

(五)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营造公民社会 64

(六)加快和谐社区建设,奠定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 64

(七)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协调发展 65

(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慈善机构,进一步完善“托底”机制 65

江苏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与模式研究 67

一、江苏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67

(一)江苏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67

(二)江苏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71

二、江苏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及启示 74

(一)江苏新农村建设典型模式 74

(二)江苏新农村建设模式带来的启示 80

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81

增强江苏消费动力的十大政策建议 86

一、消费动力的变化轨迹与现实状况 86

二、抑制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 87

三、“十一五”期间消费动力的变化趋势 89

(一)消费动力演进的宏观因素分析 89

(二)影响消费动力演进的因素分析与展望 90

四、增强消费动力的十点对策建议 92

(一)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92

(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94

(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95

(四)切实解决消费突出问题 96

(五)重视培育消费增长热点 98

(六)渐次转换消费习惯模式 100

(七)大力整治消费市场环境 101

(八)抓紧梳理消费政策机制 102

(九)发展提升市场流通服务 103

(十)深化推进消费信用创新 105

江苏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研究 107

一、“市领导县”体制的产生及其在江苏的实践 107

(一)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与“市领导县”的产生 107

(二)“市领导县”体制的积极作用 108

(三)新时期“市领导县”体制对城乡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110

二、“省直管县”改革的意义与必要性 112

(一)实行“省直管县”、促进县域加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112

(二)“省直管县”体制的优势 114

(三)实行“省直管县”体制可能产生的问题 115

三、兄弟省强县扩权与实行“省直管县”体制的做法与经验 116

(一)浙江省的强县扩权及其成效 116

(二)广东省的强县扩权及其东莞奇迹 117

四、实行“省直管县”的依据与条件 118

(一)实行“省直管县”的客观依据 118

(二)江苏实行“省直管县”的条件分析 119

五、“省直管县”体制模式与实施方案 120

(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20

(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20

(三)“省直管县”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121

(四)实施方案及步骤 122

(五)统一思想认识,落实配套措施 125

江苏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132

一、江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成效显著 132

(一)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133

(二)单位GDP的资源消耗不断下降 133

(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GDP排污强度逐年下降 133

二、江苏资源利用的总体状况 134

(一)节约指数大大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134

(二)单位GDP资源消耗较低,但不同资源的消耗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135

(三)工业部门资源消耗强度相对较低,但存在着薄弱环节 135

(四)农业部门的资源消耗强度较高 136

三、工业生产中的资源能源利用 136

(一)工业资源能源利用的总体变化趋势 136

(二)三大区域的比较分析 137

(三)重点行业的比较分析 141

四、生活中的资源消费 148

(一)生活中的资源消费状况分析 148

(二)几个重点消费方面中的节约问题 150

五、江苏未来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的压力巨大 153

(一)能源方面 153

(二)资源方面 154

(三)环境方面 154

六、江苏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155

(一)推进江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155

(二)对策建议 156

缩减与控制三大差距 165

一、江苏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与控制 165

(一)江苏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分析 165

(二)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差距衡量指标及量化 166

(三)缩减与控制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173

二、江苏城乡差距的现状与控制 175

(一)城乡差距的表现及其演变 175

(二)城乡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 177

(三)控制城乡差距的建议 181

三、江苏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控制 182

(一)江苏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分析 182

(二)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84

(三)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188

江苏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成功经验 190

一、江苏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实践 190

(一)构建协调的经济关系 190

(二)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 192

(三)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193

(四)协调和谐的利益关系 195

(五)倡导和谐的人际关系 196

(六)塑造和谐的干群关系 197

二、江苏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 198

(一)以“五个统筹”为机制实现和谐发展 198

(二)以“五大江苏”为载体建设和谐社会 200

(三)以“五个兼顾”为重点协调利益和谐 201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

(一)以“富民优先”为重点解决民生问题 202

(二)以群众自治为机制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203

(三)以“三创”精神为动力增强全社会创造活力 203

(四)以实现均等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204

(五)以绿色GDP为导向强化生态文明建设 204

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6

一、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研究 206

(一)苏南产业的区域范围界定 206

(二)苏南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 207

(三)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 209

二、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现状分析 211

(一)苏南产业结构的显著特点 211

(二)苏南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判断 212

(三)苏南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矛盾 214

三、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与思路 215

(一)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目标 215

(二)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思路 215

四、苏南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216

(一)增强加快苏南产业转型和升级的紧迫感 217

(二)将苏南产业转型与升级纳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217

(三)设计新的考核机制,引领苏南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218

(四)制定苏南产业转型与升级的规划 218

(五)促进苏南在开放方面的对称均衡 218

(六)加大政府改革力度,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 219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与政策研究 221

一、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一)江苏利用FDI与国际制造业基地初步形成 221

(二)江苏产业结构软化和经济体系服务化滞后于快速工业化 222

二、现代服务业的四大领域与江苏发展的突出重点 228

(一)现代服务业的四大领域 229

(二)江苏发展的突出重点:承接服务外包、发展生产者服务 231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建议 234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发展客观规律 234

(二)推进两个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235

(三)形成政府、企业、中介和市场协调联动机制 238

江苏发展金融业的对策研究 240

一、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前景 240

(一)现实基础 240

(二)前景展望 243

二、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45

(一)银行业 245

(二)保险业 246

(三)证券业和资本市场 247

(四)信托业 248

(五)产业与创业投资基金 250

(六)期货业 252

(七)农村金融业 252

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257

一、江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57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回顾 257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258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262

(一)江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 262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64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建议 270

(一)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70

(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272

(三)探索多形式的发展壮大机制 273

(四)其他配套政策措施 275

江苏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与提升路径 277

一、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界定 277

(一)城市发展研究领域的基本走向 277

(二)城市现代化和城市竞争力研究的利弊 277

(三)城市发展质量的内涵 278

二、评价指标体系与江苏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 279

(一)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理念和原则 279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 279

(三)城市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设计说明 280

(四)部分城市发展质量的比较 285

三、江苏城市发展质量的目标定位及提升路径 289

(一)目标定位 289

(二)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289

(三)提高江苏城市发展质量的主要路径和措施 293

长三角一体化的趋势与政策研究 296

一、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发展的客观必然 296

(一)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间产业分工细化的结果 296

(二)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自然过程 296

(三)长三角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需要 297

二、长三角一体化的现状 297

(一)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297

(二)市场一体化 298

(三)产业发展一体化 298

(四)区域政策协调一体化 299

(五)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 299

三、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重点领域 300

(一)产业分工与产业布局的一体化 301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 301

(三)城市体系和城市布局一体化 302

(四)环境保护的一体化 302

(五)科技创新机制建设的一体化 302

(六)统一市场建设的一体化 302

四、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303

(一)现行的行政区划边界的“硬”约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 303

(二)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制度决定了各地方只顾追求各自地方和各自部门利益,割裂了区域间共同的利益基础 303

(三)产业趋同造成索取资源要素相近,区域间产业无法形成分工协作,产生恶性竞争 304

(四)长三角一体化的运作机制主要依靠行政力量加上计划经济力量推动,市场动力不足 304

五、长三角一体化实现途径与政策建议 305

(一)协调地方关系,解决好地方利益 305

(二)发挥市场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 307

(三)加强长三角一体化的制度建设 30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