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邵云飞,刘文彬,何伟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302438731
  • 页数:22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系统回顾和梳理现有的关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和实践。书中不仅分析了“互联网+”给中国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还对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和模式以及经验和问题进行了探索。
《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录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素质教育和研究性学习 2

第二节 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5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8

第二章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透视 12

第一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概述 12

一、学习的定义与功能 13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过程与特点 14

三、研究性学习与大学人才培养 21

第二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 30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32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演化 36

三、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41

第三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51

一、创新人才与大学生创新能力 52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关联分析 54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 5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9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教育 63

第一节 “互联网+教育”:一场时代的变革 63

一、“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 63

二、“互联网+教育”的核心与本质 64

三、“互联网+”时代的大学教育再思考 67

第二节 “互联网+”给中国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 69

一、“互联网+”使中国大学教育面临市场化的冲击 69

二、“互联网+”使中国大学教育面临国际化的冲击 71

三、“互联网+”使普通高校面临缺乏优质生源的挑战 72

四、 “互联网+”使大学生受到学习碎片化的影响 73

五、“互联网+”使大学生受到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双重冲击 74

第三节 “互联网+”给中国大学教育带来的机遇 75

一、“互联网+”让大学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75

二、“互联网+”降低了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 78

三、“互联网+”改变了大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加速了教育的自我进化能力 7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81

第四章 国内外高校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 84

第一节 国内外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模式 84

一、依托教学渗透式研究性学习 84

二、独立形态实体式研究性学习 86

三、扎根互联网推进式研究性学习 87

第二节 国内外标杆高校的主要培养模式 90

一、国外标杆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措施 90

二、国内标杆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措施 98

第三节 四川省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探索 106

一、四川省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 106

二、四川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举措 108

三、四川省高校培养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具体举措 112

第四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经验和问题 114

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经验 114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 117

第五节 本章小结 119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评价 123

第一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 123

一、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124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方法 125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方法 127

第二节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模型研究 131

一、评价模型设计 131

二、评价模型检验 139

第三节 基于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141

一、课程特点分析 141

二、“应用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142

三、“应用导向”型教学效果评价 146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49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改革 152

第一节 小班研讨式教学 152

一、小班研讨式教学的核心优势 153

二、小班研讨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和问题分析 156

三、小班研讨式教学的主要经验和实践建议 158

第二节 翻转课堂、微课与慕课 166

一、翻转课堂式教学 167

二、微课与慕课教学 178

第三节 电子科技大学复合培养实验班的实践建构 185

一、调整专业设置,发展交叉学科 185

二、努力推进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186

三、坚持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191

四、提供多种平台与机制突出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192

五、丰富的项目资金支持 199

第四节 本章小结 201

第七章 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政策建议 204

第一节 对高等院校自身的建议 204

一、把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纳入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204

二、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面向所有本科生 206

三、在学校层面形成崇尚“研究”的氛围 206

四、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207

五、调整课程结构、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交叉 209

六、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 210

第二节 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211

一、积极营造创新型学生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 211

二、创造条件完善对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211

三、构建高校学生实践平台 212

四、加强四川高校创新型教师人才的培养 213

五、大力扩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 214

第三节 本章小结 214

结语 215

参考文献 21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