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启新与拓域  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
启新与拓域  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

启新与拓域 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楚雄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2860074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丛书以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五”重点课题“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为基础,运用新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从新的视野对以往教育史研究中比较忽视的但又十分重要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全书既有宏观理论的探讨,又有中观和微观问题的研究,理论风格统一,各书观点相互关照,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史学新体系,充分体现出作者在自觉应对挑战时敏锐的理论意识、问题意识和本土原创意识,体现出作者对20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理念和新追求。
《启新与拓域 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目录

总序 1

绪论 1

一、选题缘由 2

二、概念厘清 6

三、研究思路 9

第一章 中国新教育运动的语境 14

一、国内环境 14

(一)政治局势的影响 15

(二)现代社会的发展 16

(三)新旧教育的积淀 19

二、国际影响 23

(一)国际教育新潮的涌入 23

(二)美国教育潮独领风骚 29

三、精英与利器 38

(一)精英群体结成运动中心和形成流派 38

(二)新教育运动的时代利器 44

第二章 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发轫 49

一、政府主导教育改革和欧美教育新潮登陆 49

(一)“双新运动”先后起步 50

(二)教育部主导的改革“三步曲” 56

(三)欧美教育新潮登陆 62

二、新教育团体不同派系 66

(一)“留美派”与“中国科学社” 67

(二)“留欧派”与“勤工俭学会” 70

(三)“日本派”与“通俗教育研究会” 72

(四)“联合派”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 73

三、新教育出版群雄竞逐 75

(一)新教科书之竞争 76

(二)教育期刊之角逐 80

四、新教育界与复辟势力较量 87

(一)袁世凯的教育复辟 88

(二)反教育复辟的潮流 89

第三章 中国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94

一、中国大学的现代转型 94

(一)北大和南高改革 94

(二)现代大学的追求 102

二、中西教育交流扩大 106

(一)中国科学社迁归 107

(二)“哥大派”的崛起 110

(三)考察和留学热潮 122

三、“双新运动”并驾齐驱 127

(一)“覆孔孟,铲伦常”之争 127

(二)实利教育与精神教育之争 129

(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 131

四、教育社团和期刊的新趋向 136

(一)教育社团的新发展 136

(二)教育期刊的新特点 142

第四章 中国新教育运动的高潮 146

一、五四运动是新教育的结晶 146

(一)新教育孕育了“五四” 147

(二)“五四”促进了新教育 151

二、中外教育交流走向高潮 157

(一)杜威热兴起的原因 157

(二)孟禄和巴顿的贡献 162

(三)战后狂热的留学潮 171

三、教育文化论战风云再起 173

(一)新文化运动终结期的论争 173

(二)新教育运动高潮期的论争 176

四、新教育运动的“双轮”加速 184

(一)改进社与教育现代化 184

(二)教联会与新学制运动 202

(三)职教社与新型社团的功能 211

(四)新老教育期刊的作用 215

第五章 中国新教育运动的衰退 229

一、新教育运动衰退的原因和标志 229

(一)政局从动荡到相对稳定 230

(二)新教育运动的衰退、希望和终结 231

二、关于新教育运动的反思 239

(一)对杜威教育思想的重估 239

(二)对其他教育现象的批评 242

三、中国新教育运动的深化 248

(一)克伯屈等访华难阻本土意识加强 248

(二)“乡村教育运动”增强了中国化趋势 252

结语 259

一、新教育运动的性质与特征 259

二、新教育运动的作用与地位 263

三、新教育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265

参考文献 271

后记 2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