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大学生择业指导
大学生择业指导

大学生择业指导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化德主编;文涛,王安白副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20045247
  • 页数:324 页
图书介绍:
《大学生择业指导》目录

第一章 我国就业制度介绍 1

第一节 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体制及分配制度的历史沿革 1

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行政分类 1

二、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分配制度 2

三、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程序 5

第二节 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 7

一、“统包统分”制度的弊端 8

二、初期政策的具体设想 9

三、“统包统分”制度的改革 9

四、市场经济体制与大学生择业市场的形成 13

第三节 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20

一、认清形势,把握政策 20

二、如何理解并轨生的就业政策 21

三、学校毕业生就业办法 23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25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29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 29

一、国家公务员的含义 29

二、国家公务员的范围 30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意义 31

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32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及应试技巧 33

一、国家公务员的录用 33

二、国家公务员应试技巧 40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与待遇 44

一、国家公务员的职务 44

二、国家公务员的待遇 49

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前的行为准则 54

第一节 毕业生行为的特征 54

一、毕业生的行为特征 55

二、加强毕业生行为准则教育的重要性 59

第二节 毕业生常见行为误区分析 60

一、毕业生常见行为误区 61

二、毕业生异常行为产生的原因 67

第三节 毕业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69

一、毕业生如何规范自己的政治思想行为 69

二、毕业生如何规范自己的择业行为 71

三、毕业生如何规范自己的毕业行为 73

第四章 择业观念的转变 76

第一节 社会职业与人生价值 76

一、职业对于人生的作用 76

二、职业与人的需要 78

三、职业的发展趋势 79

第二节 择业观念转变的背景与特征 82

一、择业观念转变的背景 83

二、择业观念转变的特征 87

第三节 大学毕业生在择业上的观念定势 89

一、“铁饭碗”:大学文凭等于当干部的职业观 89

二、“保险箱”:上大学包分配的教育观 92

三、“终点站”:大学是最终教育的成才观 94

第四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96

一、增强自己择业主体的自我意识 96

二、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理想 98

三、树立择业竞争观念 101

第五章 择业应有的准备 104

第一节 择业的知识结构准备 104

一、知识结构概述 105

二、我校毕业生知识结构缺陷及其成因 109

三、我校毕业生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想 112

第二节 择业的心理准备 114

一、择业心理的形成 114

二、我校毕业生择业常见心理误区分析 116

三、我校毕业生应具备的择业心理 119

第三节 择业的协调能力准备 121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角色转换 121

二、我校大学生择业过程中角色转换所存在的问题 123

三、我校毕业生培养适应社会协调能力的途径 125

第六章 求职择业的基本程序、方法与技巧 129

第一节 就业管理部门的一般工作程序 129

一、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 129

二、毕业生就业计划的制定过程 131

第二节 毕业生应掌握的择业程序 132

一、了解有关就业政策 132

二、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133

第三节 择业的方法与技巧 137

一、自荐 137

二、面试 142

三、笔试 145

第七章 社会欢迎什么样的大学生 148

第一节 什么样的毕业生受用人单位欢迎 148

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素质的要求 148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要求 151

三、当今最热门的十种工作才能 152

第二节 毕业生怎样才能受用人单位欢迎 153

一、优化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 154

二、培养自己的能力素质 156

三、女大学生的择业准备 161

第三节 努力完善自我,在新的岗位上早日成才 165

一、认识自我,立足成才,建立适度的期望值 165

二、不要满足于取得一纸文凭 170

三、谦虚谨慎,把握住自己 170

第八章 成功步入社会 172

第一节 影响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因素 172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 173

二、群体因素的影响 176

第二节 调整生活节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77

一、转换角色,适应社会 178

二、充满自信,走向社会 180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溶入社会 181

第三节 培养良好的人格形象 186

一、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186

二、增强主人翁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188

三、把握自己,完善人格 189

第九章 落聘的反思 191

第一节 落聘的原因 191

一、落聘的客观原因 191

二、落聘的主观原因 197

三、毕业生个人因素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的反差 201

第二节 走出落聘的困境 202

一、积极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 203

二、分析政治经济形势,多方了解社会需求 205

第三节 立足现实,重新选择 208

一、正确评价择业的现实客观条件 208

二、找准自己的坐标,制定适宜的择业目标 209

三、随时调整个人选择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212

四、认真选择,抓住机遇 214

第十章 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217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毕业生分配工作(1954——1988年) 217

一、基本情况 218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主要特点 21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 221

一、我校执行“中期改革方案”的情况 221

二、经济体制改革时期我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的主要特点 226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毕业生分配制度与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比较 228

一、我校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主要特点 228

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统包统分”就业模式的弊端 229

三、两种就业模式的比较 230

第十一章 用人单位对我校大学毕业生的具体要求 234

第一节 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分析 234

一、我校毕业生人才类型概况 234

二、我校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236

第二节 法律业务部门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 238

一、法律业务部门的基本情况 238

二、法律业务部门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 244

第三节 社会其他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具体要求 257

一、政府机关 258

二、事业单位 259

三、企业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要求 261

四、军队 263

附录:有关就业工作政策与法规 264

后记 32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