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印度神灵探秘  巡礼印度教、耆那教、印度佛教万神殿 探索众神的起源、发展和彼此间的关系  2版
印度神灵探秘  巡礼印度教、耆那教、印度佛教万神殿 探索众神的起源、发展和彼此间的关系  2版

印度神灵探秘 巡礼印度教、耆那教、印度佛教万神殿 探索众神的起源、发展和彼此间的关系 2版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维光著
  • 出 版 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
《印度神灵探秘 巡礼印度教、耆那教、印度佛教万神殿 探索众神的起源、发展和彼此间的关系 2版》目录

第一部分 印度教及其万神殿 3

引言 3

古老的信仰、思辨和传承 3

所谓雅利安人“入侵”论 4

印度教一直是主体宗教 6

第一章 印度教的产生和历史演变 7

一、印度自古“熔炉”说——多民族、多文化、多信仰的共处、碰撞、冲突、综合、融合的轮回 7

二、印度古代的辉煌——婆罗门教和佛教的远播 10

三、印度教处于逆境时期 14

四、印度教的三大源流 17

(一)“万物有灵论以及湿婆神崇拜和母神崇拜”——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二者兼有的古老两大源流 17

(二)吠陀本集经典,探究宇宙的本体——神性,印度哲学和宗教的第三大源头 19

五、印度教神学理论的发展与神祇的演化 20

(一)吠陀本集 20

(二)注释吠陀的经典一一《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24

(三)《摩奴法典》(Manusmrti或Manavadharma-sastra) 33

(四)两大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和《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历史人物登上神坛,与神话和传说交织在一起 35

(五)《薄伽梵歌》——印度教“圣经”,调和不可调和的矛盾,赞颂不计业报的皈依 39

(六)印度教的六派正统哲学(包括对瑜伽的权威解释) 42

(七)《往世书》(Puranas)——各教派完善自己的神灵,相调和,形成印度教今天两大神灵体系和三大教派 48

六、佛教对婆罗门教三大纲领的全面挑战 52

七、民间信仰女阴母神崇拜——坦陀罗(Tantra)重兴,坦陀罗分化为左右两派,其右翼被纳入印度教 54

八、印度教虔诚运动的兴起 64

九、伊斯兰中央政权统治所造成的影响——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不断碰撞、斗争,文化上也进行一定的综合和融合 66

十、英国殖民统治促使印度教的觉醒和革新 68

十一、近代新吠檀多派的兴起和印度教的“现代化”——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仍认为“梵”是最高的追求 69

十二、独立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复兴 70

第二章 印度教的特性 73

一、一个多种信仰的综合体——难于表述的定义 73

二、印度教总的生活目的——超俗的终极精神解脱 76

三、印度教的特点 76

(一)信仰的随意性 76

(二)高度的务实性(人生的四大目的和四行期) 77

(三)空洞的轮回转世——业报易行;高种姓“再生族”稳获天堂入场券 79

(四)印度教的多样性造成不同的解读,产生不同的理论和纲领 80

(五)“自己活和让人活”的原则——印度教的包容性 81

(六)“神”是印度教的核心,渗透于精神生活和文化的各个领域 82

(七)强调神的精神性,不强调神的功能性;讲信仰或祈福,但较少利用经咒、巫术、魔法之类的“迷信”活动 83

(八)世俗化的影响 83

四、印度教的伦理道德 84

(一)虔诚信仰 84

(二)舍弃、奉献 84

(三)纲常伦理 84

(四)诚实纯洁 85

(五)不杀不害 85

(六)遵守“正法” 85

(七)死不“恐怖”,死意味着彻底的“解脱” 85

五、联系印度教的纽带 86

(一)家族传承 87

(二)种姓的桎梏作用 88

(三)一个宽松的“大家庭” 88

(四)维护古老传统 88

(五)传统婚姻流行 89

(六)父权(男性)的社会 89

(七)不害(ahimsa,非杀)的习俗 90

(八)素食习惯 91

(九)欢乐的宗教节日 91

六、印度教的主要节日 92

(一)十胜节(Dussehra) 92

(二)灯节(Dipawali) 94

(三)洒红节(Holi) 94

(四)其他节日 95

(五)贡帕大庙会(Kumbha Mela) 95

第三章 印度教的万神殿 97

一、现在印度教流行的十个神灵 97

(一)象头神——戈内什(Ganesh) 97

(二)湿婆(Shiva) 99

(三)毗湿奴(Vishnu) 115

1.毗湿奴的十大化身 117

2.毗湿奴的其他化身 119

3.毗湿奴衍化为创世主和世界精神本原——梵 125

4.洪水灭世,摩奴被救神话 125

5.搅乳海取甘露神话 125

(四)罗摩(Rama) 127

(五)哈努曼(Hanuman) 130

(六)克里希纳(Krishna,又称“黑天”) 132

1.可爱的孩提 134

2.放牛娃 134

3.降魔高手 134

4.政治家、武士、哲人 135

(七)拉克希米(Lakshmi) 139

(八)萨拉斯瓦蒂(Sarasvati) 143

(九)杜尔加(Durga,意译“难近母”) 144

(十)加利(Kali)女神 146

(十一)其他性力女神之崇拜 147

(十二)尼泊尔印度教的主要神祇 150

1.兽主(Pasupati,湿婆的另一称呼) 151

2.杜尔加(Durga,难近母) 151

3.加利(Kali)女神 152

4.拉克希米(Lakshmi)女财神 152

5.德拉珠(Telaju)女神 152

6.童神女(Kumari,库玛丽) 152

7.贝拉瓦(Bhairava) 153

8.戈内什(Ganesh) 153

9.悉达—罗摩(Sita-Rama) 153

二、吠陀诸神 154

(一)第一组:天界11神 154

1.帝奥斯(Dyaus,天父神) 154

2.伐楼那(Varana,包拥神) 155

3.密多罗(Mitra,友爱神) 155

4.苏利耶(Surya,太阳神) 155

5.莎维特丽(Sarvtr,太阳东升西没时的余晖,又称金色神) 155

6.普善(Pusan,育生神) 155

7.毗湿奴(Visnu,遍入天) 156

8.维瓦斯瓦特(Vivasvat,日光神) 156

9.阿底提亚神组(Adityas) 156

10.乌莎(Usas,黎明女神) 156

11.阿须云(Asvins,主马双子神,藕生神) 156

(二)第二组:空界(大气层)11神 157

1.因陀罗(Indra,雷电神) 157

2.底利多阿波提亚(Trita-Aptya,海光神) 158

3.阿班那巴特(Apam-napat,水子神) 158

4.摩陀利斯凡(Matarisvan,母育神) 158

5.阿醯勃陀尼亚(Ahi-udhnya,海龙神) 158

6.阿贾依迦巴德(Aja-kapad,足羊神) 158

7.楼陀罗(Rudra,大荒神) 158

8.马鲁特(Maruts,风暴群神) 158

9.瓦由—瓦塔(Vayu-Vata,风光神—风神) 158

10.布拉贾尼亚(Prajanya,致雨神) 158

11.阿波(Apah,水密神) 159

(三)第三组:地界诸神 159

地界主神 159

1.萨拉斯瓦蒂(Sarasvati,河川女神) 159

2.普里提维(Prthivi,大地女神,母神) 159

3.阿耆尼(Agni,火神) 159

4.布利赫斯巴蒂(Brhaspati,祈主神,祭坛神) 160

5.苏摩(Soma,苏摩树神—酒神—月神) 160

低级神群 160

1.利普斯(Rbhus,技艺神) 160

2.阿波萨拉斯(Apsaras,水畔仙子;Urvasi,广延仙姬之一) 160

3.乾达婆(Gandharvas,香音神) 160

4.伐斯多巴蒂(Vastospati,祛病赐福神) 160

5.克斯特拉巴蒂(Kstrapati,农田牲畜保护神) 160

6.沼泽小神群 160

抽象神群 161

1.塔特里(Dhatr,创造神) 161

2.布拉贾巴蒂(Prajapati,生主) 161

3.特瓦斯特里(Tvastr,陀湿多、工匠神) 161

4.毗湿伐羯摩(Visvakarman,毗首羯磨、一切业神、造一切者) 161

5.摩尼尤(Manyu,怨怒神) 161

6.斯罗塔(Sradha,虔诚神) 161

7.阿迪蒂(Aditi,无缚女神、自由女神) 161

8.迪蒂(Diti,好施女神,阿迪蒂之大姐) 161

9.阎摩(Yama,俗称阎罗) 161

10.阎美(Yami,阎摩的妹妹) 163

11.布鲁沙(Purusa,原人) 163

(四)恶神 164

恶神阿修罗(Asuras)包括:罗刹(Raksa)、毗舍遮(Pisaca)、波尼怪(Pani)、三头怪(Visvarupa)、达萨(Dasa)等鬼怪 164

(五)超自然神 165

有相(具体)的超自然神 165

无相(抽象)的超自然神 166

1.大梵天(Brahma) 167

2.恒河女神(Ganga) 171

3.朱木拿河女神(Yamuna,Jumna) 171

4.摩奴(Manu)——人类始祖 171

三、印度的仙人 172

(一)广博仙人(Vyasa) 173

(二)迦叶波(Kasyapa) 174

(三)达刹(Daksa) 174

(四)波力古(Bhrigu) 175

(五)极裕仙人(Vasishtha) 175

(六)加摩达格尼(Jamadagni) 175

(七)众友仙人(Visvamitra) 176

(八)那罗陀(Narada) 177

(九)阿特利(Atri) 177

(十)达塔莱亚(Dattatreya) 177

(十一)摩利支(Marichi) 177

(十二)蚁垤仙人(Valmiki,音“瓦勒米基”) 177

(十三)敝衣仙人(Durvasa) 178

(十四)卡尔尼神母崇拜及其庙宇(Kami MataTemple,俗称“鼠庙”) 179

第二部分 耆那教以及当代印度的其他宗教 183

第一章 耆那教的产生和教义 183

一、略早于佛教的耆那教 183

二、耆那教的教义 184

三、耆那教的两大派——白衣派和天衣派 185

第二章 耆那教的万神殿 186

一、最高殿堂的24祖 186

二、广受崇拜的圣贤巴胡巴利 186

三、耆那教的侍奉夜叉群体和纳入其中的一些印度教大神 187

四、耆那教的智慧女神 188

第三章 当代印度的其他宗教 190

一、伊斯兰教 190

二、锡克教及其十大师尊 191

三、基督教 193

四、祆教 194

五、巴哈伊教 194

六、原始崇拜 195

七、当代佛教 195

(一)新佛教徒 195

(二)佛教在印度复兴之艰难 197

第三部分 古代印度佛教及其万神殿 203

第一章 佛教的诞生和发展 203

一、百家争鸣,佛教缘起 203

二、原始佛教 203

三、佛教部派分裂为大小乘 208

四、大乘佛教的诞生 209

第二章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斗争 213

一、反对吠陀天启和神创世说 213

二、佛陀的缘起说反对造物主;大乘的空宗、唯识论又否定了客观事物的真实性 217

三、佛教的挑战促使婆罗门教进行改革 218

四、佛教创立对立的庞大神灵体系 219

第三章 印度教反击佛教,佛教式微 222

第四章 佛教密宗的由来和形成 224

一、佛教密宗专门经典 232

二、神通成就者及其文化 237

第五章 佛教在印度的完全消亡及原因 239

第六章 佛教庞大万神殿的构成 244

一、佛教摄纳的吠陀和婆罗门教(印度教)的神灵 247

(一)佛教的三界(天)说——摄入印度教神灵的安置处 248

1.欲界 249

2.色界 249

3.无色界 250

(二)来自早期吠陀和婆罗门教的神灵 251

1.帝释天(Sakra-Devanam-Indra)——因陀罗(Indra) 251

2.大梵天王(Brahma)——大梵天(Brahma) 253

3.大自在天(Mahesvara)或摩醯首罗——湿婆(Siva)大神 254

4.那罗延天(Narayan)——毗湿奴(Visnu) 256

5.吉祥天(女)或大公德天(Mahasri)——拉克希米(Laksimi) 257

6.辩才天(Sarasvati)——萨拉斯瓦蒂(Sarasvati) 258

7.韦驮天(Skanda)——塞健陀(Skanda) 260

8.鸠摩罗天(Kumara)——鸠摩罗(Kumara) 261

9.毗沙门(佛教北方多闻天王,Vaisravana)——俱比罗(Kubera) 261

10.广目天(Virupaksa)——湿婆 262

11.持国天(Dhrtarastra) 263

12.增长天(Virdhaka)——威如塔卡(Virudhaka) 264

13.金刚密迹天(Guhyapada)——夜叉神(Yeksa) 265

14.摩利支天(Marichi)——摩鲁特(Maruts,Marutgana,风暴群神)或印度教太阳神之仿效 266

15.阎罗王(Yamaraja)——阎摩(Yama) 267

16.冰揭罗天(Pingala) 268

17.毗首羯摩天(Visvakarma)——毗首羯摩(Visvakarman) 269

18.地天(Prithivi)——大地母亲(Prithivi)或地母(Bhumi-devi) 269

19.水天(Varuna-datta)——伐楼那(Varuna) 271

20.火天(Agni)——火神(阿耆尼,Agini) 271

21.风天(Vayu)——瓦由—瓦塔(Vayu-Vata,风光神—风神) 272

22.日天(Surya,Aditya)——太阳神苏利耶(Surya) 272

23.月天(Candra)——苏摩或月神(Soma,Candra) 274

(三)来自印度民间信仰的神灵 276

24.鬼子母(Hariti或Harti,诃利帝母) 276

25.散脂大将(Pancika) 278

26.蛇神坚古丽(Janguli) 279

(四)佛教自我衍生的神灵 280

27.深沙大将 280

28.光音天(Abhassara-deva) 281

29.广果天(Brhatphala) 282

30.夜摩天(Yama,Suyama) 282

31.戏忘天 283

32.伎艺天 283

(五)佛教七母天(本母)——印度教七神母(Sapta-matrikas,Saptamataras)之说 284

(六)十二天 285

(七)二十天 286

1.守护众生、护持佛法的二十位天神 286

2.密教金刚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之诸天 287

(八)大乘密宗曼荼罗(Mandala,有“曼陀罗”等多种译法)之流行 287

(九)央陀罗(Yantra) 289

二、天龙八部之“天”部外,被摄入印度教诸鬼魔之七部众 289

(一)龙王(Nagaraja) 290

(二)阿修罗(Asura)——阿修罗(Asura) 293

(三)夜叉(Yaksa)——夜叉(Yaksa) 295

(四)罗刹(Raksasa)——罗刹(Raksasa) 298

(五)迦楼罗(Garuda)——迦楼罗(Garuda) 300

(六)紧那罗(Kimnara)——紧那罗(Kimnara) 301

(七)乾闼婆(Gandharva)——乾闼婆(Gandharva) 302

三、印度比哈尔邦考古发掘出土的金刚乘佛教神祇(6—12世纪) 304

(一)度母(神母,Tara) 306

(二)无敌神女(Aparajita) 307

(三)帕纳萨巴里女神(Parnasabari,叶衣佛母) 307

(四)降三世(Trailokyavijaya) 307

(五)摩利支女神 308

(六)普利古蒂(Bhrikuti,藏密称为黄度母)女神 309

(七)大孔雀女神(Mahamayuri) 309

(八)瓦苏塔拉(Vasudhara) 310

(九)金刚度母(Vajratara) 310

四、尼泊尔金刚乘佛教神祇 311

(一)金刚乘佛教在尼泊尔的传承和发展 311

(二)尼泊尔古老的佛教和释迦族 312

(三)教派众多,金刚乘密宗逐渐占上风 314

(四)尼泊尔金刚乘佛教的主要神祇 315

1.本初佛(Adibuddha)或称斯瓦扬布(Swayambhu,意“自生”) 316

2.五方禅佛(Dhyani Buddhas) 316

3.七古佛 317

4.燃灯佛(Dipankar Buddha) 318

5.菩萨(Bodhisattva) 318

(五)尼泊尔印度教和佛教共同参拜的“混合”神灵 319

1.萨拉斯瓦蒂(Saraswati)与文殊师利 320

2.秘密女神库赫斯瓦利(Guheswari) 320

3.鱼主[Lokesvara-Matchen(Matsyen)dranath]崇拜 320

4.世主(Lokesvara) 320

5.毗摩森(Bhimsen) 321

6.尼拉坎特(Nilakanta-Lokesvara或Budhanilakanta) 321

7.大黑天(Mahakala) 321

8.童贞女(Kumari,库玛丽)崇拜 321

五、藏传佛教与印度教神灵的渊源 321

(一)本尊(Yi-dam,Ishtadevata,即印度教个人所选自己的保护神或家神)和乐空双运 326

(二)神通成就是藏传佛教的一大追求 331

(三)藏传佛教万神殿的宏大佛堂 332

(四)藏密中的众多菩萨 340

1.观自在菩萨(Avalokitesvara) 341

2.文殊菩萨(Manjusri) 345

3.普贤菩萨(Samantabhadra) 346

4.地藏菩萨(Ksitigarbha) 346

5.瑜伽密五大菩萨(五部佛) 347

6.藏密的禅坐菩萨(Dhyani Bodhisattvas) 347

7.金刚手(Vajrapani)菩萨 347

8.众多的菩萨 348

(五)藏传佛教的明王 348

1.不动尊明王(Acalanatha) 348

2.降三世明王(Trailokyavijaya) 349

3.军荼利明王(Kundah) 349

4.大威德明王(Yamantaka) 350

5.金刚夜叉明王(Vajrayaksa) 350

6.马头明王(Heyagriva) 351

7.无能胜明王(Aparajita) 351

8.大轮明王(Maha-cakra) 352

9.步掷明王(Padanaksipa) 352

10.爱染明王(Raga-raja) 352

11.大元帅明王(Atavaka) 353

12.孔雀明王(Maha-mayura-vidya-rajni) 353

13.橛金刚(普巴金刚,Vajrakila) 353

(六)五部金刚部本尊(Yi-dam,Istadevata) 354

1.大威德金刚(Yamantaka) 355

2.胜乐金刚(Chakara Samvara) 357

3.时轮金刚(Kalacakra) 359

4.吉祥(喜)金刚(Shri Hevajra) 361

5.密集金刚(Guhyasamaja) 362

(七)被慑服或纳入的主要护法(Dharmapala) 363

1.大黑天神(Mahakala)——湿婆(Shiva) 364

2.吉祥天母(Srimahadevi或Sridevi)——拉克希米(Lakshmi)与加利(Kali) 366

3.大梵天神(Brahma)与白梵天神(Sita-Brahma)——大梵天(Brahma) 368

4.帝释天(Sakra Devanam Indra)——因陀罗(Indra) 370

5.辩才天(Sarasvati)——萨拉斯瓦蒂(Sarasvati) 370

6.火天(Agni)——火神(Agni) 371

7.地天(Prthivi)——大地母亲(prthivi) 371

8.水天(Varuna)——伐楼那(Varuna) 371

9.风天(Vayu)——风光神—风神(Vaya—Vata) 372

10.阎罗王(Yamarajja)——阎摩(Yama) 373

11.尸陀林主(Sitavana) 375

12.毗沙门(佛教北方多闻天王,Vaisravana)——俱比罗(Kubera) 376

13.大鹏金翅鸟(supama或suparnin、Geruna)——迦楼罗(Garuda) 380

14.大圣欢喜天(Maharya-Nandikesvara,别名Ganapati)——象头神戈内什(Ganesh) 381

15.格萨尔王(Marichi) 384

16.白哈尔(Pehar) 386

17.姊妹护法(Sakra devanam Indra) 387

1 8.博克孜战神(Beg-tse) 387

19.善金刚(藏名Danzar Gawanapo) 387

20.长寿五姊妹 388

(八)母神崇拜 388

1.圣救度母(Aryatara) 389

2.独立的女性菩萨 394

3.五坐禅佛的性力配偶 399

4.五种驱难女神(Pancaraksa) 399

5.五部陀罗尼(Dharani,魔咒、密咒)佛母 399

6.五部空行母(Dakini) 401

7.八空行母 403

结束语 408

梵汉神名对照表 411

参考文献 439

后记 44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