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干志耿,孙秀仁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207089076
  • 页数:5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叙述了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远古居民、中石器时代的札赉诺尔人、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渤海、辽、宋、金、元、明、清时期黑龙江各族的发展、演变历史。系地区民族史学术著作。
《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目录
标签:史纲 民族

上编 1

绪论 1

第一章 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及远古居民 8

第一节 人类起源和人种形成问题 8

一、人类起源和中国猿人 10

二、人种形成与大荔人 11

第二节 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5

一、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遗物点 15

二、黑龙江地区和东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 22

三、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北亚文化带的地位 23

第三节 黑龙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居民 25

第二章 中石器时代的札赉诺尔人 29

第一节 札赉诺尔人化石及其遗物发现概况 29

第二节 札赉诺尔人及其文化 30

一、札赉诺尔人属蒙古人种 30

二、层位与断代 31

三、札赉诺尔文化特征 32

四、札赉诺尔文化趋向 33

第三节 哈尔滨周围的中石器遗物点 34

第三章 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新石器时代的三种原始文化类型 36

第一节 黑龙江地区的三大族系及其源流 37

第二节 “通古斯”与通古斯的起源 40

一、“通古斯”一词的始见记载及其原意 40

二、“通古斯”名称在学术上的应用 41

三、“通古斯”的起源 45

第三节 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三种文化类型 51

一、西部的铜钵好赉文化类型 52

二、中部的昂昂溪文化类型 53

三、东部的新开流文化类型 55

第四章 商、周时期的黑龙江各族——青铜文化时代 58

第一节 东胡 58

第二节 濊貊 61

第三节 肃慎 68

第四节 考古和文献相结合的黑龙江三大族系之探索 76

第五节 “楛矢石砮”新论 79

一、肃慎族以“楛矢石砮”向中原王朝进贡历一千数百年之久 79

二、“楛矢石砮”是肃慎族社会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标志 79

三、“石砮”和“楛矢”到底是什么? 81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黑龙江各族——早期铁器时代 85

第一节 鲜卑 85

一、鲜卑学概略 86

二、东胡、山戎和鲜卑的渊源关系 87

三、“鲜卑”释义及考古学上的“鲜卑郭落带” 88

四、北部鲜卑和东部鲜卑同源 92

五、拓跋鲜卑 94

六、拓跋鲜卑的文化遗存和社会 96

七、早期鲜卑的物质文化特征 98

八、鲜卑文化之再发现 100

九、鲜卑词语举例 101

附录一 鲜卑石室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刻石祝文 102

第二节 橐离——北夫余 103

一、夫余立国的传说 104

二、橐离、北夫余和豆莫娄 106

三、夫余的地理位置和王城 109

四、橐离和掩?水的地望 110

五、橐离文化之比定 111

六、夫余民族国家之出现 116

附录一 高句丽好太王碑 118

附录二 高丽大兄冉牟墓志 121

第三节 挹娄 122

一、挹娄的地理位置 122

二、挹娄物质文化之发现 123

三、挹娄社会和习俗 127

四、挹娄与夫余、沃沮的关系 127

第四节 北沃沮 128

一、沃沮和北沃沮的地理位置 128

二、北沃沮文化 129

三、北沃沮的社会、风俗和民族关系 131

第五节 《山海经》记载中的黑龙江诸族 132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黑龙江各族——民族急遽融合时期 134

第一节 室韦 134

第二节 豆莫娄与乌洛侯 136

一、豆莫娄 137

二、乌洛侯 139

第三节 肃慎——勿吉 141

第四节 黑龙江古代民族源流之诸家论说 146

第七章 隋、唐、渤海时期的黑龙江各族——中央集权下的民族政区的普遍出现 150

第一节 室韦 150

一、隋代室韦五部的分布 150

二、隋代室韦社会及生活状况 151

三、室韦都督府的设立 152

四、唐代室韦的部别及其分布 152

五、室韦诸部的西迁和南迁 154

六、唐代室韦社会及生活状况 156

七、室韦语言与室韦民族综合体 156

第二节 靺鞨 158

一、靺鞨族及其诸部的分布范围 158

二、隋及唐初靺鞨诸部分布区域的考证与比定 160

三、隋、唐之际靺鞨诸部的社会状况 162

四、黑龙江流域的靺鞨遗存 163

五、靺鞨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 166

六、靺鞨族与室韦族在物质文化上的部分同一性 168

第三节 粟末靺鞨与渤海国 170

一、从粟末靺鞨到震国与渤海国 170

二、渤海境内的民族构成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172

三、渤海的物产、贸易和交通路线 175

四、崔忻、张建章出使渤海 178

五、渤海的官制、兵制和都城制度 180

六、中原文化与“海东文化” 181

七、渤海京、府、州、县建置总述 184

附录一 唐鸿胪卿崔忻《井阑题记》刻石 187

附录二 唐代渤海贞惠公主墓志 188

附录三 唐幽州卢龙节度押奚契丹两蕃副使张建章墓志 189

附录四 唐代渤海贞孝公主墓志 190

第四节 东丹国与渤海遗民的南迁 191

第五节 历史上渤海族的形成与归向 193

第六节 新中国时期渤海民族史迹的发现与求索 201

一、渤海民族史迹的重要发现 202

二、渤海民族史迹研究的进展 207

第八章 辽、宋、金、元时期的黑龙江各族——封建制政权的鼎立和交替 214

第一节 契丹(辽) 214

一、契丹族源流 214

二、耶律阿保机兴起与契丹政权建立 218

三、契丹统治区封建制因素的增长 218

四、契丹统治区的多种经济和社会成分 219

五、汉族文化对契丹地区的影响及汉人北徙 220

第二节 契丹周边诸族室韦、羽厥、乌古、迪烈、阻卜、乌惹等 221

附录一 辽羽厥里节度使耶律延宁墓志 226

附录二 辽大安七年刻石 227

第三节 辽代女真族的分布 228

第四节 辽代生女真的社会生活状况 232

第五节 辽代五国部女真人及其物质文化特征 235

一、辽代的生女真五国部 235

二、五国部生女真的物质文化特征 237

三、绥滨中兴、永生、奥里米古墓群断代质疑 243

第六节 女真族建国及金朝“内地”的民族史迹 245

一、女真与生女真源流 245

二、完颜部生女真发展诸阶段及其“英雄”时代图景 247

三、从军事民主制时期到早期奴隶制政权的建立 251

四、“猛安谋克”的性质与金朝“内地”封建制因素的增长 256

五、汉人北迁与女真“内地”经济的长足发展 259

六、政治制度的封建化改革 262

七、女真文化与汉文化的合流 264

八、金朝在“内地”的建置与民族史迹 267

九、蒲鲜万奴与东真国 272

附录一 大金得胜陀颂碑 273

附录二 金源郡壮义王完颜娄室神道碑 275

附录三 金源郡贞宪王完颜希尹神道碑 280

附录四 宝严大师塔铭志 283

附录五 道士曹道清碑 284

第七节 蒙古源流与蒙古汗国 285

一、蒙古源流综论 285

二、从蒙古族的形成到蒙古汗国 291

三、黑龙江地区的元朝史迹 293

附录一 元管军上百户张成墓碑(节录) 298

附录二 鲁国公札剌尔公神道碑(节录) 299

第九章 明、清时期的黑龙江各族——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形成与巩固时期 301

第一节 蒙古族 301

第二节 达斡尔族 306

附录一 一等阿思哈哈番巴尔达奇碑文 314

第三节 锡伯族与柯尔克孜族 315

附录一 《太平寺碑记》译文 318

第四节 女真——满族 319

第五节 鄂温克和鄂伦春族 324

附录一 鄂伦春族氏族表 330

第六节 赫哲、费雅喀族和库页人 331

第七节 汉族定居黑龙江流域的高潮 339

附录一 吉林市阿什哈达摩崖 342

附录二 永宁寺记碑 343

附录三 重建永宁寺记碑 344

第八节 清初黑龙江各族人民的抗俄斗争 346

第九节 清朝前期黑龙江各族对土地的开发垦殖 347

第十节 从种族、语族、民族的相互关系看黑龙江各民族的归属 349

附录一 西伯利亚土著民族、语族参考表 353

余论 356

史事编年 361

参考文献目录 380

下编 389

为《黑龙江百科全书》所撰民族史词目&干志耿 389

黑龙江地区的古族、方国与古城文化&干志耿等 402

三江平原汉魏城址和聚落址的若干问题&干志耿 412

黑龙江省考古五十年&干志耿 424

东北考古述略&干志耿 438

关于渤海国通货实态的认定与推量&孙秀仁 458

渤海国上京京畿南北交通道与德理镇&孙秀仁 475

渤海国二十四块石之谜解析&孙秀仁 492

生女真文化的渊源与构成&孙秀仁 502

关于金界壕边堡(长城)的研究与相关问题&孙秀仁 5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