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波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0498872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研究成果。它从宏观视角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从微观视角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之创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规律性研究》目录

导论 1

一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4

(一)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概况 4

(二)国内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现状 6

三 研究思路和观点 8

(一)研究思路 8

(二)研究方法 11

(三)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结论 12

上篇 宏观视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历史进程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 1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思想 17

一 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作用 18

二 形成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理论 20

第二节 列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 23

一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23

二 创立马克思理论教育的“灌输论” 24

第二章 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历史轨迹 2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基本形成时期 27

一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 27

二 党的创建至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初步形成 29

(一)中国共产党一大至三大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及其传播活动 30

(二)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贡献 32

(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形成 3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丰富和成熟时期 41

一 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正式形成 41

(一)瓦窑堡会议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指明了方向 43

(二)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 44

(三)延安整风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正式形成 45

(四)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七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成熟 49

二 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51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53

一 建国后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探索 54

(一)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运动 54

(二)建国初期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55

(三)围绕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59

(四)党的八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理论贡献 62

(五)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64

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 67

(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纲领性文献 67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曲折 73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七千人”大会:恢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良作风 76

(四)“向雷锋同志学习”和全国兴起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潮 77

(五)中苏意识形态分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79

(六)“文化大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严重挫折 82

第三章 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历史轨迹 87

第一节 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88

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全国规模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 88

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导思想的重新确立 90

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继承 92

(一)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92

(二)充分肯定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基本思想 93

第二节 全面改革开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95

一 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发展 95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99

三 邓小平“南方谈话”: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性飞跃 102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 103

(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03

(三)关于改革开放理论 104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105

第四章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历史轨迹 110

第一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和发展 110

一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进一步推进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10

(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 112

(二)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要以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 112

(三)加强理论队伍的建设,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 113

(四)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 113

二 “以德治国”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的时代内涵 113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丰富和发展 11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 11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18

第二节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与升华 120

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道德基础 122

二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任务 123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引领作用 124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与环境的共同演化及演进规律 1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环境共同演进特征分析 127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环境共同演进的互动性 128

二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环境共同演化中的平衡性 13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环境共同演进驱动因素分析 133

一 环境中微观与宏观层次的多项因果关系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133

二 传播路径依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134

第三节 生态学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演进过程 136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136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致性 138

第四节 互动协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 141

一 旨趣契合: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的可能性 141

二 互动协同: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模式 143

中篇 微观聚焦: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之个案分析第六章 探索与开拓:从农村调查活动看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 151

第一节 调查研究活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实践途径 151

一 调查研究是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重要手段 152

二 解决土地问题是动员农民参加革命的中心问题 153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线 156

一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建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156

二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命线 161

第七章 反思与超越:从方法论转变看邓小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创新 165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165

一 重新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导思想 166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方法 16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171

一 造福群众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力 171

二 党的基本路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173

第八章 继承与发展:从文化使命的定位看江泽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创新 176

第一节 文化使命的定位: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77

一 先进文化建设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80

二 先进文化建设基础: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81

第二节 继承与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方针 182

一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82

二 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推进文化创新 184

第九章 推进与升华:从以人为本的理念看胡锦涛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创新 187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187

一 以人为本: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本质特征 189

二 求真务实: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要求 191

第二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92

一 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主体 192

二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 194

第十章 探索与贡献:其他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 197

第一节 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贡献 197

一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原则 198

二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方法 199

第二节 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贡献 201

一 “求同存异”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202

二 坚持发展和繁荣文化艺术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204

第三节 朱德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贡献 205

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05

二 坚持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207

第四节 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贡献 209

一 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修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 209

二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基础 210

第五节 张闻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贡献 211

一 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211

二 宣传鼓动工作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 214

下篇 比较分析: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之比较第十一章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之异同 21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地位 219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实践目标 219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任务 224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231

第二节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之同 234

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34

二 坚持群众路线原则 236

三 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原则 241

四 坚持区分层次进行教育原则 245

第三节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之异 252

一 在革命和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52

(一)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的 253

(二)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 254

(三)贯彻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基本途径 255

二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56

(一)实现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 257

(二)造福群众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命力 258

(三)人民群众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 259

三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59

(一)江泽民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阐述 260

(二)胡锦涛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阐述 262

四 在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中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265

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发展经验与规律 269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历史过程 270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历史过程 270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同各种错误思想斗争和各种思潮激荡碰撞的历史过程 271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过程 273

第二节 必须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275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 275

二 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相结合 276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结合 277

参考文献 279

后记 2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