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宁夏地震志
宁夏地震志

宁夏地震志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思源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地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2844189
  • 页数:503 页
图书介绍:《宁夏地震志》是经宁夏地震局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年的艰辛努力,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主线,以地震业务、地震科技、地震服务为脉络,尊重历史,记述史实,内容完备,资料翔实,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对促进宁夏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指导推动作用。
《宁夏地震志》目录
标签:地震 主编

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篇 机构与管理 41

第一章 地震工作领导机构 41

第一节 自治区分管领导与部门 41

一、分管(联系协调)地震工作的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41

二、联系自治区地震局的政府副秘书长(或办公厅副主任) 41

三、联系自治区地震局的政府办公厅秘书处 42

第二节 自治区防震减灾领导组织 42

第二章 自治区地震工作机构 46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6

第二节 自治区地震局历任领导 49

一、局党组织负责人 49

二、局长、副局长 49

三、党组纪检组组长 50

四、巡视员和助理巡视员、副巡视员 50

第三节 职责 50

一、自治区地震局主要职能职责 50

二、内设机构职责 51

三、直属事业单位职责 52

四、专业地震台职责 53

第三章 市县地震工作机构 54

第一节 银川市地震工作机构 54

一、银川市地震局 54

二、市辖区地震机构 54

三、永宁县地震局 54

四、贺兰县地震局 54

五、灵武市地震局 55

第二节 石嘴山市地震工作机构 55

一、石嘴山市地震局 55

二、石嘴山区地震工作机构 55

三、石炭井区地震工作机构 55

四、平罗县地震局 55

五、陶乐县地震工作机构 56

六、惠农县地震工作机构 56

第三节 吴忠市地震工作机构 56

一、吴忠市地震局 56

二、利通区(原吴忠县、县级吴忠市)地震工作机构 56

三、青铜峡市地震局 56

四、同心县地震局 56

五、盐池县地震局 57

六、红寺堡开发区地震工作机构 57

第四节 固原市地震工作机构 57

一、固原市(固原地区)地震局 57

二、原州区(固原县)地震局 57

三、西吉县地震局 57

四、隆德县地震局 57

五、泾源县地震局 58

六、彭阳县地震局 58

第五节 中卫市地震工作机构 58

一、中卫市地震局 58

二、中卫县地震局(现为沙坡头区) 58

三、中宁县地震局 58

四、海原县地震局 58

第四章 地震工作队伍 59

第一节 自治区地震工作队伍 59

一、人员编制及构成 59

二、职工教育培训与招录 59

三、专业技术职务评聘 60

四、工青妇组织 60

第二节 市县地震工作队伍 61

第五章 事业管理 62

第一节 计划财务 62

一、财务管理体制 62

二、计划财务管理 62

三、事业经费 63

四、项目管理 63

第二节 保障工作 64

一、机关政务后勤保障 64

二、档案图书服务 64

三、物资供应与技术装备管理 64

四、基本建设 65

第三节 机关党务 65

一、基层组织 65

二、党建工作 67

第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 68

第一节 创建活动 68

一、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68

二、组织机构 68

三、社会工作 69

四、创建文明工作 69

第二节 文明建设成效 69

第二篇 地震活动 73

第一章 地震纪实 73

第一节 古代地震 73

第二节 中华民国地震 81

第三节 当代地震 86

第四节 区外强震波及 97

第二章 地震分布 103

第一节 地震台网记录 103

一、地震测定 103

二、区内地震分级统计 103

三、1958年以来3级以上地震目录 105

第二节 地震空间分布 113

一、地震地理分布 113

二、地震震源深度分布 114

第三节 弱震震群 114

第三篇 地震地质 119

第一章 地质构造 119

第一节 新构造特征 119

第二节 深部构造 119

一、地球重力场特征 119

二、地壳厚度 121

三、地震与布格重力异常、地壳厚度的关系 121

四、深部电性结构特征 122

第三节 现代构造应力场 123

一、新构造应力场 123

二、现代构造应力场 124

第二章 活动构造 126

第一节 活动断裂带 126

一、贺兰山东麓活动断裂带 126

二、海原活动断裂带 130

三、天景山活动断裂带(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 135

四、罗山东麓断裂带 139

五、灵武断裂 141

六、其他活动断裂 141

第二节 活动褶皱 142

一、庙山、红尖山褶皱带 142

二、六盘山地区的褶皱 143

第三节 活动盆地 143

一、银川盆地 143

二、南部地区断陷盆地 144

三、南部地区拉分型盆地 145

第四节 古地震及大震重复间隔 145

一、贺兰山东麓活动断裂带 145

二、海原活动断裂带 146

三、天景山活动断裂带 146

四、罗山东麓断裂带 147

五、灵武断裂 147

第三章 大震地表破裂带 148

第一节 中卫南7 1/2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148

一、形变遗迹及类型 148

二、分布范围 148

三、地震位移分布特征 149

第二节 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149

一、展布范围 149

二、垂直位移量 150

第三节 1920年海原8.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150

一、分布范围 150

二、位移分布 150

第四篇 地震监测 155

第一章 宁夏地震监测台网 155

第一节 监测台网建设 155

一、监测机构 155

二、监测队伍 156

第二节 监测台网管理与成果 157

一、台网组成 157

二、地震台网监测能力 157

三、地震监测信息的传递与处理 163

四、监测管理工作 164

五、仪器维修与标定 164

六、专业地震台站管理 165

七、市县地震台(站)管理 166

八、地震监测成果 166

第二章 区级专业地震台网 170

第一节 区级专业地震台站 170

一、银川基准地震台 170

二、固原综合地震台 174

三、石嘴山综合地震台 177

四、中卫综合地震台 178

五、海原综合地震台 180

六、灵武地震台 181

七、盐池综合地震台 183

八、西吉综合地震台 184

九、同心地震台 184

十、青铜峡地应力站 185

十一、红果子形变台 186

十二、宗别立地震台 187

十三、吉兰泰地震台 187

十四、乌达地应力站 187

第二节 银川无线遥测地震台网 188

一、台网建设 188

二、台网构成与监控能力 188

第三节 强震动观测台 190

一、石嘴山强震动台 190

二、灵武强震动台 190

三、海原强震动台 190

第四节 临时地震台 191

一、海渤湾地震台 191

二、陶乐地震台 191

三、吴忠高糜子湾临时地震台 191

四、阿拉善左旗巴音木仁临时地震台 191

五、固原七营临时地震台 191

六、灵武新华桥临时地震台 191

七、黄河黑山峡地区临时地震台网 192

第三章 流动地震监测 193

第一节 大地水准测量 193

第二节 地壳形变测量 193

一、垂直形变测量 193

二、水平形变测量 194

三、跨断层测量 194

四、GPS测量 194

五、大地电磁测深 195

第三节 流动重力测量 195

第四节 流动地磁测量 196

第四章 市县地震观测网 197

第一节 地震观测台站 197

一、银川市地震观测站 197

二、贺兰县地震观测站 197

三、永宁县地震观测站 197

四、石嘴山市地震观测站 197

五、平罗县地震观测站 198

六、陶乐县地震观测站 198

七、石炭井矿务局地震台 198

八、石嘴山矿务局地震观测站 199

九、西北轴承厂地震观测站 199

十、石嘴山九○五厂水化观测站 199

十一、石嘴山煤机二厂地震观测站 199

十二、石嘴山市石炭井卫东矿地震观测站 199

十三、长庆油田物探处地震台 199

十四、中卫倪滩地震观测站 200

十五、同心县地震观测站 200

十六、中宁县地震观测站 200

十七、灵武县地震观测站 200

十八、固原县寺口子地震台 201

十九、隆德县三里店地震台 201

二十、泾源县地震台 201

第二节 骨干观测点 202

第五章 宁夏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 204

第一节 观测网络建设 204

第二节 数字前兆台网 204

第三节 数字测震台网 207

第四节 强震动台网 208

第五节 地震信息服务系统 210

第六章 “十一·五”项目建设 211

第一节 “陆态网络”宁夏项目 211

第二节 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宁夏项目 211

第五篇 地震预测预报 215

第一章 地震预测预报历程 215

第一节 摸索预测方法 215

第二节 现代预测预报探索 216

一、起步阶段(1970~1976年) 216

二、完善会商制度阶段(1977~1985年) 216

三、进一步发展阶段(1986~2000年) 217

四、全面发展阶段(2001~2011年) 217

第二章 地震预测方法 219

第一节 地震活动性方法 219

一、方法与内容 219

二、地震活动指标 219

第二节 前兆性方法 220

一、水文地球化学 220

二、地电阻率 221

三、深井水位 221

四、地倾斜 221

五、定点重力 221

六、流动重力 221

七、地磁 222

第三节 统计学等方法 222

一、概率统计方法 222

二、物理统计模型方法 222

三、模糊数学方法 223

四、模式识别方法 223

五、专家系统 223

六、地震学定量综合预测方法 223

七、其他方法 223

第四节 数字地震学方法 223

第三章 预测预报状况 224

第一节 预测预报程序 224

第二节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225

第三节 中期预测预报 225

一、趋势会商意见 225

二、较好的中期预测预报意见 235

三、全国会商和片区会商及邻省会商 236

第四节 短临预测预报 236

一、短临预测预报工作 236

二、有震短临预测预报特点 237

三、短临预测预报实况 237

第五节 震后趋势判断 239

一、震后趋势判断稳定社会 239

二、为平息地震谣传提供科学依据 240

第四章 地震预测预报探索 241

第一节 预测预报思路 241

第二节 探索 242

第五章 地震区域联防 244

第一节 西北地震工作协作区 244

一、组织机构 244

二、重要活动 244

第二节 陕甘宁川地市地震联防协作区 245

一、成立至1980年联防活动 245

二、1981~2011年联防活动 246

第三节 宁夏内蒙古地震联防协作区 247

第四节 其他协作 247

一、地震重点危险区协作区 247

二、大峰矿爆破联合监测 247

三、联合落实重大非震宏观异常 248

四、联合会商及研讨 248

第六篇 工程地震 251

第一章 地震区划 251

第一节 全国地震区划图宁夏部分 251

一、第一代地震区划图 251

二、第二代地震区划图 251

三、第三代地震区划图 251

四、第四代地震区划图 252

第二节 宁夏地震区划 252

一、地震小区划 252

二、1970年宁夏地震区划 253

三、银川平原1:50万详细烈度区划 254

四、抗震防灾规划 255

第三节 地震基本烈度复核与鉴定 258

第二章 地震安全性评价 262

第一节 评价工程范围 262

一、1995年自治区规范性文件规定 262

二、2003年自治区政府规章规定 262

第二节 评价项目 263

第三章 地震活动断层探测 266

第一节 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 266

一、黄河大柳树坝址附近断层活动性探测 266

二、宁夏开展的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地震地质论证工作 267

三、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地震地质补充论证工作 269

第二节 银川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 270

一、项目背景 270

二、项目实施 270

三、目标区探测成果 270

四、目标区主要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 272

第三节 石嘴山市活断层探测与断层活动性鉴定 272

一、项目背景 272

二、项目实施 272

三、探测成果 273

第四章 地震科技应用 274

第一节 建筑场地地基岩土工程勘察 274

第二节 建设工程地基检测 274

第三节 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无损检测 275

第七篇 震灾预防 279

第一章 规划和计划 279

第一节 总体部署 279

一、自治区关于地震工作的部署 279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实施纲要 279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规划(2001~2020年) 280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 280

五、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 280

第二节 防震减灾举措 281

一、1970年全区防震减灾工作座谈会 281

二、1972年全区地震工作会议 281

三、1975年全区地震工作会议 281

四、1988年全区地震工作会议 282

五、1990年全区地方地震工作会议 282

六、1995年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 282

七、1999年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 282

八、2010年全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 283

第二章 防震减灾法制工作 284

第一节 立法 284

一、地方性法规 284

二、政府规章 285

三、地方标准 286

第二节 行政执法 286

一、行政执法队伍 286

二、行政执法工作 286

第三章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289

第一节 组织管理 289

一、宣传教育机构 289

二、宣传教育思路 289

三、部署宣传教育任务 289

第二节 常规宣传教育 290

第三节 特色宣传教育 291

一、地震知识竞赛 291

二、地震防震知识巡回展 291

三、青少年地震科学夏令营 291

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291

五、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电视竞赛 292

六、领导干部防震减灾专题学习班 292

七、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292

八、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 293

九、家庭防震减灾知识竞赛 293

十、全民灾害防御知识普及公益活动 293

十一、防震减灾知识网络竞赛 293

第四节 宣传教育载体 294

一、科普读物 294

二、新闻报刊 294

三、地震报刊 294

四、电影和电视录像片 295

第五节 平息地震谣传 295

一、1988年1月灵武地震谣传事件 295

二、1990年6月银川郊区通贵地震谣传事件 296

三、1994年7月吴忠市九公里地震谣传 296

四、1996年7~8月宁夏北部地震误传 296

五、1999年7月海原-同心地震谣传 297

六、其他地震误传、谣传 297

第四章 抗震设防 298

第一节 农村民居抗震 298

一、抗震调研 298

二、抗震住房工程 298

三、地震安全工程 299

第二节 抗震设防要求 300

一、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300

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301

三、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 302

四、具有评价许可证的单位和持上岗证的人员 302

第三节 建(构)筑物抗震设防 303

一、自治区抗震办公室 303

二、编制抗震设防规划 303

三、城市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调查评估 304

四、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 305

五、建设工程监督管理 305

六、抗震技术交流研讨 306

七、抗震加固 306

八、建设抗震节能示范工程 306

第四节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307

第五节 地震活动断层避让 307

第五章 地震群测群防 309

第一节 地震群测群防历程 309

一、地震群测群防兴起 309

二、清理整顿 309

三、建设“三网一员”体系 310

第二节 地震宏观观测点 310

第六章 地震遗址遗迹保护 311

第一节 海原大地震纪念活动 311

第二节 保护地震遗址遗迹 311

一、海原大地震遗址遗迹 312

二、保护措施 313

三、考察保护情况 313

第三节 海原地震博物馆 314

一、建设始末 314

二、博物馆简介 314

三、开展二期筹建工作 314

第四节 地震文化 315

一、文献实物 315

二、地震歌谣 315

三、地震民俗 316

四、地震文学作品 316

五、“震柳”精神 316

第七章 自治区灾害防御协会 317

第一节 机构 317

第二节 防灾减灾活动 317

一、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317

二、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318

第八篇 地震应急救灾 321

第一章 1949年前的地震救灾赈灾 321

第一节 古代地震救灾 321

一、金兴定三年固原6 1/2级地震 321

二、元大德十年固原6 1/2级地震 321

三、明嘉靖三十四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 321

四、明嘉靖四十年中宁7 1/4级地震 321

五、清乾隆三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 321

六、清乾隆十三年固原5 1/2级地震 323

七、清咸丰二年中卫6级地震 323

第二节 海原大地震应急救灾赈灾 323

一、应急救灾 323

二、政府赈灾 325

三、媒体呼吁募捐 326

四、灾情调查 326

五、震后重建 327

六、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 327

第二章 1949年后的抗震救灾 328

第一节 1970年西吉县抗震救灾 328

一、自救互救 328

二、政府应急响应 328

三、军队抢险救灾 329

四、医疗救护 329

五、现场地震监测考察 329

六、震害考察评估 329

七、灾民安置 330

八、捐赠物品 330

第二节 1982年海原县抗震救灾 331

第三节 1987年灵武县抗震救灾 331

第四节 1988年灵武县抗震救灾 332

第五节 支援区外抗震救灾 333

第六节 支援汶川地震灾区 334

第七节 支援玉树地震灾区 336

第三章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338

第一节 地震应急工作组织机构 338

一、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 338

二、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机构 338

三、宁夏防震减灾应急指挥中心 338

四、自治区地震局应急组织机构 339

五、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 339

六、宁夏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 340

七、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 340

第二节 地震应急预案 340

第三节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341

一、以演练检查地震应急预案 341

二、9·21宁夏地震应急演习 341

三、国动委抗震救灾救援行动实兵演习 342

四、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演练 342

五、宁夏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桌面推演 343

六、“5·12”宁夏地震应急实战演习 343

七、区域联动应急演习 343

第四节 应急物资储备 344

第五节 应急避难场所 344

第六节 检查地震应急工作 345

第九篇 地震科研 349

第一章 地震考察研究 349

第一节 大地震考察研究 349

一、1920年海原8.5 级地震 349

二、1739年平罗8级地震 350

三、宁夏境内大地震 350

四、1709年中卫7 1/2级地震 350

五、古地震研究 351

第二节 现今地震考察研究 351

第二章 科技成果 353

第一节 出版物 353

一、专著书籍 353

二、图集(图件) 354

三、音像制品 355

四、部分内部印制物 355

第二节 获奖成果 356

一、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356

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成果 356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奖、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 357

第三节 地震科学技术清理攻关 367

第四节 学术论文 368

第五节 政协地震对策研究 394

第三章 学术活动 395

第一节 重大学术活动 395

第二节 涉外学术活动 396

一、外籍学者来宁访问与合作 396

二、自治区地震局科技人员出国(境)访问考察 398

第三节 学术刊物 399

第四节 学术委员会 400

第十篇 人物 403

人物传 403

人物简介 405

人物名表 409

附录 451

限外纪事 451

自治区防震减灾领导组织 455

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 464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 471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全区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478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481

自治区防震减灾文件题录 491

后记 4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