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  创造超白金法则
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  创造超白金法则

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 创造超白金法则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全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663942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研究素质教育的图书,讲述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方法和技巧。
《创造能力与创造思维 创造超白金法则》目录

绪论 1

一、关于创造的再思考 1

二、关于创新的再思考 6

三、关于创造学学科 17

第一篇 创造能力 37

第1章 创造能力与创造力 37

第一节 创造过程 37

一、有关创造过程的主要学说 37

二、创造过程的一种新看法 42

第二节 创造能力概述 43

一、创造能力的概念 43

二、创造能力的分类 44

三、创造能力的构成 45

四、创造能力五原理 46

第三节 创造力概述 51

一、创造力的概念 51

二、影响创造力生成的因素 51

三、创造力与创造、创新之间的关系 52

四、创造力的地位和作用 52

第2章 创造能力的智力要素 57

第一节 生理和知识要素 57

一、生理要素及其分析 57

二、知识要素及其分析 59

第二节 基本能力要素 63

一、觉察能力及其分析 63

二、记忆能力及其分析 68

三、直觉能力及其分析 70

四、联想能力及其分析 72

五、想象能力及其分析 73

六、分析能力及其分析 76

七、综合能力及其分析 79

八、产生新思想的能力及其分析 83

九、移植能力及其分析 87

十、审美能力及其分析 89

十一、评价能力及其分析 92

十二、表达能力及其分析 94

十三、完成能力及其分析 96

十四、各种基本能力的协调统一 97

第三节 思维形态要素 98

一、思维形态的概念 98

二、思维形态的特性 98

三、思维形态的类型及其与创造能力的关系 100

第3章 创造能力的非智力要素 105

第一节 人格要素 105

一、什么是人格 106

二、人格的表现形式及其与创造能力的关系 108

第二节 动机要素 120

一、什么是动机 120

二、动机的种类及其分析 121

三、内外动机与创造的关系 126

四、如何保持动机 128

第三节 意志和毅力要素 129

一、意志 129

二、毅力 130

第4章 创造能力的环境要素 135

第一节 创造能力与创造环境的关系 136

一、支持创造能力环境理论 136

二、不支持创造能力环境理论 137

三、创造能力的新环境理论 138

四、创造能力与创造环境的辩证关系 140

第二节 社会环境要素 141

一、科技环境及其分析 142

二、经济环境及其分析 145

三、政治环境及其影响 146

四、文化环境及其分析 148

第三节 工作环境要素 152

一、什么是工作环境 152

二、工作环境分析 152

第四节 家庭环境要素 171

一、家庭氛围分析 171

二、家庭传统分析 173

三、胎教分析 174

四、父母教育方式方法分析 174

第五节 学校环境要素 177

一、教育思想分析 178

二、教育方针分析 179

三、教育内容分析 181

四、教育方法分析 183

五、老师的个性分析 184

第二篇 创造思维 189

第5章 现代思维及创造思维概述 189

第一节 现代思维的概念 189

一、关于认识论的几个问题 189

二、思维的概念 193

三、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95

四、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 195

五、思维的特征 197

六、正确思维活动的四要素 198

第二节 思维的分类 200

一、按思维主体的不同分类 200

二、按思维客体的不同分类 202

三、按思维的方式(思维工具)不同分类 206

四、按思维的协调方式分类 213

第三节 思维的属性和单元思维说 215

一、思维的属性 215

二、单元思维说 219

第四节 思维活动的原理和定理 221

一、思维活动的习惯性原理 221

二、思维成果质量的数时积相关定理 223

第五节 创造思维综述 229

一、创造思维的概念 229

二、创造思维的特征 231

三、创造思维的模式 232

四、迅速达成思维协调是创造思维的内在逻辑 233

五、创造思维的主要思维形式 235

第6章 创造思维的主要思维形式(上) 237

第一节 行为思维与经验思维 237

一、行为思维 237

二、经验思维 244

第二节 形象思维 248

一、形象 248

二、形象思维的概念 250

三、形象思维的特征 251

四、形象思维的作用 253

五、形象思维的培养 254

第三节 联想思维 255

一、联想思维的概念 255

二、联想思维的机理 256

三、联想思维的类型 257

四、联想思维的特征 259

五、联想思维的作用 260

六、联想思维的培养 262

第四节 想象思维 266

一、想象思维的概念 266

二、想象思维的重要性 268

三、想象思维的机理 269

四、想象思维的类型 270

五、想象思维的特征 272

六、想象思维的作用 275

七、想象思维的培养 279

第五节 类比思维 283

一、类比思维的概念 284

二、类比思维的类型 285

三、类比思维的特征 289

四、类比思维的作用 290

五、类比思维的应用 291

六、类比思维的培养 292

第六节 单向思维与多向思维 294

一、单向思维 294

二、多向思维 296

第七节 逆向思维 299

一、什么是逆向思维 300

二、逆向思维的特性 300

三、逆向思维的机理 301

四、逆向思维的类举 301

五、逆向思维的应用 313

六、逆向思维的培养 316

第八节 换向思维 316

一、什么是换向思维 317

二、换向思维的属性 317

三、换向思维的原理 318

四、换向思维的机理 318

五、换向思维与换元思维的区别 319

六、换向思维的类举 319

七、换向思维的应用 322

八、换向思维的培养 325

第7章 创造思维的主要思维形式(中) 327

第九节 换位思维与换元思维 327

一、换位思维 327

二、换元思维 333

第十节 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 337

一、横向思维 338

二、纵向思维 341

第十一节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44

一、发散思维 344

二、收敛思维 346

第十二节 直觉思维 351

一、直觉思维的概念 351

二、直觉思维的类型 353

三、直觉思维的特征 354

四、直觉思维的作用 357

五、直觉思维的培养 363

第十三节 灵感思维 364

一、灵感思维的概念 364

二、灵感思维的过程 367

三、灵感思维激发收获的必要条件 369

四、灵感思维的类型 370

五、灵感思维的特征 376

六、灵感思维的作用 380

七、如何培养和捕捉灵感 380

八、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的统一 381

第十四节 还原思维 382

一、还原思维的概念 382

二、还原思维解题的运作模式 383

三、还原思维的机理和本质 384

四、还原思维的应用举例 384

五、还原思维的培养 393

第十五节 分解思维与分析思维 394

一、分解思维与分析思维的概念 394

二、分解与分析思维的原理 395

三、分解与分析思维的特征 396

四、分解与分析思维的应用 396

五、分解与分析思维的培养 402

第十六节 组合思维与综合思维 403

一、组合思维与综合思维的概念 403

二、组合思维的原理 404

三、组合思维的分类 405

四、组合思维的特性 408

五、组合思维的作用 409

六、组合思维的应用 410

七、分解思维与组合思维的关系 414

八、组合思维的培养 418

第8章 创造思维的主要思维形式(下) 421

第十七节 后馈思维与前瞻思维 421

一、后馈思维 421

二、前瞻思维 424

第十八节 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 429

一、静态思维 429

二、动态思维 433

第十九节 形式思维 438

一、概念思维及其分类 438

二、形式思维的规则——形式逻辑 439

三、形式思维的推理形式 442

四、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 453

五、形式思维的特性 463

六、形式思维的培养 463

第二十节 辩证思维 464

一、辩证思维的概念 464

二、辩证思维的特性 465

三、辩证思维的原理 466

四、辩证思维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66

五、辩证思维形式 470

六、辩证思维规律 472

七、辩证思维方法 477

八、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493

九、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互补和统一 493

第二十一节 理论思维与不同思维形式的统一 494

一、理论思维 494

二、不同思维形式的统一 500

第9章 阻碍创造思维的因素 505

第一节 阻碍创造思维的社会因素 505

一、社会机制 505

二、固有观念 507

三、思维定势 512

四、符合逻辑 514

五、遵守规则 517

六、失败、犯错误是坏事 521

七、避免模棱两可 525

八、认真 527

九、服从多数 529

第二节 阻碍创造思维的环境因素 532

一、阻碍创造思维的环境是什么 532

二、不同的工作环境因素理论 533

三、阻碍创造思维的工作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533

第三节 阻碍创造思维的智力因素 538

一、智力结构不匹配 539

二、用错思维方法 540

三、感觉不细密 544

四、先入为主 546

五、过早地批判和判断 549

六、作茧自缚 551

第四节 阻碍创造思维的非智力因素 556

一、缺乏信心 557

二、兴趣狭窄 559

三、因循守旧 562

四、不求进取 563

五、缺乏毅力 564

六、过强的动机 566

第五节 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 569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570

二、正视创造活动的艰辛和风险 571

三、排除固有观念的束缚 575

四、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 576

五、学习创造的理论和方法 578

六、做到竞争与协作的统一 5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