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陶晓明主编;朱庆生,王继明,伍光渝,廖承文副主编
  • 出 版 社:重庆:重庆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36633874
  • 页数:230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录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

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社会、人类思维最普遍规律的科学 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1

一、新的时代主题 11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12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17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7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17

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1

三、空间、时间与物质运动的统一 26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 29

一、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29

二、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32

三、人工智能是对思维的模拟 36

第三节 意识的能动作用 38

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38

二、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40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 43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43

一、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43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45

三、普遍联系与系统 46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47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发展 47

二、新陈代谢是发展的实质 49

三、事物发展的客观普遍性 50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严整的科学体系 53

一、唯物辩证法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科学体系 53

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结构 54

三、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58

第四章 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60

第一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0

一、矛盾及其属性 60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64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68

四、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71

第二节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过程 73

一、质、量、度 73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75

三、量变质变的复杂性 76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78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80

一、辩证的否定 80

二、否定之否定 83

三、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85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87

第五章 认识与实践 89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9

一、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89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91

第二节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95

一、实践及其特点 95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6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101

一、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01

二、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104

三、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 105

第六章 真理 108

第一节 客观真理 108

一、真理的客观具体性 108

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10

三、客观真理的价值性 112

第二节 真理的过程性 115

一、真理的二重性 115

二、真理的发展 117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21

一、人的活动是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 121

二、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124

第七章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128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形成 128

一、劳动在人类社会形成中的作用 128

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31

第二节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33

一、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3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36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138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38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141

第八章 社会结构及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44

第一节 社会结构 144

一、生产力 144

二、生产关系 150

三、上层建筑 154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5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156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158

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 162

第三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165

一、科学技术的特征 166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168

第九章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175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175

一、阶级的实质 175

二、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77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 179

第二节 国家的本质及发展趋势 181

一、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181

二、国家的演变及趋势 184

第三节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 188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88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190

第十章 社会意识 196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层次结构 196

一、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196

二、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98

三、社会意识诸形式 199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特点 202

一、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202

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03

第三节 社会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6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 206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08

第十一章 人的作用和社会进步 212

第一节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12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212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18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2

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2

二、人类解放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 2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