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换了人间  厦门60年变迁
换了人间  厦门60年变迁

换了人间 厦门60年变迁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厦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编
  • 出 版 社: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6915974
  • 页数:3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厦门市各行各业的发展为内容,全书分11个章,涵盖了解放厦门、城市建设与发展、工商发展、交通运输、电信网络、财政金融、教育事业、卫生体育、文艺娱乐、两岸关系和市民生活在60年中变化、发展、提高。它从正面反映了党的正确领导,厦门人民奋发图强取得的成就。它向读者重点介绍了在改革开放30年来,厦门市从一个海防前线发展为经济特区,在全国经济建设中引领改革开放的潮流,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换了人间 厦门60年变迁》目录

厦门60年变迁综述 1

一 解放厦门 20

同安歼敌 20

激战集美 20

深入虎穴 22

三打嵩屿 22

汤恩伯丢盔弃甲 24

活捉李益智 24

战俘开吉普带我看厦门 26

在敌机扫射下乘船“登鹭” 28

枪林弹雨中,他爬上桅杆绑帆布 30

英雄谱 32

英雄楷模王兴芳 32

英勇船工陈朝艇 33

越海侦察英雄胡维志、张文升 33

战斗模范刘德三 33

海阳赤子张钦芝 34

开路先锋林昌义 34

二 城市建设与发展 36

跨出小岛构筑大厦门 36

“特区”改变厦门人 39

计划单列给厦门带来大实惠 43

厦门特区第一批法规诞生记 44

厦门的立法故事 47

路修到哪,城区就扩到哪 49

特区发祥地,湖里名气最响 51

镜头里装不下翔安的成长 53

60年 厦门用电量涨五万倍 57

厦门一度电的神话 60

百年的光亮和力量 61

风情万种夜厦门 63

吃水靠肩挑成为历史 65

供水船的往事 67

让水“动”起来 69

从筼筜港到筼筜湖 71

筼筜湖的核心“机密” 74

方便更多人沿湖信步 75

白鹭洲:打造更亮眼的城市客厅 77

从一双鞋到一个房间 79

“美丽的脏厦门”一去不复返 83

用血汗换回美丽之城 86

脏臭旱厕变身花园式公厕 88

从水盆接力到高空云梯灭火 90

从肩挑背打到智能化操作 92

三 工业商贸 98

百年商会见证厦门工商业发展 98

22年,“9·8”投洽会步步高升 99

百业轮回——由盛到衰再复苏 102

商业扩张 从商场到“淘宝” 104

从包分配到为自己打工 106

特区创业者访谈 109

吴国荣:“泥腿娃”戴上“博士帽” 109

陈炳廉:从“玻璃陈”到“科研陈” 110

曾琦:跟着特区走,宏泰不停步 111

李春波:千里迢迢北上牵线 112

颜接卿:我们就靠客服打天下 113

陈清水:没有改革开放,我顶多是个技术员 113

四 交通运输 116

出岛,一个梦的昨天和今天 116

炮火中的移山填海 120

当年回家要走13小时 122

困难年代 柏油路也不好走 122

骑自行车:假日的“漫长壮举” 124

新路新桥把厦门变“小”了 126

环岛路:世界最美的马拉松赛道 130

无名小路如今成了主干道 132

厦门公交从4辆改装车起家 132

从木质车到快速公交 134

BRT改变厦门 136

有了BRT 住校生成走读生 139

路修起来了,商人开车来收菜 140

大桥上的幸福生活 140

60年,飞机舱位扩容16倍 142

坐飞机就像“打的”一样方便 144

飞越台湾海峡只要一个多小时 145

货运量28年增55倍 147

当时设计“超前”,却赶不上改革开放步伐 150

厦门撒出万千红线和世界牵手 152

未来大厦门,就像“八爪鱼” 157

五 电信网络 162

电话:从手摇到可视 162

季家祖孙的电话故事 164

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生活 167

“TD无线城市”开启厦门3G元年 169

互联网上,娱乐已无处不在 170

六 财政金融 174

财政收入 60年增长6500倍 174

金融改变城市改变百姓生活 178

从储蓄贴花到炒股“养”基 181

“老四家”:厦门人投资启蒙课 185

厦门工薪族年薪增64.8倍 187

亲身经历话财经 189

主妇买肥皂抵御通胀 189

十年汇款 从纸到卡 190

曾有人误认炒股为赌博 191

当年卖保险常遭遇白眼 192

七 教育事业 194

教学相长 传统不能全否定 194

厦门教育,全省领先 196

当年念书打赤脚 198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 199

电脑派位 给“择校热”降温 202

见证小学教育“三级跳” 204

高教发展 小学校里办大学 205

基建工程连地砖也管到 207

爱才不爱财 有口皆碑 209

不仅抓学习还抓学生伙食 210

亲身垂范 “欲为学先做人” 211

岛外一干40年 212

减免借读费——天大的喜事 213

八 卫生体育 215

人均期望寿命:从61岁到76岁 215

杏林英杰 217

林巧稚:已约好1983年回乡 217

康良石:90岁高龄仍为患者诊治 218

蒋鼎新:崇高医德享誉全国 219

李品仙:与超声事业一同成长 220

市体育中心:特区速度的典范 221

厦门活跃着一批马拉松爱好者 223

厦门——世界冠军的摇篮 226

体坛精英 228

吉新鹏:退役后的角色转换 228

郭跃华:乒乓传奇 229

曾国升:造船魔术师 231

倪志钦:曾经蹦得最高 232

郑达真:奥运突破 233

栾劲:羽球全才 233

林瑛:羽球“双打之王” 234

谌龙:冉冉升起的新星 234

九 文艺娱乐 237

一个人的坚持,一座城的精神 237

听一甲子琴声如诉 239

钢琴岛,从家庭音乐会到音乐节 240

跳起来,拉启幕前幕后事 242

在去往音乐厅的路上 244

从自带板凳到坐豪华椅 247

看完电影,我们就大声唱歌 249

想看电视,天线插到树梢上 251

《海囚》——本土作家本土电影 253

《英雄小八路》激励整整一代人 254

《云水谣》:发生在鼓浪屿的爱情故事 256

同部电影一天之内看三遍 256

英国电影牛过好莱坞大片 257

歌王舞王从“草根”中诞生 259

每天上万人到图书馆看书 261

文化名人 264

高云览:北有《青春之歌》南有《小城春秋》 264

舒婷:美丽的小岛让她文思泉涌 265

鲁藜:诗歌光辉源于苦难 266

范寿春:讲古场的固守者 267

李焕之:厦门培养了我 我要回报厦门 268

许斐平:把最好的音乐献给观众 270

殷承宗:在家乡多培养一些大师 271

牛牛:“神童只是一个童” 272

胡友义:钢琴就是我的孩子 273

郑小瑛:所有力量的源头都是爱 273

陈佐湟:没有鼓浪屿我的人生大不同 275

吴天球:走到哪都不忘当年的那片田野 276

十 两岸关系 279

胡里山炮台:曾是两岸炮战的广播站 279

珍贵照片再现峥嵘岁月 282

两岸播音员:由“对手”变为姐妹 283

林毅夫:循广播之声归来 286

老船长:命悬青屿和五担之间 287

邓颖超在厦门深情眺望金门 288

王永庆与厦门的不解之缘 290

“九○一”工程流产始末 291

广播牵线,厦金齐放焰火 293

两岸第一次同放焰火亲历记 295

亲情挡不住 潮涌二十年 297

两岸红十字组织的首次直接接触 298

厦门广告在台湾媒体刊登经过解密 302

厦门首次遣送台湾嫌犯 304

被扣44名大陆渔民获释始末 308

当年“各表”,共识是“统一” 311

1992年,厦门台北尝试“直航” 313

“华湾”轮金门内海水道第一航 316

关爱台胞,轻松化解危机 320

人道直航,厦门红会首登金门岛 322

宝岛父子在厦大成同窗 326

跨海创业 逐梦杏林湾 328

站在前埔看前埔 330

未来厦金通关刷卡就可以了 332

十一 市民生活 336

市民盛赞60年巨变 336

菜篮子越拎越轻松 339

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 342

“纯真”年代 天然海鲜吃不完 344

物资匮乏 薄饼变成“菜包菜” 347

“土”“洋”争锋 口福时代到来 349

菜系云集 餐饮市场呈异彩 351

从烧木柴到用“自来气” 354

从全民撞衫到百花齐放 357

穿着打扮从“五彩”到“无彩” 360

“一百”员工引领全城时尚 363

个性男女 紧追“台风”、“韩流” 366

时尚流转 “厦门力量”崛起 369

人均住房面积增6倍 373

是穷是富 看瓦片疏密便知 376

盖座石屋 邀邻居来家里如厕 378

住鸳鸯楼 大龄“鸳鸯”才有份 380

住房保障 迈向“居者有其屋” 382

一碰到手 吓得慌忙跑回家 384

结婚那天 他穿着背心短裤 386

新房家具 小两口自己做 389

网恋闪婚 “姐弟俩”全赶上 391

后记 39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