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桂五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1859365
  • 页数:58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七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为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而再版,是我国最早研究中国检察理论与实践的专著之一。本书围绕法律监督这一主线,探讨和论述了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渊源、法律渊源、性质任务、理论基础,以及检察职能、检察程序、检察组织和检察管理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目录

序言 1

第一编 总论 3

概述 3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渊源 4

第一节 西方检察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4

第二节 苏联检察制度的历史和现状 11

第三节 中国古代检察制度——御史制度 15

第四节 清朝末年的司法改制和中国近代检察制度的萌芽 30

第五节 国民党政府的检察制度 33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检察制度 36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0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创建初期(1949年-1953年) 4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发展与波折时期(1954年-1966年) 4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中断时期(1967年-1977年) 51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重建和发展(1978年以来) 53

第五节 经验教训与启示 56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法律渊源 64

第一节 法律渊源的概念和分类 64

第二节 历次《宪法》关于检察制度的规定及其评述 66

第三节 历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制度的主要规定及其评述 72

第四节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批准的其他法律以及特别决议、决定 83

第四章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任务和检察制度中的宪法原则 85

第一节 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 85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的任务 91

第三节 我国检察制度中的宪法原则 96

第五章 检察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8

第一节 作为我国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8

第二节 民主集中制与法律监督 110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法律监督职能的彻底分离与专门化 112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监督机制 115

第五节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法律监督机制 119

第六章 人民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 125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建设人民检察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 125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建设人民检察制度的政治思想基础 131

第三节 列宁关于法律监督思想是人民检察制度的重要思想渊源 14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我国检察制度的根本依据 157

第二编 职能论——法律监督论 165

第七章 法律监督概述 165

第一节 法律监督思想和法律监督的概念 165

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169

第三节 法律监督是检察制度的本质属性 170

第四节 坚持法律监督权的一元论 177

第五节 监督法律关系 181

第六节 法律监督的对象与客体 182

第七节 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手段 185

第八节 法律监督的内容、分类和要求 188

第九节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特征 189

第八章 对刑事法律实施的监督 192

第一节 对刑事法律实行监督的意义 192

第二节 刑事法律监督的对象、范围和要求 194

第三节 侦查权 195

第四节 公诉权 201

第五节 侦查监督权 210

第六节 刑事审判监督权 221

第九章 职务犯罪监督 232

第一节 职务犯罪监督的基本形式及其在检察活动中的地位 232

第二节 我国职务犯罪监督的历史渊源 240

第三节 职务犯罪监督的实践及其现实意义 245

第四节 职务犯罪监督的内容 250

第五节 司法弹劾制度 259

第六节 完善职务犯罪监督制度的几点设想 266

第十章 对民事法律实施的监督 270

第一节 外国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270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监督民事诉讼的历史和现状 272

第三节 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几个问题 277

第四节 修改和补充法律的建议 285

第十一章 对行政法律实施的监督 290

第一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意义和根据 290

第二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权限和方式 295

第三节 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的范围 299

第四节 检察机关对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与一般监督的异同 302

第十二章 对监管改造法规实施的监督 305

第一节 我国关于监管改造工作的立法及其意义 305

第二节 监管改造监督的职权、任务和特点 308

第三节 正确理解和运用矛盾转化的理论 312

第四节 对执行刑罚的法律监督 314

第五节 对劳动改造机关活动的法律监督 317

第六节 对看守所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 324

第七节 对劳动教养活动的法律监督 327

第三编 程序论 333

概述 333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检察程序 335

第一节 刑事诉讼程序的辩证性和检察程序的意义与作用 335

第二节 我国刑事诉讼中检察程序的特点 338

第三节 刑事诉讼检察程序中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341

第十四章 民事诉讼中的检察程序 349

第一节 建立民事诉讼检察程序的原则 349

第二节 提起民事诉讼 351

第三节 参与民事诉讼 359

第四节 对民事执行的监督 363

第五节 民事诉讼中的抗诉 365

第十五章 行政诉讼中的检察程序 371

第一节 行政诉讼检察程序与刑事、民事诉讼检察程序的区别 371

第二节 提起行政诉讼 373

第三节 参与行政诉讼 378

第四节 行政诉讼提起抗诉的程序 381

第十六章 纠正违法行为的程序——非诉讼形式的检察活动之一 386

第一节 非诉讼事件和非诉讼法律活动 386

第二节 非诉讼形式检察活动的由来和渊源 387

第三节 我国法律关于纠正违法程序的规定及其实践 389

第四节 纠正违法程序中的监督法律关系 393

第五节 完善纠正违法的程序 398

第十七章 检察建议程序——非诉讼形式的检察活动之二 403

第一节 检察建议的由来和演变 403

第二节 检察建议的意义和作用 405

第三节 完善检察建议的程序和制度 409

第四编 组织论 417

概述 417

第十八章 人民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 419

第一节 人民检察院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关 419

第二节 检察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地位之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 423

第三节 消除检察机关的实际地位与法律地位的反差 428

第十九章 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与机构设置 430

第一节 当前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与机构设置 430

第二节 对人民检察院组织系统与机构设置的评述 434

第二十章 检察长 441

第一节 检察长的任职资格 441

第二节 检察长的任免制度 445

第三节 检察长的法律地位与职责 448

第二十一章 检察官 454

第一节 检察官的任职资格 454

第二节 检察官的任免程序 462

第三节 检察官的法律地位和权限 463

第四节 关于设不设助理检察官的问题 468

第五节 书记员与检察官的关系 469

第二十二章 检察委员会 471

第一节 检察委员会的简要历史 471

第二节 检察委员会合议制与检察长负责制相结合 474

第三节 检察委员会的组织与活动 478

第四节 改革检察委员会的意见 483

第二十三章 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 488

第一节 列宁关于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论述 488

第二节 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反复变化 489

第三节 关于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问题的争论及其评析 491

第四节 关于国家权力机关领导与监督检察机关的实践活动 501

第五节 加强和改善党对检察机关的领导 508

第五编 管理论 517

第二十四章 检察管理概述 517

第一节 一般管理的概念 517

第二节 检察管理问题的提出 518

第三节 检察管理的意义 521

第四节 检察管理的目的 523

第二十五章 检察管理的主体、客体与对象 527

第一节 检察管理的主体 527

第二节 检察管理的客体 532

第三节 检察管理的对象 536

第二十六章 检察组织系统 539

第一节 检察组织的概念与特征 539

第二节 检察组织系统 540

第二十七章 检察管理的方式 548

第一节 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 548

第二节 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 551

第三节 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 553

第四节 常规管理与特殊管理 557

第五节 信息管理 560

第二十八章 检察管理的特性与原则 564

第一节 检察管理的特性 564

第二节 检察管理的原则 566

第二十九章 检察管理的现代化 570

第一节 检察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570

第二节 需要转变的观念 573

第三节 检察管理现代化的途径 576

英文目录 58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