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论  基础理论在当代中国在当代世界
社会主义论  基础理论在当代中国在当代世界

社会主义论 基础理论在当代中国在当代世界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明义著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209055437
  • 页数:103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自身生成与发展的根本规律,第二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三形态,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第四部分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本书对四部分内容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结合当前的实际,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再加工、再探讨、再研究,形成了更具深度与新意、更有启迪性、更加理想的新成果,贡献给读者与社会。
《社会主义论 基础理论在当代中国在当代世界》目录

卷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与制度形态生成的发展规律 1

绪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研究对象 2

一、“社会主义”概念的由来、沿革及含义 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理论结构和理论体系 5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品格 12

四、学习、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16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态:不断发展创新的科学与价值有机统一的理论体系 19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学说 19

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19

二、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的标志性成果《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及其基本内容 29

三、《共产党宣言》问世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41

四、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46

五、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及战友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50

第二节 列宁主义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3

一、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53

二、斯大林及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68

三、罗莎·卢森堡、卡尔·李卜克内西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76

四、斯大林逝世后前苏共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演变 82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7

一、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贡献 88

二、艰辛曲折探索的理论成果——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 107

三、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6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产生: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131

一、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生成的理论基石:资本主义的本质和“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客观发展规律 131

二、实现“两个必然”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134

三、实现“两个必然代替”的基本途径:无产阶级革命 140

四、实现“两个必然”的基本手段:无产阶级专政类型的国家政权 145

五、实现“两个必然”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152

六、实现“两个必然”的斗争形式与斗争方法: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战略和策略 158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初步实现:各具本国特色现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律 162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同一性与体制模式多样性有机统一的规律 16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与阶段性有机统一的规律 171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规律 177

四、现实社会主义的矛盾与改革有机统一的规律 183

五、实行对外开放,利用资本主义的“肯定成果”,正确处理两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规律 189

六、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与前进性、民族性与世界性有机统一的规律 193

第四章 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主义社会成长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 199

一、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199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 204

三、共产主义目标的遥远性与为此而奋斗的现实性有机统一 208

第五章 科学社会主义问题研讨专论 214

一、试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214

二、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性及品格 220

三、论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226

四、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有机统一体 230

五、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创新中“因时、因地、因条件”三要素有机统一问题研究 238

六、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的若干认识问题 272

七、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277

八、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第二种设想的思想流变 287

九、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流变 296

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观 304

十一、论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0

十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313

十三、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含义特征及其实质 318

十四、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综合分析 324

十五、“统一战线”概念释义 331

十六、认真研究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与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问题 333

十七、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与我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 337

十八、无产阶级族际主义和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 343

十九、什么是以革命的精神利用资产阶级议会?——学习列宁有关利用资产阶级议会的言论的笔记 347

二十、要正确理解巴黎公社的原则 350

二十一、“战略与策略”范畴与学说释义 355

二十二、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战略策略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策略之比较 358

二十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368

二十四、《科学社会主义》教材体系改革的探索 374

二十五、《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当代化、本国化》一书结论 382

二十六、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责任——学习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点体会 388

二十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体会 389

二十八、科学社会主义的春天及其日益繁荣 392

二十九、正确对待新生事物的伟大榜样 395

卷二 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科学社会主义 401

绪论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40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两种提法的区别与联系 40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两种传统:实事求是与教条主义 407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之理论成果的命名、名称演变问题 414

四、准确把握我党指导思想的科学内涵 427

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基本特点及其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发展之一般规律 430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 435

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新式民主革命理论及其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 436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新式民主革命理论的独创性贡献 461

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独创性贡献 492

四、有成功有失误:中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 500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 519

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519

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脉相承,各具特色 536

三、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魂 548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问题研讨专论 569

一、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569

二、邓小平南巡谈话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习《南巡谈话》一文的体会 581

三、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法的几点思考 589

四、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 591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防反和平演变问题探讨 603

六、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17

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认同度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623

八、论探究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原因、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表现的方法 628

九、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经验和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636

十、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640

十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正确识别与克服“左”右错误倾向的正反历史经验问题研究 645

十二、关于科学发展观与政治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666

十三、论毛泽东战略策略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学说的重大贡献——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673

十四、我国工人阶级大团结和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问题探讨 683

十五、坚持党性原则,经受三大考验,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顶天立地 688

十六、关于我党现行党章中党的指导思想的表述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703

十七、关于我党现行党章中民主集中制问题的若干思考 707

十八、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 712

卷三 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 719

绪论 当代社会主义学科的若干问题 720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含义、对象与范围 720

二、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的分类及其标准 725

三、当代社会主义思潮与派别的现状及其分类 729

四、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意义与方法 736

第一章 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740

一、社会主义的理论设想与苏俄的最初实践 740

二、社会主义传统模式——苏联模式的形成 747

三、苏联模式的成就、特点与弊端 753

四、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内在矛盾 762

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改革 767

第二章 民主社会主义及其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781

一、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思考与认识的过程 781

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 782

三、发达工业社会和民主社会主义 792

四、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之比较 802

五、学习、借鉴、吸收民主社会主义有价值的成果 830

第三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研讨专论 847

一、当代世界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问题的几点思考 847

二、社会主义是曲折发展的世界性进程 857

三、试析《苏共纲领》(新修订本草案) 861

四、论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改革及其经验教训 867

五、中国与俄罗斯经济转轨比较研究 878

六、马克思主义同前苏联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再探 900

七、俄共把马克思主义同剧变后的俄罗斯实际相结合的正反历史经验的启示 907

八、关于俄共重评斯大林问题的几点思考 910

九、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理论遗产及其当代价值问题探讨 917

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与应对全球化问题论纲 927

十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什么是全球化问题的科学回答 933

十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应对全球化的理论与方略 945

十三、现实社会主义及其改革问题的初步思考 957

十四、执政党自身的根本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的关键 971

十五、世纪之交亚太地区矛盾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方略 973

十六、二十一世纪亚太地区的经济与中国的发展方略 983

十七、东亚共同体的形成与大国关系因素的影响问题论纲 991

十八、“当今世界格局的中国与日本”中日学者学术讨论会总结 996

十九、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与中日关系 1003

二十、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中的中韩关系 1007

二十一、译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及其全世界历史意义 1013

参考文献 1028

后记 10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