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 地质气象卷 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质与气象环境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嘉麒主编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213054242
- 页数:537 页
综合报告 3
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质与气象环境研究综合报告 3
一、自然地理概况 3
二、浙江沿海气象基本特征、灾害影响与风力资源 7
(一)气候特征 7
(二)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 11
(三)浙江沿海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影响 13
(四)浙江沿海与近海风能、太阳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20
(五)结论 24
(六)措施建议 26
三、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 31
(一)岩石地层 31
(二)地质构造 33
(三)水文地质条件 35
(四)工程地质条件 35
四、海岸带地质环境 37
(一)杭州湾形成的地质环境背景 37
(二)浙江海岸带 41
(三)海岛 43
(四)舟山群岛—宁波深水港群的岸线资源 49
五、区域地壳稳定性 54
(一)区域新构造运动及地貌演化 54
(二)地震活动特点 54
(三)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受地震海啸袭击的可能性 55
(四)地壳稳定性分区 56
(五)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壳稳定性主要特征分析 58
六、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水文、工程地质特征和主要地质灾害 61
(一)沿海平原和海岛的水文地质特点 61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61
(三)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62
七、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质旅游资源 74
(一)地质遗迹资源分布 74
(二)地质遗迹重要价值及意义 76
(三)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78
(四)开发利用建议 79
八、舟山海底地下淡水资源 82
(一)海域淡水资源潜力 82
(二)海域地下水资源勘查任务和方法 82
(三)建议 83
九、地质环境的结论与建议 84
(一)结论 84
(二)建议 85
参考文献 86
专题报告 91
专题一 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质环境研究 91
一、自然地理概况 91
二、区域地质 93
(一)大地构造环境 93
(二)地层 93
(三)侵入岩 94
(四)地质构造 94
三、海岸带 98
四、海岛 100
(一)海岛数量、类型、面积与岸线 100
(二)舟山群岛 101
五、舟山群岛—宁波深水港群的岸线资源 102
六、区域地壳稳定性 104
(一)区域新构造运动及地貌演化 104
(二)地震活动特点 104
(三)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受地震海啸袭击的可能性 105
(四)地壳稳定性分区 106
(五)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壳稳定性主要特征分析 107
七、浙江沿海平原和海岛的水文地质特点 109
八、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和主要地质灾害 110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10
(二)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110
九、结论与建议 115
(一)结论 115
(二)建议 116
参考文献 117
专题二 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防治措施 118
一、导言 118
二、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质环境背景 119
(一)地质构造 119
(二)地层岩性 120
(三)地形地貌 121
(四)水文地质条件 122
(五)工程地质条件 122
三、相对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 124
(一)浙江沿海平原地面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 124
(二)浙江沿海平原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 130
(三)浙江沿海平原地面沉降危害及经济损失评估 141
(四)浙江沿海平原地面沉降发展趋势及海平面上升趋势 146
(五)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149
四、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154
(一)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154
(二)突发性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 158
(三)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160
(四)突发性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164
(五)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65
五、结论与建议 167
(一)结论 167
(二)建议 168
参考文献 169
专题三 舟山海底地下淡水资源分布与勘查和开发利用研究 171
一、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水资源概况 171
(一)水资源 171
(二)供水状况 172
(三)海底淡水勘查和开发利用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74
二、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水文地质结构 175
(一)第四纪地质 175
(二)水文地质条件 178
三、海域孔隙承压淡水分布的推断和预测 188
(一)海域孔隙承压淡水分布的推断 188
(二)嵊泗海域淡水开发利用评价 191
四、海域淡水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前景 198
(一)海域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198
(二)海域地下水资源勘查任务和方法 198
五、结论及建议 200
(一)结论 200
(二)建议 200
参考文献 201
专题四 浙江沿海及海岛地区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 202
一、地质背景 202
(一)地层特征 202
(二)侵入岩 203
(三)区域构造特征 203
二、地质遗迹资源分布 205
(一)海岸地貌 209
(二)花岗岩地貌 209
(三)火山岩地貌 210
(四)地质形迹 210
(五)矿业遗址 211
三、地质遗迹类型及特征 212
(一)地质形迹大类 212
(二)地貌景观大类 219
(三)矿业生产遗址大类 233
(四)古生物化石产地大类 237
(五)水体景观大类 237
四、地质遗迹重要价值及意义 239
(一)在环太平洋构造域上的科学研究价值 239
(二)在中国东南全新世海平面变迁、气候演变上的研究价值 240
(三)在海岸带动力地质作用和地貌类型研究上的价值 241
(四)在景观地貌美学鉴赏上的重要价值 242
(五)其他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 242
(六)对浙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意义 242
(七)对海岸带地质遗迹保护具有全国性和世界性意义 243
五、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244
六、开发利用建议 245
(一)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 245
(二)建立浙江省海岛地质公园 245
(三)加强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科学研究的力度 245
(四)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246
(五)加强地质遗迹保护的科普宣传 246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246
参考文献 246
专题五 浙江沿海与浙江省气候及其变化特征分析 248
一、气温 248
(一)平均气温 248
(二)最高气温 249
(三)最低气温 250
二、降水 251
(一)降水量 251
(二)降水日数 253
三、日照 256
四、风 257
(一)平均风速 257
(二)大风日数 259
(三)最大风速 259
(四)极大风速 260
五、蒸发量 262
六、浙江省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264
(一)全球气候变化情景简介 264
(二)IPCC AR4模式介绍 265
(三)2011~2030年浙江省预估气温多年平均 266
(四)2011~2030年浙江省预估降水多年平均 267
(五)不同情景下浙江省温度变化 267
(六)不同情景下浙江省降水变化预测 269
七、小结 271
八、措施建议 272
(一)完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建设,开展精细化气候资源监测 272
(二)加强气候资源监测评估 272
(三)加强气候变化监测诊断和评估 272
(四)组织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273
参考文献 273
专题六 浙江沿海与浙江省气象灾害评估及风险区划 274
一、浙江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274
(一)台风 274
(二)暴雨 277
(三)干旱 281
(四)高温热浪 284
(五)低温雨雪冰冻 286
(六)强对流(大风、冰雹等) 291
(七)雷电 295
(八)大雾与霾 297
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301
(一)气象灾害风险系统的构成 301
(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原则与方法 301
(三)台风灾害风险区划 302
(四)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304
(五)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305
(六)低温雨雪冰冻风险区划 306
(七)高温风险区划 307
(八)强对流(冰雹、龙卷风、雷电)风险区划 309
(九)气象灾害综合性风险区划 310
三、小结 312
(一)气象灾害在浙江沿海及海岛种类多、影响大 312
(二)气象灾害群发性显著,同步叠加,并具有连锁性 312
(三)气象灾害的发生具有阶段性 313
(四)气象灾害及气候异常趋于频繁和严重 313
(五)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 313
四、措施建议 315
(一)提高气象灾害综合探测能力 315
(二)建立精细化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 315
(三)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316
(四)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316
(五)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 316
(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法规和标准化建设 317
(七)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 317
(八)提高基层气象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318
参考文献 318
专题七 浙江沿海及近海风能太阳能分析与评价 320
一、风能、太阳能发展现状 320
二、风能资源分析与区划 322
(一)平均风速 322
(二)有效风速小时数 324
(三)平均风功率密度 325
(四)风能资源量 325
(五)风能资源评价 326
(六)浙江沿海与近海风能资源详查 328
三、太阳能资源分析与评价 336
(一)日照时数 336
(二)日照百分率 337
(三)太阳总辐射 338
(四)太阳能资源评价 340
四、浙江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建议 341
(一)进一步充实、完善浙江省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 341
(二)加强太阳辐射观测网的建设 341
(三)大力开发浙江的风能资源 341
(四)加强风电场、光伏电场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 341
(五)建立风能实时预报服务体系 342
(六)加强部门合作,开展科学的风电场选址工作 342
参考文献 342
专题八 杭州城市高温特征分析 343
一、杭州市高温概况 343
(一)杭州市高温日数变化情况 343
(二)杭州市极端高温变化情况 345
(三)杭州市暖季(6~9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345
二、利用炎热指数分析杭州高温 347
(一)炎热指数的计算 347
(二)炎热临界值的确定 347
(三)杭州炎热日数分析 347
三、杭州市与传统“火炉”(南京、武汉、合肥、南昌、重庆)高温对比 349
(一)高温日数对比 349
(二)极端高温对比 350
(三)炎热日数对比 350
(四)综合比较 351
四、城市高温的数值模拟试验 352
(一)模式及试验设计方案 352
(二)模拟结果分析 352
五、结论 355
六、对策建议 356
参考文献 356
专题九 浙江海洋气象精细化综合观测系统建设 357
一、发展动态 357
(一)历史概述 357
(二)国外发展动态 358
(三)国内发展背景 360
(四)发展趋势 361
二、现状与需求 363
(一)发展现状 363
(二)需求分析 366
三、对策建议 369
(一)对策与目标 369
(二)总体思路 369
(三)主要建议 371
四、建设内容 375
(一)综合观测基地 375
(二)边界层观测网 381
(三)雷达观测网 383
参考文献 393
专题十 浙江海洋精细化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395
一、现状 395
(一)海洋气象灾害监测网不断完善 395
(二)海洋气象灾害预报业务在继承中发展 396
(三)海洋气象灾害服务领域逐步拓展 396
(四)气象灾害预警业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397
(五)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得到加强 397
(六)气候变化业务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398
二、不足 399
(一)海洋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99
(二)海洋气象灾害发生机理研究薄弱 399
(三)精细化预报技术需要大力拓展 399
(四)海洋气象灾害预警能力需要不断完善 400
(五)气象防灾减灾组织管理体系尚不健全 400
(六)尚未建立海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及海洋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400
三、建设思路 401
(一)加强沿海气象灾害监测体系建设 401
(二)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海洋气象业务体系 401
(三)加强海上大风、海雾等预报技术与服务产品开发 401
四、主要措施 403
(一)建立与现代海洋气象业务相适应的监测体系 403
(二)完善海洋气象预报和预警业务流程 403
(三)建立综合性的海洋气象预报业务平台 405
(四)建设市、县级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 407
(五)制作发布精细化海洋气象业务产品 408
(六)开发浙江省海上大风、海雾精细化预报业务系统 409
(七)加强海洋气象灾害综合预报预警技术开发 410
(八)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411
(九)加强海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 411
(十)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方案 411
(十一)完善海洋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 412
(十二)加强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监测诊断和评估 412
(十三)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法规和标准化建设 412
专题十一 浙江省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413
一、现状 413
(一)暴雨等强天气监测能力取得长足发展 413
(二)暴雨等强天气预警预报准确率、及时率有较大提高 413
(三)暴雨等强天气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414
(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414
二、存在问题 415
(一)山洪灾害气象监测能力和应急保障技术仍有不足 415
(二)短时强降雨分析预警能力与防治需求有差距 415
(三)现有气象信息发布“最后一千米”渠道尚未完全打通 416
(四)气象防灾减灾组织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416
三、对策建议 417
(一)进一步健全暴雨等强天气监测能力,加强对突发性天气的及时捕捉能力 417
(二)加强网格化短时临近暴雨预报预警,提升…洪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417
(三)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气象信息获取途径,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覆盖面 417
(四)加强基层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形成群测群防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制 418
四、主要措施 419
(一)山洪地质灾害暴雨监测与信息分析系统 419
(二)网格化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422
(三)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 424
(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425
专题十二 舟山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方案 427
一、建设背景 427
(一)自然条件、区位优势 428
(二)海洋经济现状 429
(三)面临机遇 429
(四)存在问题 430
二、需求分析 431
三、建设内容 433
(一)探测系统建设 433
(二)海洋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建设 433
(三)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433
(四)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434
(五)海洋气象服务中心建设 434
(六)建立舟山远洋气象导航服务体系 434
(七)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434
四、保障措施 435
(一)加强组织领导 435
(二)完善体制机制 435
(三)加大财政保障 435
(四)加强部门内外合作与交流 435
(五)加强海洋气象科技队伍建设 435
专题十三 浙江沿海七市气候资源开发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436
一、杭州市 436
(一)杭州社会经济与地理环境 436
(二)杭州气候特点 438
(三)主要气象灾害 439
(四)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443
(五)气候资源及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453
二、宁波市 458
(一)宁波地理环境 458
(二)宁波气候特点 458
(三)主要气象灾害 460
(四)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465
(五)气候资源开发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466
三、温州市 470
(一)温州地理环境 470
(二)温州气候特点 470
(三)主要气象灾害 472
(四)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475
(五)气候资源开发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479
四、嘉兴市 485
(一)嘉兴地理环境 485
(二)嘉兴气候特点 485
(三)主要气象灾害 488
(四)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491
(五)气候资源开发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491
五、绍兴市 495
(一)绍兴地理环境 495
(二)绍兴气候特点 495
(三)主要气象灾害 497
(四)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500
(五)气候资源开发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502
六、舟山市 506
(一)舟山地理概况 506
(二)舟山气候特征 506
(三)主要气象灾害 507
(四)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509
(五)气候资源开发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515
七、台州市 523
(一)台州地理环境 523
(二)台州气候特点 523
(三)主要气象灾害 525
(四)气候资源分布特征 532
(五)气候资源开发与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方案 532
参考文献 536
- 《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研究》吴春焕著 2019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生物质甘油共气化制氢基础研究》赵丽霞 2019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联吡啶基钌光敏染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李明霞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国语》和《战国策》词汇比较研究》陈长书著 2017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行政保留研究》门中敬著 2019
-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理论与教学活动研究》应丽君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