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实验心理学  第3版
实验心理学  第3版

实验心理学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学民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3133819
  • 页数:6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突出了学习内容的易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调实验设计的基础理论。同时,在突出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关于心理学各研究领域的前沿性的实验内容,并将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书的内容以实验方法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验研究手段为主,适合心理学专业本科以上学生学习和使用。本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和修订,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和老师教学使用。
《实验心理学 第3版》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

一、近代哲学与实验生理学的发展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 2

二、1800—1850年生理学与心理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4

三、科学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9

四、科学心理学产生初期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11

五、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13

六、实验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新发展 16

第二节 实验法与其他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 17

一、观察法 17

二、访谈法 18

三、问卷法 18

四、测验法 18

五、实验法 18

六、实验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 19

第三节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19

一、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0

二、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24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25

四、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9

五、研究报告的撰写与交流 29

第四节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30

一、数据整理 30

二、描述统计分析 31

三、推论统计分析 32

四、其他常用的多元统计方法 35

第五节 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基本要求 35

一、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与基本要求 36

二、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和注意的问题 42

第二章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 43

第一节 仪器和其他技术手段在心理学实验中的作用 43

一、心理学实验技术手段发展 43

二、仪器和其他技术手段在心理实验中的作用 47

三、心理实验和其他心理实验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 48

四、心理学实验室的基本布局 50

第二节 心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 52

一、感知觉类的实验仪器 52

二、注意类的实验仪器 59

三、学习与记忆类实验仪器 61

四、动作与技能实验仪器 62

五、情绪和生理心理实验仪器 64

第三节 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常用的现代实验仪器 65

一、视野计 65

二、多导生理记录仪 66

三、EEG/ERP脑电记录仪 67

四、多功能睡眠监护系统 69

五、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原理 70

六、脑磁图 71

七、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72

八、快速重复刺激系统 74

第四节 心理学实验教学与研究中常用的软件系统 74

一、E-Prime实验设计系统平台 75

二、Millionseconds Software的Inquisite实验软件 76

三、D-Master(DMDX)实验系统软件 77

四、实验心理学开放实验设计系统 78

五、实验心理学实验系统——扩展版本 82

六、普通心理学实验系统 83

七、其他心理学实验软件系统的应用 84

实验2-1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 85

第三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理 86

第一节 如何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 86

一、公正地对待人类被试 87

二、被试的反应倾向与实验者效应 91

第二节 如何公正地对待实验动物 95

一、实验动物与科学研究 95

二、心理学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规范 95

三、为什么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实验动物 96

第三节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97

一、数据收集与处理 98

二、实验材料 99

三、论文写作 100

四、论文发表 101

第四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102

第一节 心理实验的基本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 103

一、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103

二、心理学实验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05

第二节 心理实验中各种变量及变量的控制 106

一、心理实验中的主试与被试 106

二、如何编制指导语 107

三、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107

四、如何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控制 109

第三节 额外变量的来源以及控制方法 109

一、额外变量来源 109

二、额外变量的控制方法 111

实验4-1 彩色明度差别阈限的测定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 114

第五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 118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中的非实验与准实验设计 118

一、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非实验设计 119

二、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 124

第二节 真实验设计的功能和种类 130

一、实验设计功能 130

二、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131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148

一、描述统计分析 148

二、组间差异的检验 149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 153

四、多因素方差分析 159

五、多因素实验设计中交互作用的简单效应分析 168

第四节 心理学实验设计的评价 170

一、心理学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评价 170

二、影响实验设计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因素 171

第六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 174

第一节 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 174

一、感受阈限及其测量的理论基础 175

二、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77

第二节 传统心理物理法与感受性的测量 182

一、最小变化法 182

二、平均差误法 184

三、恒定刺激法 186

四、传统心理物理方法的前提假设和三种常用方法的比较 189

第三节 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变式与感受性的测量 190

一、最小变化法的变式——刺激系列分组法 190

二、恒定刺激法的变式 190

第四节 传统心理物理量表 191

一、心理物理量表的分类 191

二、制作心理物理量表的常用方法 192

第五节 传统心理物理实验中常见的误差及控制方法 196

一、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 196

二、练习误差和疲劳效应 197

三、空间误差 197

四、动作误差 198

五、时间误差 198

实验6-1 最小变化法测量彩色明度差别辨别阈限 200

实验6-2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 205

实验6-3 平均差误法测量缪勒一莱耶错觉 208

实验6-4 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215

实验6-5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量表 218

第七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实验 222

第一节 信号检测论的产生与发展 222

一、信号检测论的产生与发展 222

二、信号检测论与传统心理物理法的差异 224

第二节 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 224

一、信号检测论测量感受性的基本假设 224

二、信号检测论中被试的判断原则——统计决策论 225

三、最优决策与判断原则 226

第三节 信号检测论与感觉性的测量 226

一、信号检测论应用于感知觉测量的两个基本假设 226

二、信号检测论的三个测量指标——反应倾向性、判断标准和感受性 227

三、操作者操作特性曲线 228

四、信号检测论测量感受性的影响因素 229

第四节 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应用 231

一、信号检测论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231

二、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232

实验7-1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234

实验7-2 信号检测论——迫选法 239

实验7-3 信号检测论——评价法 242

第八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 248

第一节 反应时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48

一、反应时测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49

二、反应时测量的仪器和方法 251

三、反应时间研究方法的应用 253

第二节 人类对刺激的反应过程及实验范式 254

一、反应时间与刺激—反应的加工过程 254

二、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原则 257

三、常用的反应时测量范式 257

第三节 反应时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减数法反应时和相加因素法 260

一、减数法反应时的理论基础与应用 260

二、相加因素法的理论基础及应用 264

三、开窗实验 268

第四节 反应时实验应控制的因素 269

一、刺激变量方面的因素 269

二、机体变量的因素 270

三、环境因素 270

四、来自实验仪器方面的因素 270

五、反应过程中的心理不应期 271

六、选择反应时间与刺激物的数量和差异程度有关 271

七、速度—准确性权衡原则及反应倾向性的检验 271

实验8-1 Donders的A、B、C反应时实验 274

实验8-2 表象的心理旋转实验 281

实验8-3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 288

第九章 听觉实验研究 293

第一节 听觉加工的理论 293

一、听觉的生理基础 293

二、听觉刺激——声音的物理属性 294

三、听觉加工的理论 297

四、声波的传播特性 299

第二节 听觉现象的实验研究 300

一、听觉掩蔽 300

二、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 302

三、其他的听觉效应 303

四、听觉方向定位 304

第三节 听觉实验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305

一、听觉刺激方面的因素 305

二、听觉生理功能的因素 307

三、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 308

实验9-1 最小变化法测量听觉绝对阈限 310

实验9-2 听觉疲劳与听觉适应过程 314

实验9-3 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测量 316

实验9-4 听觉等响度曲线 319

第十章 视觉实验研究 323

第一节 视觉的生理基础与视觉加工的理论 323

一、视觉刺激与人类的视觉加工 323

二、视觉加工的理论 326

第二节 视觉现象及视觉实验研究 327

一、视觉现象与视觉加工规律 327

二、颜色视觉 328

三、其他视觉现象 330

第三节 视觉实验及实验条件的控制 332

一、光源刺激方面的因素 333

二、视觉生理功能的因素 334

三、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 336

实验10-1 距离与单、双眼对深度知觉的影响 337

实验10-2 视觉明适应与暗适应过程的测定 342

实验10-3 彩色视野范围的测定 345

第十一章 注意与意识实验研究 349

第一节 注意加工理论及注意的神经机制 349

一、注意与信息加工 349

二、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353

三、关于视觉选择注意的理论 355

四、多目标注意追踪与FINST模型 359

第二节 注意的神经机制的研究 361

一、静态物体注意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361

二、运动物体注意加工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364

三、视觉选择注意的神经网络 365

四、关于脑功能损伤和注意缺失的研究 366

五、注意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 370

第三节 注意现象及注意加工的影响因素 372

一、注意的现象 372

二、影响注意加工的因素 378

第四节 注意的实验研究方法 381

一、注意的实验研究常用的技术 381

二、视觉注意研究常用的实验范式 383

三、听觉注意研究常用的实验范式 384

四、跨通道的注意研究范式 385

第五节 意识活动与实验研究方法 385

一、意识现象和意识活动 385

二、常见的意识与无意识活动 386

三、意识活动的研究方法 387

实验11-1 选择注意加工优先效应 394

实验11-2 注意的正负启动效应实验研究 402

实验11-3 注意加工过程中的返回抑制的实验研究 412

实验11-4 视觉注意选择性的空间位置效应的研究 416

实验11-5 视觉和听觉注意瞬脱现象的实验研究 420

实验11-6 多目标视觉注意追踪的研究 427

第十二章 知觉现象与知觉组织实验 433

第一节 知觉现象与知觉加工 433

一、知觉组织与加工的规律 434

二、知觉组织与主观轮廓 435

三、颜色知觉与明度知觉现象 436

四、知觉组织与错觉现象 438

五、错觉的理论 442

第二节 知觉恒常性及其测量方法 443

一、知觉的恒常性 443

二、知觉的恒常性测量 445

第三节 知觉组织与复合刺激加工 448

一、复合图形加工理论 448

二、复合图形加工与注意的关系 451

第四节 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 453

一、深度知觉及其产生的机制 453

二、空间方位定向 456

三、运动知觉 457

实验12-1 Stroop效应、无觉察知觉和盲视实验 460

实验12-2 视觉阈下刺激对广告效果无意识觉察的影响 465

实验12-3 线索与刺激特征相容性对刺激识别的影响:行为与ERP研究 472

实验12-4 Ponzo错觉实验 484

实验12-5 知觉融合对多重物体追踪的影响 492

第十三章 语言认知实验 499

第一节 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499

一、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499

二、中文阅读中的字形和语音加工 506

三、关于记忆错觉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509

第二节 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513

一、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 513

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513

三、语音知觉的生理机制与语音知觉理论 514

第三节 语言认知的研究方法 515

一、认知与行为层面的研究方法 515

二、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517

实验13-1 双耳分听任务中语音相似性对汉字认知的影响 518

实验13-2 汉字语音在汉字知觉中的作用 526

实验13-3 句子类型对句子理解速度的影响 531

第十四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 535

第一节 学习与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 535

一、学习与条件反射的习得 535

二、认知学习理论与认知性学习实验 539

三、学习迁移实验 539

第二节 学习和记忆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540

一、记忆的一般过程 540

二、三级记忆模型 541

三、记忆与遗忘 544

四、长时记忆中知识的表征 544

第三节 学习与认知技能的发展 545

一、认知技能发展的阶段 546

二、认知技能的发展与认知自动化 548

三、认知技能发展的评价维度 551

四、认知技能发展与评价研究的意义 552

第四节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 552

一、内隐记忆 552

二、内隐记忆的测量方法 554

三、内隐学习及其研究方法 557

第五节 学习、记忆以及认知技能的研究方法 558

一、传统的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方法 558

二、现代学习与记忆的研究方法 560

三、关于认知技能及其发展的评价方法 560

四、学习和记忆研究方法总结 562

实验14-1 不同报告方法的瞬时记忆容量 564

实验14-2 不同材料的短时记忆保持量的测定 569

实验14-3 材料呈现形式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影响 572

实验14-4 广告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 577

实验14-5 学习迁移的实验研究 584

实验14-6 系列位置效应 590

实验14-7 目标熟悉性和任务难度对前瞻性记忆的影响 593

第十五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的实验研究 600

第一节 情绪的神经机制 600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 600

二、情绪的主要理论 603

第二节 情绪的发展与进化 605

一、情绪的发展与进化 605

二、情绪语言的多样性 609

三、情绪与适应 610

四、情绪发展与进化的结论 611

第三节 情绪的测量指标 612

一、行为方面的指标 612

二、生理反应的指标 612

三、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变化 613

四、神经生物化学指标和内分泌指标 614

五、情绪的脑功能区激活和定位指标 614

第四节 情绪指标的测量方法 615

一、情绪活动的行为和生理指标的测量 615

二、面部表情系统的指标测量 615

三、情绪的主观体验测量 616

第五节 动机与归因研究 617

一、动机定向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618

二、成就归因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620

三、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622

四、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623

五、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 625

六、奖赏结构与结果效价对儿童归因风格影响的研究 628

实验15-1 面孔识别特异性的实验研究 633

实验15-2 不同阈下情绪材料对情绪图片的启动效应影响 638

第十六章 如何独立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 646

第一节 实验设计选题的要求 646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646

二、研究问题的选择 647

三、实验方法 647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648

五、按照严格的研究论文的形式撰写研究报告 649

六、主要参考文献 649

七、需要标注的内容 649

第二节 实验设计举例 649

一、利用已有的软硬件技术手段进行实验设计 649

二、研究者独立设计实验研究的软件 649

第三节 实验设计选题的领域与具体的选题 652

一、关于实验设计的选题领域 652

二、参考实验设计选题 654

附录:主题索引 6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