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行政学
教育行政学

教育行政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志宏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07259654
  • 页数:34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教育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体系的建构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教育行政学》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教育行政的含义、功能和特点 1

一、什么是行政 1

二、什么是教育行政 4

三、教育行政的功能 7

四、教育行政的特点 9

第二节 教育行政研究 12

一、教育行政研究的特性 12

二、教育行政研究的主要内容 13

三、教育行政研究的类型 15

四、教育行政研究的方法 16

第三节 教育行政学概述 19

一、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19

二、教育行政学的产生年代 20

三、教育行政学的学科体系 24

四、我国教育行政学的研究历史 26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和教育行政管理 30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思想与学校教育 30

一、我国古代的管理记载 30

二、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管理 31

三、天主教会 32

四、理财家 32

第二节 管理思想的演变 33

一、古典管理理论 34

二、人际关系运动 40

三、行为科学 43

第三节 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实践及研究的影响 47

一、教育管理中的效率崇拜 47

二、学校中的民主管理 50

三、教育行政研究的新视野 51

第三章 教育行政体制和教育行政机构 54

第一节 两种基本的教育行政体制 54

一、含义和类型 54

二、中央集权制 55

三、地方分权制 58

四、集权与分权的周期性变革 62

第二节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 64

一、我国现行教育行政体制的性质 64

二、改革的必要性 65

三、中央与地方教育事权的认定 66

四、条条领导为主还是块块领导为主 68

五、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教育财政 69

六、变革并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70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 71

一、中央教育部 72

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74

三、我国的教育行政机构设置 76

四、教育行政机构大型化趋势 78

第四节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 80

一、为什么要进行机构改革 80

二、什么时候进行改革 82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83

四、改革的理论模式和策略 87

第四章 教育组织及其管理过程和原则 92

第一节 组织和学校组织 92

一、关于组织的认识 92

二、组织分类 93

三、学校组织的基本性质 97

四、学校组织的意义 98

第二节 科层制和学校组织 100

一、古典管理理论在学校中的应用 100

二、学校是否为科层制组织 101

三、松散结合系统 103

四、理性组织的局限性 104

第三节 从社会一开放系统的角度看学校 106

一、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 107

二、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112

第四节 学校管理过程 116

一、管理过程的要素 116

二、学校管理过程的环节 117

三、完美的设计和实际的距离 119

四、管理过程的垃圾箱模式 120

第五节 学校管理原则 122

一、有关学校管理原则的论述 122

二、不要迷信原则 122

三、有选择地谨慎地借鉴和利用原则 124

第五章 教育行政领导 128

第一节 领导与领导科学 128

一、什么是领导 128

二、领导科学 129

第二节 领导问题的理论研究 131

一、领导特质理论 131

二、领导风格类型理论 133

三、领导行为理论 135

第三节 权变理论 140

一、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140

二、通路—目标理论 143

三、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143

第四节 教育领导者 145

一、领导哲学 145

二、教育领导者的权威 149

三、教育领导行为 152

四、教育领导者的领导风格 154

五、校长学 156

六、校长负责制 158

七、校长的领导艺术 162

八、规章制度和学校领导 165

第五节 领导者的教育 168

一、教育行政人员专业化 168

二、教育领导者的知识结构 169

三、教育领导者的在职培训 172

第六章 组织行为研究和教育行政 175

第一节 决策 175

一、关于决策过程的理论模式 175

二、参与决策 179

三、认可区模式及其在学校中的应用 181

四、参与决策过程中领导者的责任 183

第二节 沟通 184

一、沟通在教育行政工作中的意义 184

二、有关沟通的一些理论研究 186

三、有效沟通的原则 188

四、克服沟通障碍,提高教育行政效率 189

第三节 激励 191

一、激励的作用 191

二、激励过程和需要层次 192

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195

四、激励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99

第七章 教育政策 201

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 201

一、政策和教育政策 201

二、教育政策的特性 203

三、教育政策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 205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207

一、影响教育政策制定的因素 208

二、教育政策的种类和制定机关 210

三、教育政策制定的模式 211

四、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215

第三节 教育政策的实施 217

一、影响教育政策实施的因素 217

二、关于政策实施过程的理论分析 220

三、教育政策实施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222

第四节 我国现阶段部分教育政策分析 224

一、教育方针 225

二、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225

三、增加教育投入 227

四、普及义务教育 228

五、改革教育体制 228

六、多种形式办学 229

七、发展高等教育 229

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230

九、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230

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和残疾人教育 231

第八章 教育法制 232

第一节 教育立法 232

一、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 232

二、教育立法为什么能兴起 233

三、教育立法的意义及局限 235

四、教育立法的历史演变 237

五、我国现行教育立法体制 241

六、教育法的种类和立法原则 242

第二节 教育执法 243

一、教育执法的含义、性质、内容和作用 243

二、教育执法的效力原则 245

三、教育执法过程中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定 246

四、对违反教育法律行为的处理 247

五、影响教育执法效果的因素 251

第三节 完善我国教育法制工作的思考 255

一、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教育法体系 255

二、重视对教育立法技术的研究 255

三、进一步提倡司法介入 256

四、开展国外教育司法判例的研究 257

第九章 教育人事行政 258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含义 258

第二节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专业地位 260

一、教师的工作性质 260

二、教师的专业地位 263

三、教育专业人员与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265

第三节 教师人事行政业务 268

一、资格审定 268

二、录用 270

三、聘任 271

四、考核 271

五、奖惩 272

六、工资 273

七、辞退 275

八、劳保福利 276

九、退休 277

第四节 教师的培训 278

一、教师的职前训练 279

二、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兴起 280

三、教师在职培训的一般模式及其局限性 281

四、教师在职培训的改进 281

五、提高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 282

第十章 教学行政 285

第一节 教学内容行政 285

一、教学内容的含义 285

二、教学内容的管理体制 286

三、课程体制的改革 288

第二节 教学组织行政 290

一、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的构建 291

二、教学手段的设计 292

三、教务行政 295

第三节 教学视导 299

一、教学视导的含义 299

二、教学视导的模式 300

第四节 教学评价 304

一、教学评价的特性和意义 304

二、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305

三、评价计划的制订 310

四、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312

五、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13

六、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 314

第十一章 教育财务行政 317

第一节 教育经费的筹措 318

一、现代教育财政的起源 318

二、政府为什么要为教育筹措经费 319

三、教育经费筹措的来源 322

四、教育经费筹措的方式 324

五、教育经费筹措中的负担结构 325

六、提高教育经费的筹措能力 327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分配 329

一、为什么要研究教育经费分配问题 329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330

三、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 332

四、教育经费合理分配的研究 333

第三节 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336

一、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336

二、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及其演变 337

三、教育财务管理的过程 340

四、教育经费预算单列 343

五、重视对教育成本的分析和研究 344

主要参考文献 3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