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世纪文库  教育通论
世纪文库  教育通论

世纪文库 教育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舒新城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45803914
  • 页数:1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著名出版家、教育家舒新城的代表著作,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通论类代表作之一。该书构建了中国近代教育史学的理论框架,在阐述教育与各种教育活动的关系的同时,反映了当时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般成果。全书共分十章,并附有参考书目、名词索引和人名索引。全书在阐释理论的同时注重实际运用,并且提出了尊重学生个性与注意社会生活的思想,提倡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重视中国教育的实际问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世纪文库 教育通论》目录

第一章 何谓教育 1

Ⅰ.教育底意义 1

一 语源 1

二 概念 2

Ⅱ.教育底起源 4

三 原始的教育 4

四 现代的教育 5

Ⅲ.教育底需要 6

五 个人的需要 6

六 国家的需要 6

七 世界的需要 7

Ⅳ.撮要 8

Ⅴ.名词释义 8

Ⅵ.问题 10

Ⅶ.参考书 10

第二章 教育与学校 11

Ⅰ.学校底起源 11

八 学校底意义 11

九 学校底由来 12

十 学校底发展 14

Ⅱ.学校底职能 16

十一 一般职能 16

十二 小学底职能 17

十三 中学底职能 18

十四 大学底职能 18

Ⅲ.学校底组织 19

十五 行政组织 19

十六 学级编制 21

Ⅳ.学校与教育 22

十七 学校与教育之关系 22

十八 学校教育之利弊 23

Ⅴ.撮要 24

Ⅵ.名词释义 25

Ⅶ.问题 25

Ⅷ.参考书 26

第三章 教育与学制 27

Ⅰ.学制底起源 27

十九 学制底意义 27

二十 学制底由来 28

二十一 学制底效能 28

Ⅱ.学制底要素 29

二十二 学制成立与推行的条件 29

二十三 学制底种类 30

Ⅲ.中国底学制 31

二十四 学制概述 31

二十五 新学制底由来及其变迁 32

二十六 现行的学制 34

二十七 现行学制的批评 37

Ⅳ.撮要 38

Ⅴ.名词释义 39

Ⅵ.问题 39

Ⅶ.参考书 39

第四章 教育与学生 41

Ⅰ.何谓学生 41

二十八学生底特质 41

二十九 学生底职责 42

Ⅱ.儿童与学生 44

三十 儿童底心理 44

三十一 儿童教育的要点 45

Ⅲ.青年与学生 46

三十二 青年底心理 46

三十三 青年教育的要点 46

Ⅳ.成人与学生 47

三十四 成人教育问题 47

Ⅴ.撮要 49

Ⅵ.名词释义 49

Ⅶ.问题 50

Ⅷ.参考书 50

第五章 教育与教师 51

Ⅰ.教师底专业 51

三十五 教师底起源 51

三十六 教师底专业 52

Ⅱ.教师底资格 54

三十七 法制上的资格 54

三十八 学行上的资格 54

Ⅲ.教师底职责 56

三十九 对于学生的职责 56

四十 对于国家及社会的职责 58

Ⅳ.撮要 59

Ⅴ.名词释义 60

Ⅵ.问题 60

Ⅶ.参考书 60

第六章 教育与课程 62

Ⅰ.课程底起源 62

四十一 课程底意义 62

四十二 课程底发展及变迁 63

四十三 中国现行的课程 64

Ⅱ.课程底功用 71

四十四 保存社会文化 71

四十五 予学生以系统的训练 72

Ⅲ.课程底组织 73

四十六 课程组织的原则 73

四十七 厘订课程标准的方法 74

四十八 教材底选择与排列 74

Ⅳ.课程与教育 75

四十九 课程底改选 75

五十 对于现行课程的批评 76

Ⅴ.撮要 77

Ⅵ.名词释义 77

Ⅶ.问题 78

Ⅷ.参考书 78

第七章 教育与教学 79

Ⅰ.教学底意义 79

五十一 教与学的关系 79

五十二 学习底基础及原则 80

五十三 教学法底特质 81

Ⅱ.教学底原则 81

五十四 引起动机 81

五十五 适应个性 82

五十六 教学格言问题 83

Ⅲ.教学方式 84

五十七 方式底分类 84

五十八 以教材为根据的方法 84

五十九 以教师目的为根据的方法 86

六十 良好教学法底要素 87

Ⅳ.中国现行教学法 88

六十一 历史概述 88

六十二 现行的方法 89

六十三 对于现行教学之概评 90

Ⅴ.撮要 90

Ⅵ.名词释义 91

Ⅶ.问题 92

Ⅷ.参考书 93

第八章 教育与训育 94

Ⅰ.训育底意义 94

六十四 训育底对象 94

六十五 训育底要素 95

Ⅱ.训育原则 96

六十六 训育目标 96

六十七 养成习惯 97

六十八 引起信仰 97

Ⅲ.训育方法 98

六十九 消极的方法 98

七十 积极的方法 99

Ⅳ.训育现况 101

七十一 训育现状一般 101

七十二 今后的方针 102

Ⅴ.撮要 103

Ⅵ.名词释义 103

Ⅶ.问题 104

Ⅷ.参考书 104

第九章 教育通论 105

Ⅰ.教育底范围 105

七十三 教育底内容 105

Ⅱ.理论的教育 106

七十四 教育哲学 106

七十五 教育科学 107

Ⅲ.实际的教育 109

七十六 普通教育 109

七十七 特殊教育 111

Ⅳ.撮要 113

Ⅴ.名词释义 113

Ⅵ.问题 114

Ⅶ.参考书 115

第十章 研究教育的途径 116

Ⅰ.研究方法底分类 116

七十八 研究教育的范围 116

Ⅱ.理论的研究 117

七十九 人生常识 117

八十 基本常识 118

八十一 教育常识 120

八十二 专科研究 121

Ⅲ.实际的研究 121

八十三 专业修养 121

八十四 观察 122

八十五 调查 123

八十六 实验 124

八十七 服务社会 125

Ⅳ.撮要 125

Ⅴ.名词释义 126

Ⅵ.问题 126

Ⅶ.参考书 127

附录 128

甲、中文分类参考书要目 128

乙、英文分类参考书要目 133

名词索引 138

人名索引 146

表次 1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