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公司法律裁判
公司法律裁判

公司法律裁判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田野编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829443
  • 页数:7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公司法律裁判的实务用书,对公司法实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做出了探讨和分析,不仅阐述了公司法的基本原理,也为裁判提供指南。本书将作为国家法官学院法官培训教材之用。
《公司法律裁判》目录

第一章 公司法律裁判导论 1

第一节 公司法律裁判的理念 1

一、裁判理念的起源——基于法的内在规定性与本土资源的契合 1

二、私法自治下的公司法律裁判 5

三、商事外观主义——商事裁判的独特风景 8

四、让商业的归商人、法律的归法官——商业判断规则新解 9

五、“内外有别”——一种通说的裁判思维 15

六、“人资有别”——从立法到裁判 16

七、谨慎拒绝公司诉讼的裁判 18

八、商事调解——与裁判并行 21

第二节 公司法律裁判自由裁量权及其规制 24

一、司法的选择——自由裁量权的界定 24

二、自由裁量权的来源——一种法社会学的观点 26

三、自由裁量权与能动司法 27

四、公司法律裁判自由裁量权的适用 28

五、公司法律裁判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29

第三节 公司法律裁判中的前置程序 30

一、公司司法解散诉讼中的前置程序 31

二、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前置程序 34

三、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诉讼的前置程序 37

四、股东知情权之诉的前置程序 39

五、股权强制执行的前置程序 41

六、公司诉讼前置程序的立法缺陷 42

第四节 公司法律裁判与商业判断 45

一、尊重商业判断下的司法介入 46

二、尊重商业判断的裁判范例 46

三、立法未明情形下裁判如何尊重商业判断 50

第五节 内外有别的公司法律裁判 50

一、公司诉讼与裁判中的内外法律关系 50

二、公司法律裁判与商事外观主义 52

三、内外有别的公司法律裁判范例 52

第六节 公司法律裁判中的形式与实质审查 54

一、公司法律裁判中的形式与实质审查来源 54

二、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裁判理念解释 57

三、形式审查为主、实质审查为辅的裁判范例 57

第七节 公司法律裁判中任意性与强行性规范的适用 59

一、公司法的色彩——变化中的任意性与强行性规范组合 59

二、公司法律裁判与规范分析 61

三、任意性规范与公司法律裁判 62

第八节 公司法律裁判的案件类型 63

一、公司诉讼与非公司诉讼的区别 63

二、限定与开放之间——最高人民法院《立法案由》评析 65

三、公司诉讼类型的学理分类 68

四、公司诉讼类型的再解释 70

第九节 公司法律裁判的诉讼程序若干问题 71

一、公司诉讼中相关主体的诉讼能力 71

二、公司诉讼中相关主体的诉讼地位 74

三、公司诉讼的管辖问题 79

四、公司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80

五、公司诉讼中当事人地位实务问题的再解释 81

六、公司纠纷裁判的诉讼时效问题 83

第二章 公司设立相关的纠纷与裁判 85

第一节 先公司交易的法律裁判 85

一、先公司交易——英美法抑或德国法的视角 85

二、先公司交易的类型 90

三、先公司交易在美国法院的实践 92

四、先公司交易在欧洲国家和日本的实践 98

五、先公司交易域外法经验的比较 100

六、我国先公司交易纠纷的裁判规则——依然处于矛盾与徘徊中 101

七、我国先公司交易裁判规则的再探讨 105

第二节 设立协议与发起人资格纠纷的裁判 105

一、与公司设立相关的纠纷类型 105

二、公司设立协议与章程之争 106

三、设立协议的成立、生效与拘束力 110

四、发起人的行为能力之争 112

五、自然人的发起人资格和股东资格 114

六、法人作为公司发起人的资格和股东资格 116

第三节 瑕疵出资纠纷的法律裁判 118

一、瑕疵出资的概念和认定标准 118

二、瑕疵出资的法律关系与诉讼类型 120

三、瑕疵出资诉讼的程序问题 127

四、瑕疵出资股东的股权权益限制问题 131

五、瑕疵股权转让中的相关利益保护 135

六、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的解除 136

七、瑕疵出资诉讼中的诉讼时效 140

八、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后的追偿 142

九、执行程序中是否可以直接追加执行瑕疵出资股东 143

十、宽容裁判——瑕疵出资的补正 145

第四节 抽逃出资的法律裁判 145

一、抽逃出资——可能仅仅是一种瑕疵出资 145

二、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 146

三、抽逃出资的责任承担 147

四、抽逃出资的其他救济 149

第五节 公司设立验资机构的民事责任 150

一、验资机构民事责任在比较法上的考察 150

二、我国验资机构民事责任的规则 154

三、垫资设立公司与抽逃出资 160

第六节 公司设立失败与设立无效 162

一、公司设立失败与设立无效的概念及成因 162

二、公司设立失败的民事责任 163

三、我国公司法是否存在设立无效制度 164

四、公司设立无效的民事责任 167

第七节 出资效力纠纷的裁判 168

一、公司的本质特征:有限责任抑或财产独立 168

二、对《公司法》第27条的评析 174

三、无权处分财产的出资效力及司法解释的探讨 175

四、犯罪所得的出资效力及司法解释的探讨 178

五、非货币财产出资的权属转移问题 179

六、非货币财产出资的评估 181

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资若干问题 183

八、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效力 184

九、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等权利出资效力 186

十、知识产权出资问题研究 188

十一、债权出资问题研究 189

十二、股权出资问题研究 192

十三、禁止出资的范围以及立法修正的建议 194

第三章 股东资格确认的裁判 197

第一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基本理念 197

一、维持公司法律关系稳定 197

二、确认股东资格证据的归类 198

三、区别内资与外资公司的股东资格确认 200

四、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 201

第二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裁判方法 201

一、股东资格与股权权益的区别 201

二、合意——股东资格取得的核心要素 203

三、认定股东资格的证据类型 205

四、形式证据优于实质证据——一种尚待完善的裁判方法 208

五、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不同的证据认定 210

六、股东名册的资格推定作用及记载瑕疵的处理 212

七、《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股东资格确认标准——适用的有限性 214

八、股东资格诉讼中程序问题研究 217

第三节 股东资格确认若干疑难问题 218

一、股权财产权益抑或股东资格的继承 218

二、增资和股权转让中的股东资格的认定 221

三、股东资格(股权)的共有 223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股东资格确认 225

五、股东资格的除名问题研究 226

第四节 隐名投资纠纷的裁判 230

一、隐名投资纠纷裁判的基本思路 231

二、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的合同效力问题 232

三、隐名投资合同无效后的财产返还 235

四、实际出资人和名义股东权益归属纠纷的处理思路 237

五、实际出资人要求变为实际股东的裁判规则 238

六、名义股东民事法律行为的对外效力 240

七、非典型性隐名出资纠纷的处理 241

八、冒名出资、虚假股东出资与隐名出资的区别 244

九、外资企业中隐名出资问题的处理 249

十、司法实践中提出的关于隐名出资纠纷的若干问题 249

十一、股份公司中隐名出资的处理规则 251

十二、隐名投资纠纷裁判的程序问题 252

第五节 职工持股纠纷的裁判 253

一、职工持股的方式及意义 253

二、职工持股纠纷的常见类型 255

三、职工持股中的股东资格之争 256

四、职工持股转让的限制 258

五、有限责任公司中持股职工能否退股 259

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东资格纠纷 260

第四章 股权转让纠纷的裁判 263

第一节 股权转让的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263

一、股权转让的负担行为——股权转让协议之成立与生效 264

二、股权转让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登记效力 268

三、股权变动之处分行为 269

四、股权转让协议与股权变动之关系——处分行为的无因性分析 274

第二节 股权转让协议的成立与生效 276

一、合同成立、生效及未生效的区分之于裁判行为 276

二、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与合同义务的区别 278

三、股权(份)转让法定限制对转让协议效力的影响 280

四、章程限制股权(份)转让对股权转让协议效力的影响 283

五、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中的特殊问题 287

六、股权转让中的阴阳合同——阻止优先购买权的阴谋 290

七、未约定股权转让价格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成立 291

八、股权转让后股东人数低于或超出法定要求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295

九、未办理有关股东变更登记手续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 298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特别规定——以《公司法》第72条为中心 299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限制 299

二、股权内部转让——契约自由的保护高于优先权的保护 300

三、股权外部转让的限制程序 301

四、章程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条件高于《公司法》规定的效力 304

五、违背股权外部转让特别限制的协议的效力 305

六、国有股权转让法定手续与转让协议的效力 307

七、股权外部转让诉讼程序问题 309

第四节 股权转让在实践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310

一、为转让土地项目而转让公司股权的效力 310

二、股东除名与股东退股——德国公司法的实践 312

三、股东除名后的补偿与变更登记 318

四、借钱入股限制股权转让的效力 319

五、配送干股协议的效力 320

六、股权中表决权单独转让的效力 323

七、股权中分红权单独转让的效力 329

八、被冻结的股权是否享有股东大会的召集权、投票权、新股认购权 332

九、预转让股权的合同效力 333

十、公司的整体转让与股权转让 336

第五节 股权的善意取得 337

一、股权善意取得问题的由来 337

二、股权善意取得的裁判依据及其解释 339

三、股权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342

四、股权善意取得的若干情形 344

五、股权善意取得的例外 346

第六节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若干问题 349

一、优先购买权正当性的解释 349

二、优先购买权的行使程序 351

三、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问题 354

四、强制执行中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 355

五、股权赠与中的优先购买权问题 355

六、侵害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责任 356

七、优先购买权的放弃 361

第七节 股权继承若干问题——以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362

一、股权继承的对象 362

二、共同继承的裁判 364

三、外资企业中的股权继承 365

四、股权的遗嘱继承、法定继承、遗赠及遗赠抚养协议 365

第八节 瑕疵出资的股权转让 367

一、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367

二、瑕疵出资股权转让中公司利益的保护 368

三、瑕疵出资股权转让对债权人的责任 369

四、瑕疵股权受让人可否主张瑕疵出资构成违约 371

第九节 股权转让协议的履行与解除 371

一、股权转让协议的撤销 371

二、股权转让协议的解除 372

三、股权变动之前的权益归属 373

四、股权变更登记的诉讼 375

五、附义务、附条件的股权转让协议 376

六、股权转让协议履行中的担保义务 377

七、一股二卖情形之一——无优先购买权的多重买卖 379

八、一股二卖情形之二——存在优先购买权的多重买卖 380

第五章 股权权益纠纷的裁判 382

第一节 股东知情权诉讼与裁判 382

一、股东知情权的起源及其意义 382

二、“手臂可否延伸”——单层知情权抑或双层知情权 384

三、股东知情权不能通过协议排除 387

四、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权利主体 389

五、股东知情权诉讼主体资格若干问题的思辨 391

六、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权利客体 396

七、诉讼的前置程序——股东知情权的行权程序和方式 400

八、股东行使知情权的正当目的的判定 403

九、股东委托他人查阅的问题 406

十、股东知情权的诉讼程序规则 409

十一、公司以股东要查阅的资料无法寻找得到为由如何判决 413

第二节 解散公司的诉讼与裁判 414

一、可疑的救济措施——解散公司诉讼的意义和沿革 414

二、公司司法解散纠纷的审判原则 415

三、公司解散诉讼的诉因 417

四、公司解散诉讼裁判实例 421

五、公司解散诉讼的主体 426

六、解散公司诉讼与清算的分离 428

七、公司在解散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429

八、公司解散诉讼的管辖与保全 429

第三节 股东派生诉讼与裁判 430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起源和意义——天才的发明与可疑的效用 430

二、股东派生诉讼的特点——双重派生诉讼的存废之争 432

三、股东派生诉讼的适用范围 438

四、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资格 441

五、股东派生诉讼的被告范围 443

六、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的诉讼地位 445

七、股东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 446

八、股东派生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451

九、股东派生诉讼的费用担保 452

十、股东派生诉讼的和解程序 453

十一、股东派生诉讼的利益归属和判决执行 454

十二、股东派生诉讼的管辖及一事不再理 456

第四节 分红权纠纷及其裁判 458

一、分红权纠纷裁判的基本原则 458

二、分红的意义——Brian R.Cheffins的观点 460

三、股份公司和有限公司——分红纠纷的不同对策 461

四、司法干预分红的理由——美国法院的经验 462

五、两种不同性质的分红权诉讼 467

六、分红权诉讼的当事人诉讼地位 469

七、瑕疵出资股东是否享有分红诉讼的诉权 470

八、股权转让中分红权的行使 470

九、公司存在分红意思表示的纠纷裁判规则 472

十、公司恶意时分红权诉讼的裁判规则 475

十一、分红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476

十二、参与诉讼的问题 477

第五节 股份(权)回购请求权纠纷的裁判 477

一、股份(权)回购请求权之意义和历史沿革 477

二、股权回购请求权的裁判规则 481

三、股权回购中公平价格的确定 482

四、股权回购请求权的诉讼程序 485

第六节 公司决议效力纠纷的裁判 487

一、公司决议瑕疵案件的审理原则 487

二、公司决议的实质要件及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489

三、决议效力纠纷的性质与类型 494

四、股东会决议效力纠纷的原告资格 497

五、决议效力纠纷中被告和其他当事人资格 500

六、决议效力纠纷受理条件与不受理的情形 501

七、公司决议无效的认定 504

八、公司决议可撤销的认定 506

九、规避决议撤销诉讼提诉期的处理 509

十、决议效力诉讼中的“禁止反言” 510

十一、伪造公司决议的效力 511

十二、决议效力诉讼的担保制度 512

十三、公司决议瑕疵的补正 514

十四、决议撤销并不当然撤销外部法律关系 514

第六章 董事、监事及高管义务的诉讼与裁判 516

第一节 受信义务的基本内涵 516

一、受信义务的主体 517

二、受信义务的界定——竭尽所能、忠人之事 520

三、诚信义务是否属于受信义务——Eisenberg的观点 522

四、控股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管义务的诉讼类型 528

第二节 关联交易与法律裁判 532

一、我国公司诉讼中关联交易的类型及裁判依据 533

二、关联交易的诉权与诉因 535

三、关联交易的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536

四、关联交易的民事责任的承担 536

第三节 违反忠实义务的诉讼与裁判 537

一、忠实义务的民事责任不得免除 537

二、忠实义务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540

三、自我交易——违背忠实义务的典型行为分析 541

四、利用公司商业机会的诉讼与裁判 545

五、利用公司商业机会与竞业禁止的关系 549

六、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裁判分析框架 550

七、竞业禁止义务的诉讼当事人 556

第四节 违反勤勉义务的诉讼与裁判 557

一、不仅仅是勤勉而已——勤勉义务在比较法上的考察 557

二、违背勤勉义务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562

三、公司的归入权诉讼 566

第五节 返还公司印章的诉讼与裁判 567

一、返还印章之诉的裁判迷局 567

二、返还印章之诉的性质 571

三、返还印章之诉的程序问题 572

四、司法介入印章争议的情形 573

第六节 董事、监事及高管职务解除与质询权纠纷的裁判 575

一、董事、监事及高管的职务解除纠纷的受理 575

二、董事、经理职务解除的理由 577

三、董事、经理职务解除的诉讼程序 580

四、监事的任职、免职与诉讼 581

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关于董事的辞职 582

六、粗陋的条文设计——关于质询权的司法救济 583

第七章 揭开公司面纱的诉讼与裁判 587

第一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裁判的困境 587

一、公司人格否认抑或揭开公司面纱 587

二、目前审理揭开公司面纱纠纷的依据 590

三、揭开公司面纱裁判要件不清 593

四、对不同类型案件揭开公司面纱认识不一 594

五、揭开公司面纱的程序规定模糊 595

六、揭开公司面纱——谨慎与适用之间如何平衡 596

第二节 实证与比较——揭开公司面纱的域外理论与实践 597

一、有限责任的例外——揭开公司面纱的发展 597

二、美国法院揭开公司面纱的实证研究 603

三、域外法院揭开公司面纱的要件 607

四、抽逃出资与揭开公司面纱的关系 614

第三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程序研究 617

一、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原告及逆向揭开公司面纱 617

二、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被告——单一被告抑或共同被告 621

三、揭开公司面纱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623

四、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管辖与诉讼时效 624

第四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实体要件 624

一、揭开公司面纱实体要件概述 624

二、揭开公司面纱的主体要件 625

三、揭开公司面纱的行为要件 626

四、揭开公司面纱的结果要件及因果关系 628

五、揭开公司面纱是否需要考虑主观要件 629

第五节 揭开公司面纱诉讼的若干疑难实例 630

一、揭开夫妻公司面纱的疑惑 630

二、隐名投资中的揭开公司面纱的问题 633

三、母子公司关系中的揭开公司面纱 634

四、股东怠于清算是否适用揭开公司面纱诉讼 646

五、前控股股东是否承担揭开公司面纱责任 647

六、控制股东管理失误是否适用揭开公司面纱 647

第八章 公司运作中的纠纷与裁判 649

第一节 公司承包经营纠纷与裁判 649

一、公司承包经营的由来 650

二、公司承包经营的特点和类型 651

三、公司承包经营与有限责任的关系 652

四、股东、董事和经理的职权可否让渡给承包人 653

五、公司承包经营纠纷的裁判思路 658

第二节 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纠纷与裁判 660

一、公司转投资的限制与鼓励 660

二、公司可否成为普通合伙人 661

三、转投资中的投资公司的债权人保护 662

四、转投资中被投资公司的债权人保护 663

第三节 公司合并、分立纠纷与裁判 664

一、公司合并的裁判规范解读 665

二、公司合并的方式 666

三、公司合并程序与纠纷 667

四、外资企业并购中的特殊问题 669

第四节 公司担保纠纷与裁判 670

一、公司担保纠纷的类型 670

二、立法上的悬案——关于《公司法》第16条适用中的争议 671

三、利益平衡——对《公司法》第16条争议的另一种思路 674

四、一人公司的担保协议及票据担保与瑕疵补正 677

五、公司为股权转让协议提供担保的效力 679

第五节 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关诉讼 680

一、公司社会责任可诉性的辨析 680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诉讼的特点——以公司承诺的拘束力为例 681

三、可诉的公司社会责任——雇员、消费者及环境损害诉讼 683

四、可诉的公司社会责任——公司慈善行为纠纷 685

五、《公司法》第5条在裁判中的功能 688

第九章 公司清算的裁判 690

第一节 公司清算案件的受理条件 690

一、公司解散与公司清算的分离 690

二、清算与实体权利认定的分离 691

三、公司清算案件的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 692

四、申请——强制清算的启动 694

五、强制清算申请的审查 695

六、强制清算申请的受理 696

七、强制清算申请的撤回 696

八、关于强制清算案件的申请费 697

第二节 清算纠纷中的当事人法律地位 698

一、清算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698

二、公司部分股东下落不明,其他股东如何进行清算 699

三、吊销营业执照后的公司地位 700

四、未经清算已注销公司的纠纷裁判 701

第三节 清算组的成立及其职责 704

一、清算组的成立 704

二、清算组的职责 706

三、强制清算中清算组的议事规则 708

第四节 债权申报与清算财产的确定 709

一、债权的补充申报及其申报效果 709

二、清算方案与清偿方案的制定与生效 709

三、清算财产的范围及保全 711

四、无法清算案件的处理 711

五、被强制清算公司的相关诉讼 712

六、关于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的衔接 713

七、关于强制清算程序的终结 714

第五节 清算义务人的民事责任 714

一、清算义务人民事责任的由来 714

二、未及时清算导致债权人损害的处理 716

三、对清算组的诉讼 718

第六节 公司清算若干疑难实例 719

一、部分股东撤回清算申请的效力 719

二、公司注销后小股东可否提起代表诉讼 719

三、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否适用公司清算程序 720

四、民办学校等组织的清算问题 721

五、公司已清算并注销但有盈余的纠纷如何判决 721

六、公司注销后遗留债权债务的处理 722

七、强制清算中可否准用破产清算程序 723

附录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725

附录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726

附录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732

附录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740

后记 74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